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主創團·筱恬
來源:新東方家庭教育(ID:xdfjtjy)
01
“我真是氣到血液直往頭上湧!”
隔著螢幕,我依然能感受到閨蜜的憤怒。她十歲的女兒茜茜,最近在學校遭遇了同學的惡意針對。
據瞭解,肇事的男生是茜茜本學期的新同桌。才沒幾天,對方就已經挑釁了好幾回。
男生不僅故意把點點膠塗在茜茜的作業本上,明目張膽地把她的尺子和橡皮佔為己有,還咒罵茜茜,說她衣服臭,是醜八怪,欠打。
更過分的是,這個男生還威脅茜茜不準告訴老師和家長,否則讓全班同學孤立她,評優時不給她投票。
茜茜從未經歷過這種局面,明顯嚇懵了。那段時間,她的狀態很不好,每天回家都木愣愣的,提到學校的事就回避。
直到那天,閨蜜看到了茜茜被糊在一起的習字冊,追問之下小姑娘才哭哭啼啼地說出了實情。那一刻,閨蜜快氣炸了。
“這本質不就是霸凌嗎?!”她無法容忍這種事發生在自己孩子身上,第一時間就開始著手處理。
原本,閨蜜打算讓女兒先去和老師反映情況,同時鼓勵她面對同桌要態度強硬點,任何情況都有父母給她兜著。
但在這個過程中,女兒的反應卻讓閨蜜極度心碎。當男生再次欺負她時,茜茜依然一味隱忍,甚至在對方翻她筆袋、扯她衣服時都沒有絲毫反抗,十足包子一個。
至於主動找老師,她更是連連擺手,哭著拒絕:“我不敢呀!我不知道應該怎麼跟老師說……”
最後,閨蜜直接聯絡了班主任和學校教務處,整個事件以換同桌和男生公開道歉而告終。但茜茜還是為此留下了太多的心理陰影,很長一段時間都厭學情緒強烈。
看著女兒逆來順受的樣子,閨蜜怒其不爭,也後悔不已:“都怪我,讓這孩子讀書讀傻了……”
原來,閨蜜此前一門心思雞娃,其他事都不上心。她總把一句話掛在嘴邊:“只要自己優秀,別的都不是問題。”
正因如此,茜茜的成長路上被各種興趣班和學科啟蒙填滿,和同齡人互動玩耍的機會非常有限,以至於她在社交和情商方面的鍛鍊幾乎為零,面對人際關係的衝突時完全束手無策。
她就像一朵養在溫室裡的小花,被設計好了爬藤的方向,實際卻不堪一擊,稍微遇到一丁點外界的風浪就被打趴下了。

02
與閨蜜女兒的故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小紅書上一位網友的分享。
她的兒子同樣三年級在讀,性格溫和開朗、人緣不錯。
從小到大,她總會告訴兒子,不生事但也不要怕事,不管發生什麼,父母都會給他撐腰。
前陣子,男孩回家突然說起,他們班的班長三番五次打他,不僅下手重,而且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
這位網友聽罷,直接對兒子說:“下次如果再發生,你就直接打回去,並且告訴老師。我和你爸在後面支援你。如果你老師不管,我們一定會找你班長的父母溝通。”
這番話給了男孩底氣。那天,當班長再次打他時,他回擊了,不僅直接一腳踢了回去,還告訴了班主任。最終,班長被撤了職,現在看到男孩就畢恭畢敬。
同樣是被同學惡意針對,這個男孩一方面積極向大人溝通和求助,另一方面用自己的方式讓對方知難而退,最終收穫了其他同學的尊重。
這兩個孩子的經歷,讓人感觸很深。遇到這類事件時,孩子的應對方式固然和自身性格有關,但其實也離不開家庭教育的影響。
相比又乖又聽話的“好寶寶”,培養一個核心穩定又強大的孩子更加難得。他們內在的能量,會緩衝掉那些紛爭所帶來的傷害,並幫助他們在困境中能夠從被動承受走向主動掌控。
越發深刻感受到,孩子人生真正的財富並不是分數和獎狀,而是當世界露出獠牙時,他們眼中無懼無畏的光。

