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這期播客,我邀請到了交易門的好朋友孫敏博士。孫敏博士是中科大量子物理方向的博士,是一家優秀的量化私募基金的創始人,也是一位母親。交易門記錄過孫敏的職業生涯和創業故事:《孫敏:從量子計算到量化交易》。
孫敏本科就讀核物理專業,保研到本校量子計算方向,屬於中科大量子物理方向實驗大組。從孫敏本科班上保研到這個實驗大組的就只有兩個女生:她自己,還有後來去研究墨子衛星的印娟同學(現任中科大教授,持續活躍在量子通訊領域的前沿研究)。
發稿的5年來,我除了關注孫敏博士的創業,也時常向她就教育的話題取經討論。非常開心邀請到她和我錄這期播客。希望你喜歡我和孫敏博士的聊天,也歡迎在評論區給我們留言。
教育意味著:
“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雲推動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卡爾·西奧多·雅斯貝爾斯,《什麼是教育》
歡迎🔼掃碼🔼收聽
其他收聽平臺:小宇宙,蘋果播客,喜馬拉雅,荔枝 FM,蜻蜓FM,QQ 音樂,網易雲音樂搜尋「不覺春曉」。
• 00:46 搭團隊做策略最忙的時候當了母親,有沉浸式遊戲的成就感
• 01:26 人到了30 歲有種我要為這個世界留下些什麼的心理需求
• 03:31 小人不是自己的plus,不能指哪兒打哪兒
• 04:19 娃的人生圖表錨點在哪兒?給種子一個土壤,澆水、除蟲等
• 08:38 聽覺,視覺,動覺學習者,幾種孩子的學習路徑不一樣
• 15:46 教育是潤物細無聲的感覺,家長需要評估這個孩子本身的特點
• 16:47 家長給自己減負的第一步,先找到娃“天才”的地方,比如比如“很淳樸”也算
• 19:34 不斷面對不確定性,對孩子的要求也要根據她的成長調整
• 20:50 孩子是不是覺得跟你說話是安全的?這個很關鍵
• 22:41 孩子有安全感的話,會感覺世界的門是對自己開啟的
• 24:08 “自驅力”需要分幾個階段去培養,安全感是第一步,然後是找到正迴圈的感覺,目標必須自己設定
• 27:32 我自己10幾歲時開始想,要為社會做點貢獻當科學家,沒人告訴我怎麼做
• 28:43 孩子要先活躍嘗試,家長陪伴,然後找到一個點,是個試錯的過程
• 30:37 上海教育先進,選擇多,家長如何挑選是個考驗,方向路線可能會改變
• 31:42 從國際轉回體制內路線的一些底層思考
• 37:01 孩子是天空,把烏雲撥開,自驅力可能就露出來了
• 40:00 讓孩子在年輕時多摔跤,可以鍛鍊他/她成年後的受挫力
• 43:25 把家裡的規則設立成“權威角色”,而不是把個人權威化
• 45:56 把她的週末班都停掉了,斷離舍1 年多後她開始主動提出要上課外班
• 52:32 站在家長角度,我們怎麼看 AI 和DeepSeek,怎麼落地
↙ 也可以點選左下角閱讀原文,收聽和訂閱播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