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大灣區的擇校家長有點頭疼。
家長擇校戰戰兢兢,生怕一不小心選錯學校,耽誤孩子學習;
有的看著升學成績很好,但和在讀家長交流下來,卻發現好的offer都來自頭部學生,大部分學生充當了“分母”,得不到學校資源的傾斜和老師的關注。
這就造成了大灣區看似學校選擇很多,但真要找到一所高品質的雙語/國際學校,並不是那麼容易。
可最近,我和深圳一位國際教育圈的資深家長Selena聊了聊,卻發現了大灣區一所低調、寶藏的學校。
先說說Selena,她可以說是我廣深朋友圈裡最會擇校的媽媽,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曾經探訪過全球200多所學校;她先生畢業於哈佛、賓大和伯克利,是音樂家、戲劇作家、小說家,兩人都是資深的教育行業工作者。

△Selena與她先生(左一)和哈佛教授的合影
這樣兩位超級學霸為孩子選擇了什麼樣的學校呢?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是深圳麗林維多利亞學校(VPA,以下簡稱麗林維多利亞)。其實早在3、4年前,他們的孩子Alex擇園時,就已經選擇了維多利亞的福田園,去年,Alex和很多鐵桿“維粉”一起,升入了麗林維多利亞的小學部。



很多家長都知道麗林維多利亞背靠鼎鼎大名的維多利亞(中國)教育集團,它的姊妹校香港滬江維多利亞(VSA,簡稱滬江維多利亞)是香港第一所提供IB PYP、MYP、DP一條龍的學校,畢業生被斯坦福、牛津、劍橋、芝加哥大學等世界知名大學錄取。

有這麼一所全球TOP50 IB學校作為姊妹校,麗林維多利亞從一誕生就吸引了眾多大灣區家長的目光,也包括Selena一家。

學霸家庭到底如何為孩子選擇學校?他們在麗林維多利亞的真實體驗如何?又是如何看待IB和未來教育?
採訪過程中,這位資深教育從業者、同時也是麗林維多利亞一年級學生家長金句不斷:
“越來越多中國家長覺醒說,我送孩子進國際學校不是為了捲到後面只能做分母。”
“我看到太多隻重視學術的學校,第一名的孩子到了六七年級,突然說不上學了!教育應該是馬拉松,而不是百米賽跑。如果什麼事情都是別人推著你才能往前走,這個孩子走不遠。”
“教育最重要的從來不是去上牛劍藤,而是孩子有深刻的自我認知。”……
希望所有讀者都能從中獲得啟發。
可以掃碼參加開放日親身體驗
也可以直接諮詢招生資訊


看遍全球200+學校,
哈佛哥大爸媽終於領悟什麼是好的教育
作為混血寶寶,在幼升小時,Alex擁有很多選擇,外籍學校、雙語學校、中國香港甚至海外的學校,他都能申請。
Selena也很坦誠地告訴我,他們曾帶Alex面試過深圳不同的小學,但最終,他們還是選擇了和維多利亞幼兒園一脈相承的麗林維多利亞。
過去20多年,我和先生走訪過全球200多所學校,其中不乏一系列頂尖的美初、美高、美本,分析這些頂級名校一兩百年屹立不倒,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培養人和成就人,所以我們在給孩子選學校的時候,最看重就是這四個字:適配、支援。”

所謂“適配”,在Selena眼中,Alex是個非常有創造力的孩子,喜歡畫畫、創作,也喜歡和人溝通。這樣的孩子並不適合很多學校。
而在面試各種學校的過程中,他們只有在麗林維多利亞感受到了和幼兒園一致的愛、關懷、尊重、溫暖的氛圍,這種氛圍曾讓Alex在幼兒園的三年充分做自己,未來他們仍然希望孩子能在這種全人教育的環境中度過。
Alex自己堅持要繼續在維多利亞讀書。你會發現儘管孩子小,但已經能感受到自己被愛、被看見、被尊重。”




