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一度被視為“只要努力工作就能成功”的夢想之地,但如今,一份最新研究卻揭示出令人沮喪的現實:在這個國家,僅僅維持一家四口“基本生活質量”,年收入就要超過12萬美元。而超過一半的美國家庭,根本負擔不起這個水平的生活。

這份研究來自路德維希共享經濟繁榮研究所(Ludwig Institute for Shared Economic Prosperity),他們重新定義了“最低生活質量”(Minimal Quality of Life,簡稱MQL)這一概念——不是富裕,更不是享受,只是維持體面、健康、可持續生活所需的基本開支。
一人也要近5萬,兩孩家庭破12萬才夠花
研究指出:
-
單身無子女的成年人,年收入至少需要44,700美元;
-
一個兩孩家庭,年收入必須達到120,302美元,才能勉強負擔住房、食物、醫療、交通、通訊等日常所需,以及少量娛樂支出(如每年6張電影票、2場球賽門票和基本串流服務)。
而實際情況卻是:全美60%的家庭都達不到這個收入門檻。

生活成本翻倍,工資漲幅卻原地踏步
研究發現,從2001年至今,美國生活成本上升了將近一倍(上漲99.5%)。其中:
-
住房成本上漲130%;
-
醫療開支激增178%;
-
托育成本上漲超過130%;
-
高校學費平均上漲122%;
-
即使是外出就餐,也貴了134%。
與此同時,工資增長卻遠遠跟不上。結果是,越來越多美國人連最基本的生活都難以維持。
超過一半美國人表示:連2000美元的緊急醫療費用都拿不出來。2022年,更有38%的民眾坦言:因為負擔不起,他們推遲了看病。

年輕人迴流父母家,人生大事被迫延後
“美國夢”的現狀在年輕人身上表現得尤為明顯。資料顯示,25至34歲年輕人中,有1/4選擇與父母同住,遠高於1971年的9%。不僅如此,53%的成年人推遲了結婚、生育、購房等人生重要節點,原因無他,只因“太貴”。
一位理財顧問在接受採訪時直言:“不要再叫年輕人別買星巴克了,問題不是在於買不買咖啡,而是這個社會本身正在變得無法負擔。”
美國夢,正在遠離普通人
報告最後寫道:“MQL指數揭示了這樣一個事實——美國夢正悄然脫離大多數普通家庭的生活軌道。現實不是你不努力,而是即便拼盡全力,也可能連‘體面地活著’都做不到。”





送人玫瑰,手有餘香👇“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