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耽誤的牛娃

SAT君注:這是一位老師分享自己接待學生諮詢的故事,是什麼讓讓這位顧問幾乎“出離憤怒”?大家來看看,希望能給規劃中的學生一些啟發。
2024-2025申請季接近尾聲,但有一件事卻始終讓我無法釋懷,是我2024年唯一一個“意難平”。一位家長的諮詢經歷讓我憤怒到拳頭攥緊,難以平靜。今天講出來,是為了給更多學弟學妹和家長一個提醒。

9月底份,一個家長憂心忡忡的約我溝通孩子申請的事:孩子目前高三,今年申請,GPA接近滿分,託福110+,SAT1530+,還在刷第二次,也有一些課外活動,但不多。

我問家長為什麼,家長也很坦率,直言:我們初三都定了機構,交了將近30萬,當時給孩子規劃時,孩子說喜歡哲學,但機構的規劃師說“哲學申請難度高,不如按心理學規劃,難度會低一些”。
當時,家長並不覺得這句話有問題,加上對留學瞭解不多,也認可了該規劃師的說法。進入正式規劃階段後,規劃師隔三差五就在服務群裡發一些付費專案,讓孩子報名,最初的時候,家長還應付一下。但後來孩子對這些專案並不感興趣,規劃師還一直推,家長就不再回應。
兩年多的規劃就這樣走過來了。

9月份開始申請服務,他們所在機構開始把學生轉交一個文書和申請老師手裡,規劃師的服務結束了。

令家長無語的事情發生了:文書老師和孩子溝通後,認為孩子真實的專業興趣還是哲學,建議以哲學申請
家長當時就蒙了!
糾結,焦慮,讓家長不得不在申請季再“跑機構”。
當時令人尷尬的是:哲學的活動沒有做過,而心理學的活動也僅限於校內。無論按哪個方向申,活動背景根本配不上她的硬體條件
聽完這段經歷,我當時就無語了,拳頭都攥緊了好幾次,這要是我自家孩子,絕對是要去砸公司了。

憤怒的原因是

規劃師的不專業,妥妥的耽誤了一個孩子的學業

。不知道他從哪的出來的結論“心理學比哲學更容易”。

這個學生後來我們也沒有籤,根本原因是已經到申請季了,學生的背景很難再有提升,這大機率將會是一個典型的“高分低錄”的案例,我們也滿足不了家長的前20預期。
當然,我也給家長一些建議,比如,不要以單一的哲學或者心理學來申,可以兩個專業興趣都體現,還能展示一些跨學科的能力,文書也會有更多故事可講。後來就沒再和這位家長聯絡,也不知道目前有沒有拿到理想的錄取…希望他能多一些運氣!
後來,我才恍然:這個規劃師給學生定申請策略並不是從專業角度來定的,而是如何有利於完成自己的業績。因為,如果按哲學申請,哲學方面並沒有太多背提專案能推薦;而按心理學可以有很多背提專案賣給學生,更有利於完成自己的業績。
這規劃師並不在乎“心理學是不是比哲學更難”是不是專業,她只在乎有沒有專案可賣,這個規劃師的本職工作就是銷售啊。

這也是留學行業最大的一個悖論模式:

規劃師不負責申請,卻給學生做規劃方案

。是否有利於申請,她不知道也不在乎。錄取不好,規劃師說文書不行,文書說選校有問題,互相踢皮球而已。興許出結果的時候,規劃師已經拿著提成另謀高就了。

留學行業這種“流水線”服務模式由來已久,存在即合理,適用於競爭度較低的學校申請,對個性化要求不高,規劃師可以套模版規劃。但名校申請競爭就完全不適用了,必須得有懂申請的老師在規劃之初就為學生制定合理的策略和個性方案才行,完美留學的“大導師全程服務模式”就是為避免這種流水線服務而特別設計的
這個學生的情況並非個案,僅2024年,劉老師就遇到三個類似的案例,出離憤怒的原因是這個學生學術上太優秀,有錄取TOP20的實力,但從9月份的背景看,本申請季是基本無緣前20了,每次到這個學生我都感到既憤怒又心痛
為了一己私利,不顧學生學業,著實讓人氣憤,希望家長們選擇機構時,儘量避開這類不負責的服務。
本文授權轉自完美留學,一家高階美國留學諮詢機構,轉載請註明出處,SAT君誠意推薦。

如果您想和SAT君討論規劃


請掃碼交流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