對於“支援”,Selena不希望進入美高或是美本就是孩子人生的最巔峰,之後都在走下坡路。
她和先生更加看重孩子全人、終身的發展和教育——只要孩子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好,就夠了,不用和任何人比較。而Alex在維多利亞的日子,他的歸屬感成熟度、開拓創新能力、中國文化認知等方面,都因為學校給到足夠的支援,變得越來越好,他的變化遠超Selena和先生的期待。




歸屬感、學術創新、中國文化認知……
“孩子的變化超出了我的期待!”
首先,Alex對學校很有歸屬感。
每天到了學校門口,他都會和迎接他們的David校長、Connie校長一個擊掌,理由超級可愛,他說,雖然自己只是一年級,但和校長們都是同一個社群的成員,他要鼓勵校長成為一個更好的校長,給他們正向反饋,所以無論颳風下雨,都要給校長一個high five!

△Alex和David校長擊掌
上週,麗林維多利亞邀請了一個耶魯的學生分享高爾夫球如何幫助他進入耶魯的計算機和金融專業。
才一年級的Alex就做了志願者,帶著哥哥逛遍了校園和教室,介紹自己的學校、自己做的專案,還告訴哥哥,你一定要選擇維多利亞哦!讓一路跟隨在後的媽媽忍俊不禁。
他很自豪,對學校很有歸屬感。這點很難得。學校、老師們一定潛移默化地做了很多事情,才會讓一個一年級的孩子這樣自覺地為學校宣傳。”

△Alex帶耶魯哥哥tour學校
第二,Alex很要求上進。
Selena說,麗林維多利亞的學術要求很嚴格,所以Alex的中文、數學、英語能力進入小學以來一直在提升——從剛開始會寫名字、單詞,到現在會寫好幾頁的文章,數學也會用中英文解答覆雜的應用難題。


其中,英語讀寫是麗林維多利亞的強項,這方面Selena最有發言權,因為學校採用的正是Selena的母校哥大教師學院讀寫專案主任Lucy Calkins創始的TCRWP讀寫專案。美國有很多學術卓越的公立私立學校使用的都是TCRWP,上海的SAS也是。
Lucy老師的團隊會和維多利亞的老師們一起工作,把世界上最好的英語讀寫的教學方式帶到維多利亞。”




在TC專案的薰陶下,從幼兒園到小學,Alex和小夥伴們都養成了閱讀習慣。
我在哥大早期閱讀專案的報告中讀到,小朋友閱讀的效率是由他們小時候的印刷品意識決定的——孩子小時候是翻書長大的、還是看短影片長大的,大腦神經連結將會有很大的區別。
而Alex他們都很習慣紙質書,因為學校要求在完成作業之外,每天必須閱讀10到30分鐘,週一借書、週五還書,給學生打下了一個非常好的閱讀寫作基礎。”



此外,Alex的好奇心和創造力也被保護得很好。麗林維多利亞採用的是IB課程,每週孩子們都有大量的探究性專案。Selena驚訝地看到–
-
Alex會自己製作地球儀、太陽系八大行星,還對第九顆行星為什麼會被除名如數家珍;
-
他知道青蛙和蝌蚪之間的關係;
-
瞭解jaguar和cheetah之間的區別……
“他對世界的認知非常立體,如果在一所只會做作業的學校,他對世界可能不會有那麼多好奇和興趣。”Selena感慨。
第三,Alex對於中國文化有著很強的認同感。
對於一箇中西結合的混血家庭,或對這一代將來想要去海外讀書的中國孩子來說,文化和身份認同是他們的一個很大的挑戰。Selena很難過地看到,身邊有不少孩子,中文只有C,對於中國文化的理解也很差。
在世界走過那麼多國家,我們一定要有自己的文化屬性,才能更好地贏得別人的尊重和世界的共鳴。”

而維多利亞是她接觸過的學校中,對中國文化教育做的最徹底的一所學校,在這裡每一種文化都受到平等的尊重,每一箇中西方節日的慶祝都充滿了儀式感。
像中國的每個節氣和中國的節日,麗林維多利亞都會慶祝。孩子們有時要穿唐裝,有時寫書法,有時又要捏粽子……孩子在親身體驗而不是簡單告知中,更容易領會文化的內涵。”
現在的Alex會講一口流利的中文,還會背誦唐詩宋詞和一年級中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在家裡,他和爸爸大部分時間說的不是英文而是中文,因為他真的很認同自己的中國文化身份——這和學校對孩子們“立足中國、走向世界”的教育有很大的關係。




