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突然“認慫”,但傷害已經蔓延:
全球供應鏈震盪,澳洲企業反成“贏家”?
美國前總統特朗普掀起的這場“關稅風暴”,遠未平息。就在幾天前,他一紙命令,將對華商品的關稅總額提升至高達145%,瞬間引爆全球市場。

這一“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政策,很快遭到了來自各方的批評。美國國內壓力山大,不少科技企業股價大跌,供應鏈幾乎被撕裂。面對洶湧的質疑聲浪,特朗普政府近日突然宣佈:智慧手機、電腦等關鍵電子產品將被豁免徵收高關稅。這一“認慫式回撥”被廣泛解讀為華府的政策急剎車,也從側面證明,全球化產業鏈並非輕易可斷。

拿iPhone“開刀”?特朗普被自己絆了一跤
最初的計劃,是將包括智慧手機、筆記型電腦、固態硬碟、半導體等一系列中國製造品納入145%徵稅範圍。然而這條“核彈級”清單一經曝光,美股科技板塊應聲暴跌,蘋果市值蒸發超過6400億美元!

分析指出,蘋果超八成產品生產線設在亞洲,一旦關稅落地,iPhone 16 Pro Max的成本將飆升至2300美元甚至3500美元以上。Wedbush分析師Dan Ives直言:“這不是保護本土製造,而是直接扼殺美國科技未來。”
最終,白宮不得不在4月13日臨時調整徵稅清單,將手機、電腦及關鍵電子零部件列入“臨時豁免”行列。科技圈長舒一口氣,但這也暴露出整個美國製造業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尷尬角色——既想“脫鉤”,又離不開“亞洲製造”。


澳洲:被風暴波及,還是悄悄收割紅利?
表面看,澳洲作為中國的主要貿易伙伴之一,無疑站在了風口浪尖的交匯處。但出乎意料的是,澳洲的一些產業,正從這場博弈中“暗中獲利”。
牛肉商:訂單暴增,笑傲亞洲市場
受中美貿易緊張影響,美國大批牛肉出口商未能續簽對華出口許可。澳洲則迅速填補市場空白。今年第一季度,澳洲對華谷飼牛肉出口激增40%,成為中國市場上唯一高品質雪花牛肉的大宗來源。

煤炭巨頭:特朗普“補貼+減規”,澳洲穩坐釣魚臺
特朗普為了刺激本土煤炭產業,宣佈給予補貼、放寬環保限制,並妄圖進軍亞洲市場。但澳洲專家冷笑回應:“美國煤炭運費高、港口不便、關稅重,根本搶不動亞洲市場。”中國目前對美煤徵收近100%關稅,幾乎是關門謝客。
鐵礦業:真正的壓艙石
相比牛肉和煤炭,鐵礦石才是澳洲對華出口的命脈產品。中美關稅戰並未波及此領域。BHP經濟顧問Huw McKay指出:“只要中國基建不停,澳洲鐵礦需求就不會停。”澳洲財政部也評估稱,中國若繼續加碼基建投資,將大幅緩解澳洲所受的外部衝擊。
澳洲,能否繼續“吃紅利”?
雖然特朗普的政策來回變臉,但全球產業鏈的現實擺在眼前。澳洲不靠高關稅,也不靠製造恐慌,而是透過穩定的政策和資源優勢,在中美夾擊中走出一條務實之路。

眼下,中美“經貿戰”如火如荼,歐洲也正與澳洲重啟自貿協定談判。如果談判成功,澳洲對歐出口98%的商品將享受零關稅優惠,預計將帶來60億澳元的紅利。
與此同時,澳洲與中國維持穩定貿易關係,而與美國的出口佔比不到5%。
正如市場分析師Tony Sycamore所言:“澳洲被夾在兩大經濟體之間,看似風口浪尖,實則坐擁兩大市場。”

這場關稅大戰,有人驚慌失措,有人悄然撿到“潑天富貴”。澳洲,正是後者的代表。
但機遇總是稍縱即逝。對澳洲而言,如何繼續鞏固與中歐市場的合作、優化出口結構、避免捲入政治漩渦,才是真正的挑戰。
全球供應鏈不是兒戲,而是幾代企業家、數十年積澱的成果。政治可以冒險,經濟必須理性。
與此同時,中國民間輿論發酵,多家店鋪近日貼出「對美國顧客加收104%服務費」相關標語。此外,新加坡一家餐館亦被拍到張貼類似標語。

多店稱「對美國顧客加收104%服務費」
從網傳影片及圖片可見,不少店家公示,要對美籍客人加收104%服務費。
武漢張記燒烤牛雜館寫出「本店即日起對美國籍顧客加收104%服務費,如有不解,請諮詢美國大使館」。
其他掛出類似告示的店鋪還包括桌球館、珠寶店、咖啡店等。


