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科系”互金平臺爆雷?有人投資1000多萬,不少萬科員工被坑 2025-07-04 01:25 金角財經 轉載自 | 深藍財經 作者 | 吳瑞馨 又一互金平臺爆雷,有人上千萬投資要打水漂?這是怎麼一回事? 7月1日,深圳市鵬鼎創盈金融資訊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鵬金創盈”)釋出宣告稱,公司為多期股權收益投資產品提供服務,受市場因素影響,所投專案無法按計劃實現回款,導致部分產品出現延期兌付。 據悉,鵬金所是鵬鼎創盈的全資子公司。當年,鵬鼎創盈獲得萬科戰略投資3億元,後一度被市場稱為“豪門”平臺。不少萬科員工也是出於對萬科的信任壕氣投資,然而如今鵬金所未能按時向投資者兌付部分理財產品,讓不少萬科員工寒心。 據媒體報道,鵬金所從今年3月開始就出現逾期,5月開始陸續出現兌付危機,至今已經有十幾只產品爆雷了,涉及金額預計至少7-8 億元。其中,涉及不少萬科內部員工,但卻一直沒有主動告知過員工。 截至發稿,萬科還未針對此事公開回應。鵬金所方面,也沒有公佈延期兌付產品的具體資訊和兌付方案。 鵬金所坑倒萬科員工 涉及金額至少7~8億 鵬金所延期兌付其實早有預告。 此前就有小道訊息稱,鵬金所的定融產品兌付出現問題。網傳截圖顯示,不少萬科員工購買了鵬金所的股權收益權產品,但從今年3月開始就出現逾期,5月以前的產品只有小部分兌付,5月以後的產品一律沒有兌付。 據澎湃新聞報道,有投資者反饋,涉及逾期的產品包括“輝佳行”、“宏成”、“佳誠”、“東勵”、“新創”、“北相”等多款產品。據悉,這些產品存續期基本上都是360天,預期年化收益率在5%以上。比如“北相股權收益權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為5.2%;新創股權收益權產品”的預期年化收益率為5.2%。 有投資人介紹,鵬金所作為“萬科系”的互金平臺,其理財產品之前只在萬科內部推薦,由員工自願購買,所以其投資人絕大多數為萬科內部員工,但在有萬科內部員工介紹的情況下,外部投資者也可以買入。 據萬科員工向券商中國透露,鵬金所針對萬科內部員工發行人主要有兩家,分別是匯成浩濤,瑞錦熙。其中,瑞錦熙真正發行人是深圳盈安財務顧問有限公司,匯成浩濤真正的發行人是博商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即真實借款人疑似影子公司,不過工商股權顯示,這兩家公司與萬科無明顯關聯。 從媒體的報道來看,無論是萬科員工還是外部投資者,購入的金額都不小。前文的網傳截圖顯示,有萬科員工購入了四五百萬,少的也有三四十萬;另外還有投資者對澎湃新聞透露,僅其個人就買了500多萬元,有多的人甚至買了一千多萬。 更扯的是,有萬科員工表示,自3月以來鵬金所已經有十幾只產品爆雷了,客戶經理透露涉及的金額約7-8個億,但從來沒有主動告知過員工。僅在7月1日釋出宣告回應。 事實上,就連這次鵬金所官方通知延期兌付的宣告回應,其實也是因為萬科員工“等”不住了,在社交媒體上爆料“施壓”,才“不得不”回應的。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萬科內部員工定融產品兌付違約問題,屬於債務非標,並不涉及萬科債務(標準債)違約。 不過萬科方面,至今也沒有做出回應。 被質疑淪為萬科的“變相自融平臺” 公開資料顯示,鵬金所成立於2015年8月,全稱深圳市鵬金所網際網路金融服務有限公司,是深圳市鵬鼎創盈金融資訊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鵬鼎創盈”)的全資子公司。