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引導個人房貸利率有序下行!央行明確了

8月1日,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召開2023年下半年工作會議,總結上半年工作,分析當前形勢,部署下一階段工作。
會議就貨幣政策、外匯市場、房地產市場等工作作出重要部署,特別是在調整存量個人住房貸款利率方面提出了新的表述。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下半年金融貨幣政策將在引導居民房貸利率下行等方面發揮主導作用。
引導商業銀行調整存量個人房貸利率
支援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是今年金融領域的重點工作之一。本次會議不僅對保持對公端房地產融資平穩有序作出部署,提出“延長保交樓貸款支援計劃實施期限”“加大對住房租賃、城中村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設等金融支援力度”等要求,更在個人住房貸款利率調整方面提出新的表述。
會議要求,因城施策”精準實施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繼續引導個人住房貸款利率和首付比例下行。同時,聚焦存量房貸,明確提出“指導商業銀行依法有序調整存量個人住房貸款利率”。
近期,自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在2023年上半年金融統計資料新聞釋出會上首度提出“支援和鼓勵商業銀行與借款人自主協商變更合同約定,或者是新發放貸款置換原來的存量貸款”以來,市場關於存量個人房貸利率調整的討論越發熱烈。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向《中國銀行保險報》記者指出,降低存量個人房貸利率,具有“一箭三雕”的積極作用:一是有助於減少借款人房貸利息支出,穩定和擴大住房消費需求;二是有助於縮窄存量房貸與新增房貸利差,減少居民扎堆提前還款和違規“轉貸”行為;三是有助於減輕居民住房消費負擔,推動居民將儲蓄轉化為消費和投資,提振居民擴大消費的意願和能力。
不過對於銀行而言,調整存量個人房貸利率將是一個涉及法律、盈利、風險等多方面的複雜問題。對此,專家普遍表示,如推行上述調整,需要監管部門進一步落地相關細則指引。
“調整存量個人房貸利率需遵循‘依法’‘有序’兩個原則。”董希淼強調,“依法”方面,存量個人房貸合同由銀行與借款人簽訂,利率條款變更也應在相關指導之下,由借貸雙方依法協商一致。“有序”方面,存量個人房貸利率調整可能不會“一刀切”,將主要聚焦於利率明顯偏高的部分,階段性、按不同幅度下調。
中國銀行研究院高階研究員梁婧向《中國銀行保險報》記者指出,從歷史來看,2009年曾出現過金融機構自主確定調整存量個人房貸利率的情況。但與過去相比,現在情況發生較大變化,不同城市房地產市場表現不同,利率水平差異較大,同時存量個人房貸規模增大,因此調整的影響較過去會更大一些。“考慮到不同型別銀行的資產負債表結構不同,是否調降房貸利率需要各機構根據情況進行評估,同時如何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推動落地仍有待研究。”
招商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廖志明表示,由於存量房貸利率下調將壓縮銀行息差,加大經營壓力,銀行主動下調的動力較弱。這可能需要監管明確調整的方案,存量房貸利率下調尚需時間。
發揮貨幣政策工具作用 增強新增長動
會議指出,今年以來,貨幣信貸和融資總量保持合理增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適時引導金融機構保持信貸總量適度、節奏平穩,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穩中有降,金融支援實體經濟力度保持穩定。
對於下半年貨幣政策取向,會議明確,將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發揮總量和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作用,大力支援科技創新、綠色發展和中小微企業發展,著力增強新增長動能繼續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促進企業綜合融資成本和居民信貸利率穩中有降。
總量貨幣政策工具方面,“考慮到下半年物價還會持續處於溫和偏低水平,我們預計貨幣政策在降息降準方面都有空間。”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解讀指出。
與此同時,王青認為,下半年針對小微企業等國民經濟薄弱環節以及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重點領域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將重點發力。在人民銀行6月上調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額度2000億元的基礎上,其他貨幣政策工具額度也有上調空間。
值得關注的是,本次會議還對維護外匯市場穩健執行方面作出部署。會議明確,將加強和改善外匯政策供給,具體措施包括:密切關注跨境資金波動情況,加強宏觀審慎管理和預期引導,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推動銀行健全匯率風險管理服務長效機制,加強對重點主體匯率避險支援;完善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期貨投資資金管理;完善中國特色外匯儲備經營管理等。
“我們判斷,下半年無論以美聯儲為代表的外部金融政策環境如何變化,人民銀行都會將保持貨幣政策獨立性放在頭等重要位置,同時透過外匯政策工具防範人民幣大起大落、跨境資金流動大進大出。”王青向《中國銀行保險報》記者介紹。
記者 許予朋
實習記者 英草卓瑪
編輯 李夢溪
實習生 李皓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