網傳福建南平一咖啡館擺出的「美國籍顧客加收104%關稅(服務費)」看板。 (取材自微博)

網傳福建南平一咖啡館擺出的「美國籍顧客加收104%關稅(服務費)」看板。 (取材自微博)

另據《8視界新聞網》報道,新加坡一家餐館亦被拍到在店門口張貼了一張「美國人在本店吃飯加收104%附加費」的告示,餐館事後將告示撤下,同時強調是他人惡作劇。

新加坡中餐館也放上標語。 Reddit
報導指出,有網友點評稱「幹得好」,也有網友持不同意見,認為「有美國人消費嗎?本來來中國消費的美國人不多。為了蹭流量,你這個店是在幹壞事」、「怎麼確定是不是美國籍呢,入店出示身份證」、「吸引他們來玩挺好的,這樣收人錢,真的好嗎」。
新加坡華人廖小姐說:「因為這個是政府與政府、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事),不能殃及人民吧?我覺得對消費者來說有點不公平。」她也促請民眾客觀看待此事,避免引起種族糾紛。
另有評論指出,截至11日,美國關稅已升至125%,商家卻仍以104%為基準,顯示只是象徵性表態,而非實際應對。
那麼,讓我們拭目以待,這場由關稅引爆的“新冷戰”,到底將如何落幕。
鏡頭一轉…
此外,現任澳洲總理也在今天帶來了好訊息!
澳洲總理Anthony Albanese在週日宣佈工黨的房地產新政,明年起,所有首次置業者僅需支付5%的首付便可進入房市。
此外,工黨還承諾投入100億澳元,專門為首次購房者新建10萬套住宅。
《澳洲金融評論報》報道稱,工黨的這一競選承諾將顯著提升住房需求。


Albanese表示,他希望幫助年輕澳人實現購房夢。“我們的計劃是,讓更多澳人擁有屬於自己的房產。這與達頓的做法截然不同,他希望削減數十億的住房資金。”
《澳洲金融評論報》報道稱,在今年的選戰過程中,兩黨在住房和生活成本問題上展開了激烈競爭。在連續假期到來之前,兩黨都希望吸引更多選民的注意。
自由黨黨魁達頓表示,如若聯盟黨勝選,將為年收入不到14.4萬澳元的納稅人提供一次性所得稅減免,最高1200澳元。據估計,聯盟黨的減稅政策將花費100億澳元,惠及1000多萬澳人。
報道指出,工黨的5%首付計劃可能會遭到經濟學家的批評,因為該政策可能會進一步推高房價,並增加住房需求。

儘管過去3年利率高企,澳洲房價依然攀升至歷史高點。人口快速增長也讓住房短缺的情況進一步惡化。自新冠疫情結束以來,租房成本也大幅上漲。
根據CoreLogic的資料,目前悉尼房價中位數為120萬澳元,墨爾本為78.1萬澳元,布里斯班為90萬澳元。
前莫里森政府曾於2020年1月推出了首次置業者保障計劃(First Home Guarantee Scheme),允許符合條件的購房者以5%的首付進入市場,聯邦政府將提供剩餘的15%首付款。
這也意味著,購房者無需支付貸款保險——這一保險對於首次購房者來說平均費用為2.3萬澳元。

Housing Australia的資料顯示,2023-24財年,約三分之一的首次購房者使用了該擔保。
而工黨的競選承諾則取消了12.5萬澳元的收入限制,不再僅限於每年3.5萬名申請者,並大幅提高可購買房產的價格上限。
根據工黨的計劃,首次購房者可透過該政策在悉尼購買價值150萬澳元的房產,墨爾本為95澳元,布里斯班和堪培拉100萬澳元,珀斯85萬澳元,阿德萊德90萬澳元,霍巴特70萬澳元。
如若工黨贏得大選,該政策將於2026年1月1日實施,但實施前政府會和相關行業進行諮詢。



《澳洲金融評論報》報道稱,經濟學家普遍對此類針對首次購房者的補貼持懷疑態度,因為大量證據顯示它們僅僅提高了房價,並未改善可負擔性。
為應對該政策可能推高房價的批評,Albanese還將宣佈撥款100億澳元,用於建設多達10萬套僅供首次購房者使用的住房。
工黨表示,首批專案的建設將於2026-27財年開始。
此前,Albanese便承諾要在2024年至2029年間建造120萬套住房。澳洲城市發展研究所今年3月的研究顯示,受高昂的建設成本及緩慢的規劃系統影響,政府比計劃落後了40萬套。
中澳之間最新新聞熱點,
👇 第一時間內容請點下方關注獲取 👇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