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入人工智慧的核心目的在於將公務員從傳統的重複性、低智力含量的繁瑣行政事務中解放出來,使他們能夠將更多精力投入到更具創造性和價值的工作中
文|《財經》實習生 閆嘉儀
編輯 | 王延春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AI成為高頻熱詞。深圳、餘杭等地的“AI公務員”上崗也引起業界關注。
近期,深圳市福田區引入70名AI數智員工,個性化定製生成時長從傳統流程的五個工作日銳減至分鐘級,公文規範性修正準確率超95%,稽核週期較人工操作縮短90%,整體差錯率被控制在5%以內。這組顛覆性資料的背後,是70個深度融入政務系統的AI智慧體帶來的“革命”。這些數字員工,正在重新定義“高效政務”的內涵維度。
3月4日起,北京市市場監管局企業登記註冊場景接入DeepSeek大模型技術,實現企業登記註冊業務24小時線上“智慧諮詢”服務,打造“能感知、會思考、有溫度”的“AI公務員”。
杭州市餘杭區首個亮相的“AI公務員”叫“AI PPT”,只需匯入一份工作總結報告,系統便能在30秒內提煉出大綱,並在1分鐘內一鍵生成一份精美的PPT。餘杭區林水局工作人員說,過去製作一份PPT需要一至兩天,如今幾分鐘就能完成,節省了時間和精力。
業界人士認為,當這批兼具高效執行、精準糾錯與智慧研判能力的AI助手進駐政務系統,其價值溢位已超越單純的技術賦能。在實現各項政務流程加速的同時,更驅動著政務服務體系向“智慧化感知、精準化供給”的方向迭代升級。政務大廳裡,曾經需要多頭奔波的複雜事項,如今透過智慧系統的多模態互動即可完成閉環處理。

政務服務鏈變革
智慧政務系統的架構革新正重塑公共服務效能。此次深圳福田區的政務大模型2.0採用混合專家架構(MoE),在華為昇騰智算平臺完成本地化訓練,透過公文處理、民生服務、應急管理、招商引資等240個業務場景終端的精準解析,構建出“需求-訓練-應用-迭代”的閉環生態。相關技術團隊負責人透露,模型訓練使用的政務資料集超過1200萬條,涵蓋過去十年間積累的公文、辦事指南、政策法規等結構化資料。
與此同時,不少城市已積極部署基於DeepSeek的智慧政務系統。例如,北京市豐臺區政務服務和資料管理局2月18日在“政務雲”部署了DeepSeek大模型環境,將其應用於政務服務,上線了“豐小政”數智助手。該局副局長溫玉竹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豐小政”數智助手聚焦豐臺區政務服務“清零熱線”和企業群眾辦事需求,可以幫助政務工作人員快速準確理解辦事人提出的問題,給出專業詳細的答案,提高了政務服務的時效性和準確性。
對此,清華大學社科學院數字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王勇認為,隨著深圳等地區試點的推進,智慧政務服務有望成為新的發展趨勢,進一步推動中國社會向智慧社會轉型。
據瞭解,目前,眾多地方政府迅速部署基於DeepSeek大模型的智慧政務服務,充分體現了對DeepSeek技術能力的高度信任。王勇指出,智慧政務服務與大模型的能力高度契合。大模型擅長處理文字資料,而政府的政策檔案大多以文字形式存在,因此兩者在應用上具有契合性。在一定程度上幫助緩解公務員的工作壓力。
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研究員、公共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貟傑表示,一方面,人工智慧公務員極大地變革了傳統的政府治理模式,另一方面,這一創新舉措與當前政府大力推進的數字化轉型程序高度契合且相輔相成。

AI將公務員從重複事務中解放出來
有機構的量化評估顯示,AI公務員的引入正在深刻重塑政務服務體系。個性化定製的生成時間從原本的五天縮短至分鐘級,公文格式修正的準確率超過95%,稽核時間縮短了90%,錯誤率控制在5%以內;而“執法文書生成助手”則能夠將執法筆錄秒級生成執法文書初稿。此外,民生訴求的分撥準確率從70%提升至95%。在服務模式方面,AI可以透過挖掘訴求資料規律實現提前預警,推動政府服務模式由被動響應向主動治理轉變。
“智慧政府系統透過資料驅動和自動化,重構政務服務鏈的邏輯。”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教授陳建偉分析稱,首先,它優化了資訊採集和處理流程,減少了人工干預,提高了效率。其次,智慧化的系統能夠實現跨部門資料共享和業務協同,有助於打破資訊孤島。
王勇進一步分析表示,政務大模型會在政府的公共決策中發揮重要作用,增強決策的科學性與效率。由於我國公務員通常在不同崗位之間輪調,大模型能夠為新任職的官員提供決策參考,幫助他們迅速掌握相關領域的知識,提高其專業能力。此外,大模型的引入還可能推動政府權力運作的透明化,促進政策資訊的公開和透明,確保公眾更平等地獲取相關政策資訊,以減少政策鴻溝。
談及“人工智慧將取代公務員”“鐵飯碗不再鐵”這類的論調,上海財經大學數字經濟系講席教授崔麗麗表示,雖然人工智慧在某些領域具有替代人力公務員的潛力,但這種替代是有限的。首先,AI技術的應用需要與使用者的實際需求和使用習慣相契合。例如,高齡人群等數字素養較低的群體可能在運算元字系統時遇到困難,這就限制了AI的普及應用。其次,在涉及決策和創新的工作領域,AI仍然難以替代人類的判斷和創造性思維。陳建偉也認為,公務員崗位的核心價值在於政策制定、社會協調和公共關係等複雜領域,這些領域需要人的靈活判斷力和共情能力。未來,人工智慧將與公務員形成協同合作的工作模式,以此提升政務服務的整體水平,而並非是對公務員崗位的完全取代。
據瞭解,深圳福田區的AI數智公務員並非獨立工作,而是配備了人類“監護人”以協同決策,形成“機器高效執行、人腦把控方向”的新型協作模式。據深圳福田區政務服務和資料管理局副局長高增表示,AI無法單獨作決策,因其會依據語料情況產生“偏見”。所以,為防範人工智慧倫理風險,福田區的70名AI數智員工均有對應的“監護人”,即便出現“AI辦業務辦錯”的狀況,也能明確責任歸屬,避免無人擔責的情況發生。
除此之外,北京市昌平區城市管理委的工作人員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DeepSeek在其工作系統中的引入提升了自身的工作效率,然而,人工智慧的準確性和穩定性仍然需要驗證。政府部門工作的嚴謹性要求工作人員對人工智慧分析結果負責,最終實際可執行的方案、釋出的資訊仍需人工核驗。
貟傑深入分析,實際上,當前政府系統面臨的最突出問題之一,就是人少事多的矛盾。如今,各級政府都在嚴格控制公務員編制數量,在此之前,許多公務員尤其是基層公務員,往往需要一人承擔多項事務,人少事多的矛盾極為顯著。這一矛盾直接影響到了公共服務的質量與數量。引入人工智慧之後,其核心目的在於將公務員從傳統的重複性、低智力含量的繁瑣行政事務中解放出來,使他們能夠將更多精力投入到更具創造性和價值的工作中。

責編 | 張生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