而鵬鼎創盈成立於2014年6月,彼時正處於網際網路金融最火爆的時期。 萬科和鵬金所的聯絡要追溯到2016年,而這也與萬科僅次於鬱亮的“2號人物”祝九勝,脫不開關係。 在2012年加入萬科前,祝九勝在建行深圳分行工作了20年,深諳金融業務。加入萬科後,祝九勝擔任擔任萬科分管資金的高階副總裁,負責萬科包括銀行、信託在內的一眾融資計劃,以及萬科所有的資金排程權。 但在2015年年底,祝九勝卻突然提交了辭呈,讓外界震驚不已。但事實上,正如2018年鬱亮宣佈祝九勝擔任萬科總裁時所言,“祝九勝一直都在(萬科),從未離開。” 2016年8月,萬科以3億元入股成為鵬金所第一大股東。天眼查資訊顯示,鵬鼎創盈的第一大股東是深圳萬科財務,持股比例高達20%。與此同時,祝九勝也隨之進入鵬金所董事會。與之一同進入董事會的,還有萬科財務與內控中心副總經理梁勇、萬科財務及內控管理部業務經理郭暢瑜。 祝九勝入主後,鵬金所也開始“畫風突變”,相關產品就從此前的“企業借款”變為了地產跟投貸專案。此前,鵬金所一直宣稱的是:致力於引導民間資金支援實體經濟發展,拓寬小微企業融資渠道,幫助小微企業解決融資難問題,同時為投資人提供安全投資回報。也因此,旗下產品主要為“企業借款”。 但在2017年初,鵬金所推出了“鵬金信”地產跟投貸專案,借款人多是萬科的員工,資金專項用於“所在企業地產開發專案的跟投”。 當時,國內多數房地產開發企業均建立了專案跟投制度,即員工參與地產專案的投資,結算後獲得相應分紅,具有員工激勵、資金融通、促進專案週轉等多重作用。萬科的跟投制度形成於2014年,2018年修改規定,公司不對跟投人員提供借款、擔保或任何融資便利。而這就給了鵬金所機會。 但大量員工集中借款也引起外界質疑,認為萬科在利用鵬金所“變相自融”。彼時,財經自媒體“布穀新金融”發現,鵬金所在短短四個月內釋出的40多頁鵬金信系列產品,其中萬科員工借款專案170個,涉及總金額9801萬元,最高借款額度高達990萬元,還存在同一人多次借款。 有媒體精闢總結道:上至副總裁,下至普通職工,萬科幾乎全員出動來借錢。 這一點,從此前深圳萬科前輪值總經理受賄案也可看出一二。據當時的報道,張海濤辯解自己頻繁借款是因為公司對管理層成員的“強制跟投”,由於自己當時沒有閒置資金,而鵬金所的融資成本比較高,所以才向合作方負責人借款。 在外界的質疑聲中,萬科為了避嫌,祝九勝不再擔任鵬金所相關職務。但在祝九勝離任後,萬科員工的專案跟投貸仍在鵬金所繼續發行,還衍生出了“跟投貸轉讓”專案。 結語 今年以來,萬科頻頻因為現金流承壓的問題,屢屢被捲入輿論中。不過,隨著5月以來,萬科相繼獲得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中國銀行、農業銀行、北京銀行、招商銀行等多筆貸款,累計籌集近300億,萬科似乎可以暫時鬆一口氣了。 但從一年內即將到期的負債來看,萬科的資金困局依然存在。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萬科持有貨幣資金830.7億元,但另一邊,其短期借款19.75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821.9億元,資金鍊依舊承壓。 而萬科的銷量,似乎也沒有明顯起色。雖然今年上半年萬科銷量仍在行業前三,但今年一季度,萬科營收下滑10%,淨利潤大幅下滑125%,直接由盈轉虧,虧損3.62億。 儘管這次鵬金所的風波並不涉及萬科債務違約,但面對那些出於對萬科信任買入的投資人甚至萬科內部員工,萬科也必須給出個說法,不能讓“自己人”也涼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