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對於初創公司創始人來說,有了一個新的“談資”:你與一位此前默默無聞、名叫 Soham Parekh 的印度軟體工程師有過“交集”。
過去幾年間,Parekh 在矽谷的多家科技初創公司同時任職,而這些公司對此毫不知情。 在社交平臺上,人們調侃稱“Parekh 僅憑一己之力撐起了所有的現代數字基礎設施,還有人釋出梗圖,描繪他在十幾臺不同顯示器前工作,或是替微軟剛裁掉的數千名員工頂崗的場景。

那麼,Parekh 究竟是如何成功維持“多重兼職者”的職業生涯的?矽谷的科技公司又為何對他如此青睞?
這一事件的開端始於影像生成初創公司 Playground AI 的執行長 Suhail Doshi 前幾天在 X 平臺上釋出的帖子,其開篇寫道:“有一個名叫 Soham Parekh 的印度人在同時為 3-4 家初創公司工作。他長期盯上 Y Combinator 孵化的公司及更多企業,請注意警惕。”

Suhail 聲稱,大約一年前,他在發現 Parekh 同時任職於其他公司後,就將其從 Playground AI 解僱。“(我)曾讓他停止撒謊 / 欺騙他人,但一年後他仍未收手。”Suhail 在帖子中寫道。
起初,這條帖子引發了一些爭議。畢竟,在大多數僱傭 Parekh 的初創公司所在地 —— 加利福尼亞州,從事第二份工作(即 “兼職”)並不被禁止,前提是不與其他工作義務衝突。事實上,許多創業者都是在主業之外創辦新公司,且僱主無權主張完全獨立於員工主業的新專案的智慧財產權。
特殊之處在於,這位印度開發者同時承擔的工作數量高得異乎尋常,所有職位的工作量疊加顯然無法兼顧。這必然會讓個別僱主產生疑問:為何一位顯然有才華的工程師無法完成工作?Suhail 也表示,他的不滿並非是因為 Parekh 從事兼職,而是其更根本的表現問題:“什麼都沒做成,編造了無數謊言”。
截止目前,這條帖子已獲得約 2000 萬次瀏覽量,並促使其他幾位創始人也分享了他們聘用 Parekh 的情況。
利用 AI 幫助企業削減雲服務支出的初創公司 Antimetal 的執行長 Matt Parkhurst 證實,Parekh 是該公司 2022 年招聘的首位工程師。他稱,在意識到 Parekh 同時兼職其他公司後,Antimetal 很快就讓他離開了。幫助使用者透過 AI 自動化工作流程的初創公司 Lindy 的執行長 Flo Crivello 也表示,他在最近幾周僱傭了 Parekh,Parekh 在面試中取得優異成績,但工作進展緩慢,在看到 Suhail 的推文後已將其解僱。
Terraform 拉取請求自動化工具 Digger 的創始人 Igor Zalutski 透露,他們在 Parekh 入職幾天後就將其解僱了,原因是在背調中發現警示訊號。做 AI 輔助軟體開發平臺的 Create 公司也在僱傭 Parekh 後迅速將其解僱,原因是 Create 要求線下辦公,而 Parekh 僅在其舊金山辦公室露面一天,之後便常以各種理由缺席。
開源 GenAI 應用程式 ComfyUI 在 6 月僱傭了 Parekh 三週,該公司的創始人表示,起初 Parekh 的面試表現良好,但後續工作情況開始失控,他難以完成入職任務,且設計的服務似乎過度複雜。Parekh 似乎還曾在 Sync Labs 工作——這是一家開發 AI lip-synching(對口型)工具的初創公司,他甚至在該公司的宣傳影片中擔任主角,但他最終被解僱了。
根據 Doshi 的說法,目前至少有十家公司說他們僱用過但現已解僱 Parekh。除上述幾家外,還有 AI 圖形編輯平臺 Playground AI、語音 AI 代理開發 Leaping AI、GTM 團隊的智慧銷售平臺 Fuse AI、智慧體工程平臺 Fleet AI、影片 AI 公司 Ponder.ai。

