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元之戰

看過電視劇《北平無戰事》的朋友,一定會對幣制改革這段劇情印象深刻。
中華民國的最後歲月裡,國民黨為了挽救敗局,推行過一場規模宏大的金圓券代替法幣運動。
為了保證金圓券順利流通,國府一邊跟美國要美元和物資援助,一邊積極反腐。
反腐層面,電視劇中國防部預備幹部局少將曾可達受建豐同志之託去北平反腐,建豐同志本人則坐鎮上海;結果大家都清楚,因各種利益錯綜複雜,幣制改革踢到了鋼板。
援助層面,劇中能量很大的燕大副校長何其滄(司徒雷登好朋友)是國民黨向美國要援助的中間人——中間人算比較客氣的稱呼,說白了只是國民政府的工具人而已。
以“現代李逵”形象出現的華北剿總副司令陳繼承曾一不小心說漏嘴:什麼國府經濟顧問,不就是和美國人要錢的嗎?
被國民政府給予厚望的金圓券從1948年8月開始發行,1949年6月停止流通,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國府洗劫了數億美元的金銀外匯。
從覆盤分析的角度來看,金圓券改革其實是加速了國民黨的滅亡,飲鴆止渴。
由於國民政府的統治重心主要在大城市,且採取強制兌換的措施,導致很多城市居民瞬間一貧如洗。
於是乎,中國境內最後一個相對擁護國民政府的階級——城市中產階級,被徹底得罪了,民心大失。
視角來到1949年的上海。
5月27日這天,上海解放,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宣告成立;次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式掛牌。
為了迅速恢復經濟秩序,軍管會先後頒佈了《關於使用人民幣及限期停用金圓券的規定》和《關於公營事業收款一律用我人民幣的通告》,動用政權的力量為人民幣佔領市場造勢開道。
按照規定要求,從六月起上海將停止金圓券流通,以金圓券10萬元兌換人民幣1元的比率回收後銷燬。
事實證明,金圓券相對人民幣是一個非常弱勢的貨幣,很容易便被擊垮,收兌工作十分順利。
《規定》釋出僅七天即收兌金圓券35.9萬億元,約佔國民黨政府全部金圓券發行額的53%。
不過另一個強大的對手卻迅速浮出水面——銀元。
解放軍騎兵透過外白渡橋。我軍軍容嚴整,嚴格貫徹落實中央“不僅要在軍事上進城,還要在政治上進城”的要求。
渡江戰役前中國北方解放的過程與渡江戰役後南方的解放過程有很大不同。
北方解放的步驟一般是先鞏固鄉村、包圍大城市,最後進城,這樣金融貿易上人民幣就先在鄉村生了根。
隨著中心城市一解放,人民幣迅速推廣佔領市場,同時打通城鄉物資交流,水到渠成。
像北平、天津、瀋陽,都是這種模式。
渡江戰役後則不同,為了迅速解放南方各省市,我軍是先取中心城市、後佔農村。
而南方作為國統區的大本營,城鄉均是銀元市場,鄉村非但不能幫助城市推行人民幣,反而增加了人民幣推行的困難。
1948~1949年間的金圓券風暴,對於無數個國統區家庭來說都無異於一場噩夢,尤其是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居民。
多年的戰亂和城頭變幻大王旗,使得他們對於紙幣存在強烈的不信任感,而是鍾情於金銀美元。
正因如此,最初缺乏足夠貴金屬保證的人民幣進入上海流通時遭到了民間無形的抵制,甚至有商號拒絕以人民幣作商品標價。
華東財委在1949年6月4日的報告中稱:
“上海解放後,金圓券基本上已打垮並已肅清,銀元成為我們貨幣鬥爭上主要敵人,目前上海市場上銀元是實際的本位幣,人民幣只是輔幣。市上流通的人民幣,總額不會超過二十億,但由於它不是唯一流通的手段和支付手段,而完全浮在市上。”
什麼叫“浮在市上”呢?
就是隻能當零錢花,買不到大宗貨物或批次貨物。
去過東南亞或拉美加勒比國家的朋友會立刻聯想到,其實“雙幣制”的模式在一些小國非常常見,比如柬埔寨。
這些國家的本幣(實際角色是輔幣)在市場上流通時只能買個小件,一旦牽扯到買房、買土地、買原材料等大宗交易,必須用美元結算。
因此,有經驗的朋友去類似國家旅行時會直接在國內兌美元,落地後去黑市上兌換其本國貨幣,要比官方匯率便宜很多。
上海街頭擠兌黃金的人群,1949年
話題回到上海。
城市解放初期,上海的金銀價格迅速上漲,惡性通脹持續蔓延,人民幣地位岌岌可危。
為了穩定物價,華東財委專門撥發十萬銀元向市場拋售,但效果並不明顯。
鑑於上海在南方城市中的標杆地位,上級將“銀元之戰”的重任交給了中央財委主任——陳雲同志。
北疆沉浮錄》一篇中有過介紹,陳雲之前曾在東北局工作,從1948年開始,他的官方職務是東北局副書記兼東北財政經濟委員會主任,主持了瀋陽等大城市的接管工作,財經領域的經驗十分豐富。
於是在1949年3月,周總理宣佈由陳雲負責籌備組建中央財經委員會,暫時屬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領導,待中央政府(政務院)成立後歸中央政府領導。
中財委的主要班底來自原華北財委,加入了東北、華東、西北、華中等大區的經濟工作負責人做委員。
陳雲是1949年5月抵達北平的,剛開始工作就遇到了華東財委上報的難題——上海。
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成立時全體委員合影,前排左六為陳雲,1949年10月
經過仔細研判,陳雲認為正常的拋售方法已經難以應對上海的金融形勢,必須多管齊下。
在中央的支援下,陳雲起草了《關於打擊銀元使人民幣佔領陣地的指示》,決定以強硬手段打擊不法投機行為。
6月10日,上海出動部隊和公安人員包圍查封了金銀投機的大本營——“證券大樓”。
官方出面宣佈禁止銀元在市場流通,但允許銀元至銀行兌換人民幣票。
在強力手段執行的同時,也推出了許多經濟措施,比如:
1、大舉丟擲市府手裡儲備的銀元,將銀元價格不斷壓低。
2、出售米、煤、鹽、油等生活物資,丟擲人民幣吸收工業品。
3、明令鐵路交通事業及市政公用事業一律收人民幣,稅收一律徵收人民幣。
4、開放各解放區之間的匯兌,以老區比較堅強之貨幣陣地來支援南方新區貨幣陣地。
5、發售實物公債。
……
經過一連串的組合拳,上海銀元價格和主要物資價格均實現大幅下降,人民幣終於佔領了市場。
上海銀元之戰是陳雲擔任中財委主任後處理的第一個重大經濟事件,為武漢、廣州等其他南方大城市的經濟穩定工作提供了樣板。
“銀元之戰”結束後不久,陳雲又馬不停蹄地發動了“糧食之戰”。
作為人民生活的必需物資,建國初期,北京和南方主要城市糧食很大程度是靠東北、華北老解放區支撐。
為確保糧食進關,陳雲派專人到東北去調運糧食,他專門交代:東北必須每天發一個列車的糧食到北京,北京市在天壇打席囤存糧,每天增加存糧席囤,要給糧販子看到,國家手上真有糧食。
從1949年5月入京到1950年5月的短短一年間,中財委完成了建國初期極為重要的財政經濟工作統一、穩定物價、穩定重大城市供給以及支援抗美援朝等幾件大事。
至1950年下半年,金融和物價問題已基本解決,經濟領域的重點工作開始轉向工商業和國防工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