03
然而不得不承認,如今很多孩子內心能量不足,在面對社會時表現得膽小懦弱、唯唯諾諾。
在知乎上看過一個熱門帖。
貼主的女兒14歲了,膽子依然非常小,除了成績好什麼也不會不敢。
女孩在餐廳吃飯時,不敢跟服務員要餐具;在外面時不敢跟路人問路;在學校時,儘管成績優異,卻還是怕老師,甚至連教師節給老師發個祝福資訊都不敢。
那天,貼主全家在餐廳吃飯,她想讓女兒去取個號排隊。可很久過去了,女孩就是不敢跟服務員說話,為此耽誤了很多時間。
貼主氣不打一處來,當場責罵了女兒。女孩哭了起來。這讓貼主更加心煩,忍不住一腳把女兒手裡的水杯踢了。
她苦惱地表示:“從小花重金花心思精心培養的孩子,怎麼就像個‘鄉巴佬’。這可怎麼辦啊?”

帖子引來近千萬網友圍觀,大家熱議紛紛。其中一條高贊留言獲得了很多人的認同:
“她怯於和別人打交道,多半是源於本能的自我保護機制。她以為成年人都是媽媽這樣的,才會一直活得戰戰兢兢。誰不怕手裡的水杯隨時可能被一腳踹飛呢?”
的確。一個膽小怕事的孩子背後,必然會有一個強勢的撫育者。
Ta或許習慣了高高在上、說一不二;也可能對子女過於嚴厲,動不動就批評嫌棄、控制打壓;亦或是像閨蜜此前那樣,在“成績至上”的理念下,忽略了對孩子其他能力的培養。
久而久之,這樣的教育註定是會出問題的。
很多孩子變得日益脆弱,像一株弱不禁風的蒲草,經不起任何風浪與挫折。
而抑鬱、厭學等心理問題也隨之而來,開始困擾越來越多的青少年,相關悲劇同樣時不時發生。
如此以往,孩子怎麼可能擁有大心臟,內在又怎麼可能充滿能量呢?

04
記得俞敏洪老師曾說:“決定孩子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不是我們給幼年的孩子灌輸了多少知識,而是在於能否幫助孩子培養一系列的重要性格特質,如毅力、自我控制、好奇心、責任心、勇氣以及自信心,這些將影響其一生。”
可以說,這些特質共同構建了一個孩子的核心,組成了ta獨一無二的能量場。
而對於父母來說,要想擁有這樣的孩子,養育路上有以下三點至關重要:
1、提供安全感錨點
童話大王鄭淵潔的作品《智齒》中,有這樣一個情節。
女生被同學冤枉偷了鋼筆,班主任想逼她認錯。
對此,女生一口拒絕。她第一反應就是給父母打電話,讓他們過來。
班主任對此驚訝不已。他以往的學生遇到類似情況時,最害怕的就是叫家長。沒想到,這個女生居然主動提出把大人找來。
可見,她對父母充滿信任,篤定他們一定會給自己撐腰。
這正是安全感帶給孩子的底氣。
而要想讓孩子擁有這樣的安全感,家庭環境是關鍵因素。
當一個家充滿了溫馨和愉悅,父母無條件支援著孩子時,它便猶如一張網,能夠在孩子深陷低谷時牢牢兜住他們,併成為他們絕地反彈的能量場。
2、改變養育認知
指的是當遭遇惡意或紛爭時,能夠用成長型思維拆解衝突。
比如,面對霸凌時,相比讓孩子“找老師”,更要教會孩子積極思考“我可以怎麼做?”
相比陷入受害者思維“我很弱,所以被欺負了”,不如讓孩子換一種角度思考問題:“我需要升級人際處理技能。”
正如日本哲學家稻盛和夫所言:“思維方式中,蘊含著讓人生髮生180度轉變的巨大能量。”
3、培養多元能力
很多能力是社交場上的“工具箱”。
比如幽默感,能夠化解別人的不懷好意;好口才和敏捷的反應能力,能機智應對人際交往時的暗流湧動;強大的適應和學習能力,幫孩子打造鋒芒,自帶不好惹的氣場……
而這一切,同樣會反過來滋養孩子的內心,讓他們能量充盈。
作者:筱恬。新東方家庭教育(ID:xdfjtjy),百萬父母關注的育兒平臺,傳遞專業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內外家庭教育資訊,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議。讓持續地學習成為家庭的習慣。

今日推薦
《大英兒童百科》
“百科書的黃金招牌”
全32冊,3200個知識點
更多精品圖書、雜誌 進本店
進群更優惠,加微信:SillyCat222

▍往期回顧

加入家庭教育交流群
請加微信 biyuntian334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