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有梗”的科普,看完掌握千年科學、哲學、藝術史….

最近每天睡前,我都會給妹妹講一個“八卦”,包括但不限於:
小夥自視甚高教訓老子,
不料卻被老子用三句話道出性格缺陷——
【快訊】聖人孔子險些遇害!
緊急關頭臨危不懼——
《蒙娜麗莎》被盜!
知名畫家畢加索被傳訊——
藥水還是飲料?
記者帶你一探究竟——
還有,
萬有引力定律到底屬於誰——
不得不說,八卦是人類共同的愛好😂,每次妹妹聚精會神的樣子,我都擔心一會兒會睡不著了。
但眼尖的大人,恐怕一眼就能看出,這哪是“八卦”啊,明明全是老師看了都要敲黑板知識點~
我講的事兒,都取材自同一套書👇
它的形式很特別,用新聞報道來講【古今中外】【百餘名】科學界、藝術界、哲學界名人生平故事,每一篇看似八卦的文章裡,都藏著那些曾改變了世界的歷史瞬間。
但因為足夠“獵奇”,孩子一聽就停不下來,我建議同學們,如果要講,最好白天講,不然被薅著一起討論到半夜,咱真扛不住😂!
後來我還發現,這樣的形式,對知識快速入腦,非常有幫助。
它會根據知識點的型別和難點,選擇報道的型別,每一篇都不太一樣,“網感”十足。
比如,富蘭克林「風箏實驗」,各大科普書都快講爛了,但在這套書裡它是什麼呢?是家人們,歡迎來到我的直播間👏🏻——
旁邊還有吃瓜網友的彈幕😂,說:
如果今天實驗成功,
我就改名“騎豬追雷電”!
妙啊~~放風箏追雷電這種歷史瞬間,放到現在絕對值得一場盛大的直播!
而事實上,風箏實驗的確當時引起了巨大的關注,震動科學界,引發公眾驚歎,書裡用直播的方式這麼一講,孩子一來興趣有了,二來秒記知識,三來對這一事件的重要性感同身受,輕輕鬆鬆一箭三雕。
再比如哲學,是孩子學習的一大難點,它的觀點碰撞太多了,且不斷更新變換。這套書裡是怎麼講的呢?
它把哲學,變成了一次讀者投稿!
先有古希臘思想家泰勒斯,投稿說:
水是萬物之源——
不久阿那克西曼德又投稿反駁:
水不是萬物之源!
“米利都三傑”之一的阿那克西米尼也來湊熱鬧,他覺得:氣體才是萬物之源——
這一番投稿、反駁、又投稿,孩子一下便能明白那是一個思想何等繁榮的時代,且哲學的觀點不斷發展變化,不知不覺就把古代哲學史給學進腦子裡了。

不僅如此,新聞的形式,更是培養思辨力的“天選素材”。同學們知道嗎,即便是改變世界、人人都認識的名人,身上的故事也不一定非黑即白。
像我剛剛提到的“八卦”——
萬有引力定律到底屬於誰?
但凡有點了解,恐怕都會說:牛頓!
事實卻並不完全是如此。
《好奇心時報》裡就刊登了對另一位科學家的“採訪”,透過記者幾番走訪,才知道原來牛頓的兩位朋友羅伯特·胡克和埃德蒙多·哈雷,都做過不小的貢獻。
再好比,不論語文書、歷史書,提起“竹林七賢”,都會說他們是大文學家。但這套書裡標題卻是:
風度?荒誕?——直擊“竹林七賢”!
在記者的敘述中,孩子一下就能讀明白,他們雖才華橫溢,但也做過不少荒唐事,這和當時的局勢有關,社會黑暗、民不聊生,他們無法施展自己的抱負,只能整日飲酒麻痺自己,有人甚至能連續喝幾十天,喝了就睡,睡醒再喝。“竹林七賢”的人物形象,一下在孩子心中立體起來,也讓孩子明白人無完人,任何事都有兩面性。
這種或報道或採訪的形式,就特別容易呈現不同的視角,保持中立的科普,給孩子留出思考的餘地,也看到關於這個世界的更多面。
整套書共四冊,涵蓋科學、發明、哲學、藝術四大領域,10多門學科,囊括古今中外百餘歷史名人,知識特別豐富。

