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書院特邀作者
來源:砍柴書院(ID:kanchaishuyuan)
前
一陣,網上最震憾人心的資訊,莫過於醫療反腐。
“醫院前院長收受100套房”、“一臺醫療裝置回扣高達1600萬”,這樣的訊息炸得人一愣一愣,果然貪慾之門一旦開啟,便永無止盡。
醫療反腐的利刃,有如切開了一個毒瘡,奔流而出的膿水,讓人觸目驚心。

一輛再普通不過的二手車,竟是妥妥的“運鈔車”,你敢信?
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呼中區人民醫院前院長賀憲偉,在現實中奉獻了一段堪比《人民的名義》裡“侯勇吃麵”的精彩名場面。

賀憲偉平日裡穿戴普通,開二手車,看上去生活十分節儉。
可背地裡,他卻是個鉅貪。剛任院長半年,就迫不及待要挾醫藥公司:“不給回扣,就不用你們的藥”。
不僅膽子大,賀院長反偵察能力還極強,他約醫藥公司負責人在偏僻的衚衕見面談回扣,兩個附加條件是“一隻要現金,二保密”。
收錢時,賀憲偉還有個“四不”原則:有監控的地方不去,用不同手機聯絡,不說話,不下車。
等對方把裝現金的黑塑膠袋從車窗遞進來,他開車即走,全程不過十幾秒時間。
這行雲流水,一氣呵成的節奏,沒演練個百八十次,還真達不到。
截止賀憲偉被抓時,他總計受賄375萬。
別以為這是筆“小錢”,當地人均收入低,普通人工作100多年大概才能掙夠這麼多錢。
不過,和其他“院長”比起來,賀憲偉只是小巫見大巫。

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的前院長王天朝,收受100套房,100個車位、1.29億,登上了熱搜“榜單”。
這“戰績”不禁令人目瞪口呆。
諷刺的是,王院長並沒能像“翻牌子”般在這100套房子裡享受生活,而是在鐵窗裡擁有了自己的床輔。
和王院長一起登上“熱搜”的,還有云南省普洱市人民醫院原院長楊文俊,他和得力助手兼親兒子的副院長楊文紅一起,將醫院當成了自家菜園子。
這父子倆在搞錢的路上團結協作,和醫藥代表和醫療代理商親如兄弟,大肆收受賄賂。

楊院長有多猖狂?
他力排眾議,不顧其他醫院領導班子反對,以3520萬元的高價買入價值1500萬的直線加速器,收受了1600萬的回扣。

一筆訂單就讓自己成為千萬富翁,楊院長膽子和胃口之大,讓人瞠目結舌。
這些將醫院當做自家錢袋子,予取予求的人,還只是醫療腐敗案中的冰山一角。
根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在2023年上半年,全國就有近170名醫院的院長、書記、科室主任被查。
《山海經》中有一種兇獸叫饕餮,它既冷酷又貪得無厭,什麼都吃,眼前任何東西都不放過,到最後連自己也吃掉了。
這些醫療系統中的蛀蟲,像極了饕餮。
都說醫者父母心,他們卻磨刀霍霍,把患者當做了豬羊。

動輒就是幾百上千萬的“利潤”,這些錢到底是誰來買單?
表面看,醫院是塊肥肉,其實躺在砧板上的,永遠是老百姓。
這些年,“過度醫療”早已不是新鮮事。
今年1月,新京報報道了有關過度醫療的案例。

一個感染HPV-6型病毒的女子去北京鳳凰婦兒醫院治療,這種病是婦科常見低危病毒感染,一般情況下2、3萬就能治好,她卻花了33萬。
因為無法負擔醫藥費,這名女子不得不選擇貸款。
事後,面對女子家人和記者的質問,這個民營醫院的醫務處主任的態度令人氣憤。
她雖然承認過度治療,也同意將醫療費退還給患者,但卻毫無悔意,還理直氣壯地反問:
“既然已經給你退錢了,你反覆追究過度醫療還有意義嗎?”

不知道這種高高在上的態度和無畏的底氣是哪裡來的,是職業賦予能掌握人生死的“優越感”嗎?
追究過度醫療,當然有意義!
醫院在普通民眾眼中,已經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吞金獸”。
常有人說:“沒病就相當於攢錢了”,為啥說這話?因為實在是“病不起”。
早在2019年,有一篇“因生病破產”的文章就刷爆了朋友圈。
一位網友的母親腦出血住進ICU,一天各種醫療費用幾千幾萬地花。
醫生明確告訴患者家屬:“能活多久,就要看你們準備了多少錢。”
家人為看病傾家蕩產,賣了兩套房,花了130多萬,在住院72天后,那位網友的母親還是走了。
這個帖子的真實性無從考究,卻被各大平臺和無數網友轉載,為什麼呢?
因為它太真實了。
“中國式破產,只是一場大病而已。”這在當下,就是殘酷的現實。