值得一提的是,事件曝出之時還有多家公司正面試或向 Parekh 提供崗位中。
AI 驅動影片製作公司 AIVideo.com 表示,Parekh 在面試中表現極為出色,公司一度接近錄用他。一家由前 Warp 工程師 Michelle Lim 創立的公司剛為 Parekh 安排了為期 3 天的付費工作試用,事件曝光後才在昨天取消了試用。影片編輯 AI 智慧體公司 Mosaic AI 的創始人稱,他們花了一個月時間面試 Parekh,他的面試表現很好。
此外,AI 客戶關係管理公司 Pally AI 曾願意向 Parekh 提供創始工程師職位,最後因他拒絕接受不可協商的線下辦公要求而沒有僱傭他。
事實證明,Parekh 在許多面試中表現出色並收到錄用通知,很大程度上或仍得益於他作為軟體工程師的能力與天賦。
7 月 3 日,AI 初創公司 Cluely 的執行長 Roy Lee 在 X 上發帖稱,他們剛與 Parekh 進行了第二輪面試。雖然最終沒有僱傭 Parekh,但 Roy 提到,Parekh 的面試表現極佳,他“似乎對 React 框架(構建使用者介面的流行 JavaScript 庫)有深入理解”。
該公司還分享了在面試過程中的記錄:
候選人評估:
候選人在 React 和前端最佳化方面知識紮實。 宏觀層面的回答表現良好,但在細節闡述上存在磕絆。 從 GitHub 和過往專案推斷,其具備較強的 DevOps 和基礎設施經驗。 審查候選人的 GitHub,顯示出大量貢獻和豐富經驗。 與其他候選人在技術實力和匹配度方面的對比。 討論候選人背景(如 Meta 實習、滑鐵盧大學教育經歷)。 總體共識:候選人適配度高,具備鮮明的 “創業者” 特質。 計劃安排後續面試做進一步評估。

據外媒報道,YC 孵化的初創公司 Reworkd 的創始研究工程師 Rohan Pandey (已離開該初創公司)表示,他也曾面試過 Parekh ,並對其給出了“極具競爭力”的評價。Pandey 稱,在一場以演算法為核心的面試中,Parekh 是表現前三的候選人之一。
然而,Pandey 直言,Reworkd 團隊曾懷疑過 Parekh 存在問題。當時,Parekh 告訴公司自己身處美國(這是該職位的要求),但公司並不相信,因為他們在其 Zoom 連結中運行了 IP 追蹤工具,從而發現 Parekh 實際位於印度。Pandey 回憶道,Parekh 的許多說法常常前後矛盾,他的部分 GitHub 貢獻記錄和過往職位也存在不合理之處。
AI 代理可觀測性初創公司 Agency 同樣面試過 Parekh ,該公司的聯合創始人 Adam Silverman 稱,Parekh 主動私信他詢問 Agency 的職位空缺,隨後雙方安排了面試,期間 Parekh 將面試時間重新安排了五次。Adam 同樣稱,他對 Parekh 的技術能力印象深刻,但由於 Parekh 在面試中堅持要求遠端工作,這成為了 Agency 的警示訊號。
剛剛,Parekh 現身一檔直播類的播客節目,親述了自己的職場故事,並解釋了他為何同時任職於多家公司。
首先,他承認自 2022 年起便同時從事多份工作,但聲稱自己從未使用 AI 工具或僱傭初級工程師協助完成工作。
Parekh 認為,這些工作讓他成為了更優秀的程式設計師,但也付出了代價。他提到自己因“不睡覺”在朋友中出了名,在採訪中多次強調每週工作 140 小時(相當於每天 20 小時,無休)——這看似近乎不可能,至少也是極度不健康且不可持續的。
他還表示,這並非什麼宏大計劃,從事多份工作只是想快速賺大錢以擺脫糟糕的財務困境。“我真的沒有深思熟慮,這更像是出於絕望的行為。”Parekh 在直播採訪中說道。
當主持人問及為何不直接要求一家公司加薪以緩解經濟壓力時,Parekh 稱自己傾向於在職業與私人生活間劃清界限。但他在所有工作中都選擇了低薪資、高股權的待遇,這與“財務危機”的說法存在矛盾,不過對此 Parekh 拒絕透露更多細節。
Parekh 告訴主持人,自己真心熱愛工作,並非只為金錢——他深度投入於所有任職公司的使命。此外,他也承認對自己的行為並不自豪,也不鼓勵他人效仿。
據他稱,自己推遲了已被錄取的研究生專案,轉而決定同時在多家初創公司工作。值得注意的是,Suhail 曾分享過 Parekh 的簡歷,其中聲稱他擁有佐治亞理工學院的碩士學位。
對此,Parekh 並未回應其簡歷大部分內容造假的指控,而是提及:“有趣的是,你知道,有些梗圖…… 我對 Twitter (已更名為 X)很陌生,昨天才註冊,所以這算是我對社交媒體的入門課。”Parekh 還在 X 上表示,“我沒有領英賬號。”
事件發酵後,Parekh 在 X 上宣佈了自己的最新僱主——Darwin Studios,據他稱這也是目前其唯一任職的公司。據瞭解,Darwin Studios 是一家致力於 AI 影片 remixing(二次創作)的初創企業。