而我去談開團的時候才知道,如今這樣的好書,4本也只要60多塊!4杯奶茶都不止這個價了,一瞬間不知道該開心還是難過😔。
咱這周開團,其中一本還是精裝書,但整套價格不變,都是六十多,6歲以上都適合。

讀完「科學冊」孩子可以認識近40位大科學家——
“兩彈一星之父”錢學森
“青蒿素之母”屠呦呦
“實驗科學”奠基人伽利略
“物理學之父”牛頓
“電學之父”法拉第
“化學之父”門捷列夫
科學巨匠愛因斯坦
“宇宙之王”霍金
他們在物理、數學、化學、天文等專業領域的成就,以及科學史上有名的變革爭論都能讀到,滿足孩子的科學好奇心求知慾~
「哲學冊」講了42位哲學大家——
“道家始祖”老子
儒家孔聖人
“開國儒師”顧炎武
“賢良之首”董仲舒
希臘三賢:
亞里士多德、蘇格拉底、柏拉圖
“哲學的巨人”黑格爾
無產階級精神領袖馬克思
他們個人及所屬流派的觀點主張、思想碰撞都有,可以降低孩子哲學理解難度,理清千百年哲學發展史。
「發明冊」35位發明家,他們“卷”發明創新,用創造力推動時代車輪滾滾向前——
蔡倫:造紙術,知識傳播
張衡:地動儀,預測地震
袁隆平:雜交水稻,挽救飢餓
伽利略:天文望遠鏡,宇宙探索
摩爾斯:長途電報,通訊里程碑
威利斯:室內空調,告別酷暑
「藝術冊」則由39位藝術家,帶孩子見證不同時期藝術流行,掌握世界藝術發展趨勢、思考未來發展困境,讓孩子始終站在時代前沿——
一次澆築成型的青銅工藝品
文藝復興:人化的神、肖像畫
印象派、超現實主義風潮
2025年AI繪畫可以取代手繪嗎?
一套在手,可以當歷史書、科普書也能當人物傳記、素材書,輕鬆實現拓展知識、職業啟蒙、積累寫作素材,一舉N得~
本週團價65元,需要的同學們可以先去「心選商城」下單👇

如何一書多讀,咱下面接著講~
01.歷史書
直擊歷史事件現場
NEWS
整套書按照“歷史發生時間”編寫的,從公元前幾千年一直寫到現在最新的2025年,一本就相當於一部世界科學、藝術、哲學、發明「簡史」幫孩子梳理不同領域的核心發展變化,回顧千年來熱點大事件
「發明冊」這本,按照時間順序,將歷史上有名的發明創造記錄在冊——
👇春秋戰國墨子發明連駑車👇
👇南宋陳規發明火槍👇
👇20世紀 第一枚液體火箭發射成功👇
👇20世紀 飛機試飛成功👇
此外,因為是新聞報道的形式,每個故事都有了時效性。寫1920年發生的事,視角就會回到1920年,“記者”就是一位生活在1920年的記錄者,直接把孩子帶入到“當時”那個情境中,沉浸式體驗每個時代特定的社會歷史背景,理解事件、學歷史都很有幫助。
比如,“發明大王”愛迪生人生的第一個發明電子投票計數器慘遭pass,就和當時的「政治制度」有關係。
美國政界用的是手動投票、唱票制,流程雖慢,但有充足的時間讓政客“拉票”,但要是改成一按按鈕就能自動投票、計數,效率高,但投票結果就很難人為干預了。。。
北宋發明家畢昇同樣吃了閉門羹,現在看高效省力活字印刷術,不符合當時的「社會背景」。
古代讀書人少,大多還一心只讀聖賢書,而這種書的內容很少改動,雕版印刷也有現成印好的,迴圈用就可以,對書商、製版工人來說就沒必要投入成本換活字印刷。