經濟學家朱少平說:“現在的老百姓都害怕生病,因為看病太貴了。”
國產心臟支架成本幾十塊錢,進口的也就200多,但用到患者身上,動輒幾萬,中間翻了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差價。
這還不算什麼,200多塊錢的進口藥賣到70萬,才夠狠。
光明網評論員近日發表了這樣的文章,一針41美元,摺合人民幣200多塊的諾西那生納藥劑,在國內的價格是70萬。

你沒聽錯,就是這麼誇張。
諾西那生納是治療脊髓性肌萎縮症的患兒的特效藥,有的患兒一年需要注射幾針。
在澳洲,這種藥只賣41美元,而國內竟因為“市場需求小,研發成本高,運輸條件苛刻”,賣到70萬元。
如此巨大的中間差價,懂的都懂。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患者成了醫療行業某些逐利者眼中的“金娃娃”,病越重,“含金量”越高。
一旦住進醫院,各項檢查、各種液體、成堆的藥品便爭先恐後落實到病人身上,甚至有重症患者去世第二天,醫院還在給開著藥。
一句話,只要住著院,就產生醫藥費,至死不休。

過度醫療的背後,自然是有強大的利益驅使。
而藥品也是醫院黑色產業鏈中關鍵的一環。
在這場醫療反腐風暴中,從前像“長”在醫院的醫藥代表們慌作一團,火速解散工作群,刪除和醫生的聊天記錄,如今都不敢進醫院。
醫生的處方權,決定了藥品的銷量。

打個比方,一個患者感冒去醫院治療,醫院藥房裡的感冒藥有十多種,都對症。那麼,醫生開哪種藥,哪種藥的銷量就會好。
所以,醫藥代表會上上下下打通醫院環節,先讓自家的藥進醫院藥房,然後再拉攏醫生,給回扣,來拉動藥品銷量。
近日有曾經做過醫生的人在網上自曝,醫藥代表比親媽還像親媽,對醫生的關懷無微不至。
他們可以在雪地裡等到凌晨三點,就為了給剛做完手術的醫生送一瓶好酒解乏。
他們還神通廣大,能打聽到醫生住址、行程安排,在醫生旅遊時製造“偶遇”,累了拿板凳,渴了送西瓜,全程陪遊招待。
哪家醫藥代表的周全細緻,打動了醫生,哪家就贏了。
不過,比起驚人的回扣,這些都是小恩小惠。
據說,浙江一個醫院採購47萬的藥品,醫生就拿了15萬回扣。

大到醫療器械,小到藥品、拍片檢查的膠片,甚至進口針頭,回扣金額都明碼標價,從醫生到科室主任每年能拿幾十萬至上百萬的回扣。
鉅額的利益背後,是人性的扭曲,醫德的喪失。
所以有人會說,古時候的醫者講“但願世上無人病,寧可架上藥生塵。”如今的醫生二話不說先開一堆藥給你,恨不能讓每個患者都變成藥罐子。
醫者仁心丟到哪了?

網上關於醫療反腐的熱度,為啥一直居高不下?
因為大快人心啊。
廣東中山市坦洲人民醫院原院長羅勇因受賄2980多萬元被查後,醫院進行了整改。
一個非常顯著的變化是,人均看病成本下降了1400多元。

對於被病痛拖累的家庭來說,這不是筆小數目。
這樣的變化,不僅老百姓歡喜,其實很多醫務工作者也樂見其成。
正所謂“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湯”,在醫療反腐的風潮下,估計最鬱悶的,是那些真正的白衣天使。
他們辛苦奮戰在醫療第一線,用心守護每一個患者的健康,如今卻被醫療行業裡的碩鼠們波及,揹負著汙名。
其實,每個人都記得,不管是之前的非典,還是近幾年的疫情,衝在最危險的地方,不眠不休,不顧個人安危,用血肉之軀做屏障,擋在病魔面前的,是無數的醫療工作者。

他們的付出,從沒有人忘記。
所以在醫療反腐的資訊下,總會有人發聲:“好的醫生還是不少,不能一概而論。”
在各種發聲中,有這樣的言論值得深思。
有人質疑,把醫院的“骨幹”都抓了,以後還找誰看病?
其實,真正的骨幹,從來不是心有雜念,不顧患者生死的無良醫生,而是有良知,有操守,把“救死扶傷”當作職業信仰的那一大部分醫生。
醫療反腐,必定會掀起醫療改革的巨浪。
最終的結果,希望會成為所有人希望的那樣:
給醫療系統刮骨療傷,讓醫院重回風清氣正,讓真正的骨幹,主導醫療這艘巨輪的航向。
文章來源:公眾號“砍柴書院”,ID:砍柴書院,把讀書寫作的興趣,變成賺錢養家的能力。

/ 回覆關鍵詞,看好書推薦 /
清華書單
度假書單
校長書單
俗名書單
30必讀
科幻入門
暢銷書單
經典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