然而,他在釋出聲明後又迅速刪除了帖子,Darwin Studios 的創始人兼執行長 Sanjit Juneja 也同步刪除了相關內容。一位發言人向外媒傳送了一份來自 Darwin Studios 的宣告。Juneja 在其中稱:“Parekh 是一位極具天賦的工程師,我們相信他有能力幫助我們將產品推向市場。”
7 月 3 日,Parekh 釋出一條宣告帖並將其置頂。他表示,“現在很多人都在說我,但你們大多不知道全部情況。關於我,有一件事需要知道,那就是我愛創造。幾乎我所認識的所有人和我工作過的所有公司都孤立我、放棄我、排斥我。但創造是我唯一真正瞭解的事情,也是我將繼續做的事情。”
同時,Parekh 宣佈,他已簽署一項獨家創始協議,成為一家公司的創始工程師,且只效力於這一家公司。“他們是目前唯一願意押注我的團隊。這個團隊實力強悍,支援 “異類”,並正在影片 AI 領域打造絕對顛覆性的產品。”

在諸如 r/overemployed 這樣的 subreddit 社群中,成員們常探討如何同時兼顧多份遠端工作——從這個背景來看,Parekh 事件並不完全令人意外。不過,人們對其行為的評價呈現出顯著分歧。
許多人認為,Parekh 是騙子和投機者。但以矽谷的經典風格,他似乎正試圖將這場“病毒式傳播”的名氣轉化為商業機會。 在過去一年中,無數初創公司將自身引發爭議的“出圈時刻”轉化為商業資本。最著名的案例之一是 Cluely——這家公司以製作極具爭議性的營銷活動聞名。儘管被指責為“引戰營銷”,但 Cluely 依然獲得了 1500 萬 美元的種子輪融資。
在科技社群中,也有部分人視 Parekh 為 “民間英雄”—— 認為他欺騙了資金充裕的初創公司,是對權威的反抗;另一部分人則認為他是不道德的騙子,既坑害了初創企業,又擠佔了本可能全心投入工作的人的崗位。
還有不少人驚歎於 Parekh 透過眾多高難度面試的能力,甚至建議他將這波 “名氣” 轉化為創業資本。
Box 執行長 Aaron Levie 在 X 平臺寫道:“如果 Parekh 立刻坦白,聲稱自己是在訓練處理知識工作的 AI Agent,他週末前就能以 1 億美元的預估值完成融資。”被 X 收購的求職匹配平臺 Laskie 創始人 Chris Bakke 認為 Parekh 應利用自身聲譽:“ Parekh 該創辦一家面試培訓公司 —— 他顯然是史上最頂尖的面試者之一。他應公開承認錯誤,然後轉向自己前 1% 的擅長領域。”
參考連結:
https://techcrunch.com/2025/07/03/who-is-soham-parekh-the-serial-moonlighter-silicon-valley-startups-cant-stop-hirin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app=desktop&v=EGXyKYWjaG8
https://newsletter.pragmaticengineer.com/p/the-10x-overlemployed-engineer?utm_source=substack&utm_medium=email
https://techcrunch.com/2025/07/03/everyone-in-tech-has-an-opinion-about-soham-parekh/
宣告:本文為 AI 前線翻譯整理,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後續我將透過微信影片號,以影片的形式持續更新技術話題、未來發展趨勢、創業經驗、商業踩坑教訓等精彩內容,和大家一同成長,開啟知識交流之旅
歡迎掃碼關注我的微信影片號~

今日薦文

你也「在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