2025.07.05

本文字數:1255,閱讀時長大約2分鐘
作者 | 第一財經 胡軍華
日前,K1373次列車因另一列貨車停車不及導致脫線,被困的一位乘客使用安全錘破窗通風,被乘務人員攔阻,被鐵路公安批評教育。
對於乘客的破窗舉動,網際網路上幾乎是一邊倒地支援,在是否應該破窗的問題上,網友與鐵路部門的判斷完全相反。
網上流傳的影片顯示,事情發生在一節硬座車廂裡,是否滿座不清楚,這種硬座車廂坐滿的話將近100人。
現在正是長三角的黃梅天季節,又熱又溼。廣鐵長沙客運段通報裡提到,當天21時20分,車內溫度為31度左右,3號車廂一名50多歲女性旅客反映頭暈,列車工作人員將其安排在4號乘務間休息。
31度的溫度,如果是在空曠的大街上,一般人都能耐受;但是在密閉的車廂裡,空調停機,如果乘客還比較多,像筆者這樣還有鼻炎的,多待一分鐘都是度日如年。
31度的密閉車廂裡,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身體強壯的,也有這病那痛的,有泰山崩於前面不改色的,也有不知所措害怕慌亂的,這時候31度的悶熱是不是所有人都能抗住,實在不能一概而論;也許所有人能扛住一時半會,但是停下來的火車究竟什麼時候能重新啟動,還要扛多久,誰也不知道,此時乘客能配合鐵路部門的要求,沒有亂走亂動,只是提出破窗透氣這樣的訴求,是人之常情,並不過分。
相比沒有生命的玻璃,乘客的安全和健康更重要。
從通報來看,隨車的乘務人員和沿線鐵路工作人員做了大量工作,乘務人員把自帶的40餘瓶礦泉水發給旅客,金華車務段緊急協調送來900餘罐八寶粥、1300餘瓶礦泉水,安排工作人員上車接力式傳送給旅客,聯絡10輛120救護車在東孝站做好了應急準備。客車到達金華站後,又補充500餘瓶礦泉水。
乘務人員和鐵路系統的認真負責以及高效率由此可見一斑。
列車上的一扇玻璃或許千元以上,如果能讓事故列車上的乘客服從乘務人員的管理,能讓乘客從驚魂未定的狀態裡走出來,感受到乘務人員是自己人,大家同呼吸共命運,這個代價也是能夠接受的。
對於具備了充分的職業素養和能力達標的一線乘務人員,碰到K1373脫線這樣的事故,應該授權給他們,讓他們在一線可以臨機決斷,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乘客有合理的需求,盡全力滿足;與其讓乘客砸玻璃,不如自己主動把玻璃砸了,這樣事態更可控。
在發揮一線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方面,華為公司將作戰和經營重心前移,指揮權授給代表處,讓“聽得見炮火的人”直接指揮作戰;國外,像Netflix這樣的企業充分尊重一線員工的意見,要不要購買一部電影或者電視劇的版權,讓一線員工決定,不需要老闆的同意。
中國鐵路已經在技術和硬體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四通八達、風馳電掣的高鐵成為中國人引以為傲的驕傲。
鐵路是服務行業,在新的經濟環境下,發展服務產業對於拉動中國經濟有著重要意義。鐵路系統近來開出了“銀髮列車”,為老年乘客提供定製化服務,展現了經營的靈活性。
中國鐵路要進一步發展,需要乘客和客戶的信任,需要一線員工迸發活力。如果再碰到類似K1373類似的事故,請授權一線員工,如果需要砸玻璃,請他們毫不猶豫去做。
砸掉的是玻璃,贏得的是人心。
(作者系第一財經編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