02.科普書
助益多學科學習
NEWS
作為「科普書」書裡涵蓋豐富學科知識,包括——
物理、化學、數學、歷史
生物、地理、天體、基礎醫學
力學、電磁學、人工智慧
等等,可以幫孩子構建全面知識體系,助益多學科學習。
【歷史】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麥哲倫船隊實現環球航行——
【化學】元素週期表的由來——
【物理】槓桿原理怎麼應用到生活——
03.人物傳記
榜樣示範,啟蒙理想
NEWS
這套書還可以當「人物傳記」來讀,書裡記載了百餘中外歷史名人故事,孩子可以學習名人的科學創新精神,愈挫愈勇、豁達樂觀的心態,而且他們的職業囊括科學家、醫生、政治家、畫家、書法家等等,可以啟蒙孩子的職業理想。
有些名人是斜槓青年,他們擅於在各個領域發光發熱,盡情發揮自己的創造力,造福廣大群眾,對孩子來說有很好的榜樣示範作用。
比如著名數學家、天文學家祖沖之,不光能把圓周率往後延申好幾位小數、做出造福後世的天文曆法,在農具設計發明上也頗有建樹,創造出水碓磨,突破傳統石磨脫殼費力的難題,解放人力,提高生產效率——
再如希臘哲學家、思想家柏拉圖,除了貢獻思想智慧,他還把古時計時裝備改良,做出了能定時喚醒“鬧鐘”雛形,讓學生們可以準時上課,告別遲到——
還有的名人不是一出生就是天才、學霸,反倒是從“學渣”逆襲成功的,他們的經歷可以鼓勵孩子們勤勉努力。
比如分類學家林奈,小時候不喜歡學習,痴迷田野間的花花草草,長大了依舊是一門心思撲在植物學研究上,自己上的大學陷入財政危機,學校植物園不符合期待,就找別的植物園繼續研究,最終憑藉滿腔熱愛和刻苦鑽研的精神,成為了出眾的植物學家。

也有的名人性格直率,可以讓孩子看到他們鮮活的的一面,更有親近感。
比如以畫竹出名的書畫家鄭板橋,他把自己的畫作通通明碼標價,讓商人再也不能厚臉皮免費索要他的勞動成果,再出去炫耀他們之間“私交甚篤”——
此外,還有身患重病,卻在生命最後一刻依舊堅持搞科研科學家霍金;年少走失他鄉,長大返鄉後無私傳授自己學到的紡織經驗,帶領全村人走向共同富裕紡織大神黃道婆等等,這些熠熠發光的名人,身上都有值得我們孩子學習美好品質。
04.作文素材書
培養多元閱讀能力
NEWS
整套書涉及的文體形式多樣,包括新聞報道、人物訪談、簡訊、快訊、評論、辯論、訃告等等,可以提升孩子的多元閱讀能力,學習瞭解不同文體的寫作格式。
👇人物訪談👇
👇快訊👇
👇簡訊👇
👇訃告👇
👇讀者來信👇
其中好些欄目設計,對孩子閱讀能力以及思維拓展都大有幫助。
比如,新聞報道報道的雖然都是當時“最熱”大事件,但大多配了前情摘要,部分還有事件追蹤,可以幫孩子瞭解清楚一件事的前因後果——
人物訪談也很特別,孩子可以跟名人“面對面”交流,理解他們的想法,有些單人訪談還設有讀者來信欄目,場外名人也能參與交流探討,提升孩子的思辨力。
比如跟巴門尼德探討感官究竟可不可靠,咱們中國的孔子、墨子也有自己的觀點,孩子能看到針對同一話題,中外哲人不同見解——
還有的是多人訪談,會把同一領域“頂流”們邀請過來暢聊同一個話題,可以直觀看到他們之間的思想交鋒。
比如對話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三傑,達·芬奇、拉斐爾、米開朗基羅——
他們雖然畫的都是「神」,但看起來特別像「人」,探討原因時熱火朝天、金句頻出,什麼“藝術來源於現實”,“探索人本身就是通往神最近的道路”,還有“神畫成人,就是恢復之前自由的文藝精神”,堪稱是一場酣暢淋漓文藝復興「神畫」研討會,別的地方很難讀到。
每篇文章都短小精悍,篇幅控制在1~2頁,碎片化時間就能閱讀,圖文結合的形式,讀著生動不枯燥。
tuán
pǐn
xiáng
qíng
本週開團的《好奇心時報》,規格不同,團價不等,均全國包郵(部分偏遠地區除外,請以下單時最終顯示為準)。
1. 全套 4冊,
原價147元,團價65元。

2. 平裝(發明/哲學/藝術) 3冊,
原價99元,團價49.5元。

圖書詳情
書名:好奇心時報
作者:米萊童書
裝幀:平裝/精裝
開本:16開
頁數:56-64頁/冊
推薦年齡:6歲+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廣告
上內容包含廣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