△VPA的傳統文化活動

“教育應該是馬拉松,而不是百米賽跑”
三大國際課程,只有IB才是“教做人”的體系
給孩子選擇學校,不能只看小學的幾年,Selena和先生對於麗林維多利亞的小初高的IB課程體系都經過了細緻的瞭解。
在他們看來,如果說AP是一套課程體系,A Level是一套考核體系,那麼麗林維多利亞採用的IB體系可以說是一套教學生“做人”的體系。



我看到太多隻重視學術的學校,第一名的孩子到了六七年級,突然說不上學了!因為他從小就是外驅力在推動前進,長大後失去動力了。
教育應該是馬拉松,而不是百米賽跑。如果什麼事情都是別人推著你才能往前走,那麼這個孩子走不遠。我們更看重孩子終身學習的興趣和能力,而不是跑到一半遇到挫折就不跑了。”
所以Selena認為,IB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透過大量的專案式、探究式學習,將孩子從被人推的他律,轉向自律、自驅的狀態。
比如有一次,Selena在麗林維多利亞校園裡看到了一個很大的市集,一問才知道,原來是課程講到不同國家的貨幣和流通,所以老師組織了這樣的市集,讓學生們真實地使用貨幣買賣書籍、物品等,在實踐中應用加減乘除、貨幣交換。

與此同時,學生們要學會和同學、老師合作,還要有思辨能力,思考什麼東西最好賣,最後總結反思——整個過程都是真正“以學生為中心”,學生從別人告知,到自己感悟,自驅力才能逐漸形成。
Alex就是在這樣的過程中慢慢變成一個“自推娃”。爸爸開玩笑說,“Alex是Tiger Son(虎娃)”。

週末在家,7歲的Alex經常充當小老師給哈佛、哥大的爸媽上課,什麼語文、英語、數學、體育、音樂課都要來一篇,給爸媽聽寫單詞,還要批作業。對學習這種自發的熱情讓學霸爸媽都自愧不如。
此外,麗林維多利亞還為學生提供了100多種延時服務俱樂部活動,包括–
-
和騰訊以及大疆合作的AI程式設計、無人機創造力課程;
-
馬術、帆船、高爾夫、網球、足球、籃球、腰旗橄欖球等體育運動;
-
繪畫、刺繡、國畫、書法等藝術課程;
-
以及演講、辯論、國際象棋等學術類課程;
-
還有戲劇俱樂部等學生建立的俱樂部課程,幫助孩子們在不斷體驗中,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激發自驅力。








除此之外,在觀察了大量AP、A Level和IB的孩子後,Selena發現,前兩者透過做題,可能在某個學術領域變得很專精,但未來AI可能做得比他們更好;而IB學生,在創造力、思辨能力最旺盛的階段,IB保留了他們的各種可能性,讓他們嘗試文理學科,培養理解、應用、分析、評估、創造等各種全人能力。
“到了最後IBDP,學生們要寫很多論文,這需要他們看很多書、形成自己的觀點,這不是單純做題能達到的結果,而是綜合能力的應用。我們常說怎麼培養下一代創新型的孩子,IB就是在這麼做。”



IB學生去申請牛劍藤具有很大的優勢,這從香港維多利亞每年那麼多優秀的畢業生成果就能看出頂尖大學對於IB的認可。
但Selena認為,教育最重要的從來不是去上牛劍藤,而是孩子有深刻的自我認知。
她接觸過一些小孩,有的在美國大半夜躲在走廊上哭,因為身心靈承受不了壓力和挑戰,也不能正確的看待自己。而IB學生時時刻刻都在培養孩子瞭解“我是誰”“我要去哪兒”“我要做什麼”。
像Alex的IB第一課就是在瞭解‘我是誰’,我沒有看到其他任何教育在孩子這麼小的時候就在不斷追問這個問題,而這個問題在當今時代無比重要。”



△VPA的STEAM活動


回首自己的求學過程,Selena仍然有很多遺憾,其中最大的一點就是“過多關注自己,沒有看到需要幫助的他人。”所以在工作後,Selena經常會帶著小朋友去深圳周邊社群、貴州、柬埔寨、泰國等地做義工。
如果小朋友不去體驗真實的世界,那麼他們心裡只有自己,可能成為精緻的利己主義者,而當他們看到別人、看到社會、看到世界的時候,他們才會覺得自己有必要做更多回饋,幸福感也會更強。”
這也是Selena青睞IB的原因之一。在麗林維多利亞,有很多服務型專案,比如一年一度的CAS Day(創造服務日),學生和家委會自發設計和籌備趣味攤位等,讓學生們既能展現創造力,也能更好地理解和關心社群和社會,增強社會責任感和同理心。



△一年一度的CAS Day

新動向:用IGCSE銜接IB
原來有那麼多優勢?!
最近,Selena得知麗林維多利亞官宣了在IB課程之外,9、10年級的學生將學習IGCSE課程,幫助他們在IBDP大考之前做好充分的英語學習和學科考試準備。她對此也表示認同。
我知道IBDP學校選擇用IGCSE銜接早有先例,像香港的漢基、英基、德瑞,上海的包玉剛、協和等學校採用的都是IG銜接IBDP,並且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在她的理解中,IGCSE既提供了課程的廣度,除了英語和數學兩門必修課之外,還有生物、物理、歷史、地理和藝術等70多門選修課,文理兼有,為學生打下紮實的學科基礎,並且和IBDP的六大學科組相契合,幫助學生在IBDP階段更輕鬆地適應各類學科的學習;

也兼顧了課程的深度,在必修的英語和數學上有3種不同的難度係數選擇,有利於孩子在學科學習上“揚長避短”,發揮自己的優勢。
IGCSE給了孩子兩年時間更縱深地對學科進行學習,而且IGCSE的學科要求很規範,學生還要參加大考,可以在IBDP之前提前瞭解自己的水平,為DP的學習和大考打下基礎,可以說是‘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的銜接課程。”Selena分析。


△VPA 中學生正在講解學習成果展

建立大灣區家長圈
另一個走在前沿的舉動是,維多利亞在前不久成立了中國家長的公益學習平臺——“時習學院”,引領家長們共同學習前沿、科學的教養方式,做不焦慮的爸爸媽媽。
Selena作為麗林維多利亞家委會副主席,成為了發起人之一,其他的發起人包括了銅鑼灣維多利亞畢業生、畢業於MIT的何猷君等。
我們做了很多關於‘不焦慮’的主題分享,比如請專家來講8項智慧,家長聽完後就瞭解原來我的孩子是運動型、音樂型等,可以在這些方面多做培養,而不是焦慮;
我們也請來了中歐、耶魯、清華、牛津等頂尖大學畢業的專家分析當前AI的形式,以及青少年如何適應AI時代的話題,幫助大灣區的家長有一個自我認知的提升,對於孩子的教育也有更新的理念和實踐。”


儘管Alex才一年級,Selena已經在思考孩子的未來,也和“時習學院”的家長們一起聊過。
大家一致的共識是,小學要踏踏實實地學,不要經常轉學,要在同一個體系中,打好中文、數學、英語的基礎,把根先扎穩。
未來的選擇有很多,比如既可以在麗林維多利亞繼續往上讀,將來選擇IGCSE+IBDP(國際文憑課程)的課程,或者DSE(香港中學文憑考試)課程;也可以選擇透過考試,考到香港的滬江維多利亞學校(VSA)。
這是麗林維多利亞獨一無二的優勢,香港的VSA和麗林維多利亞同屬於維多利亞集團,從麗林維多利亞考到VSA可以有優先權。這也會是我們考慮的一個方向。”


「 寫在後面的話 」
採訪接近尾聲,Selena給我分享了今年1月份帶Alex去非洲塞倫蓋蒂國家公園的故事。
“我們看到了整個世界的多樣性。Alex告訴我,在這裡,他只要做好長頸鹿就行,或者做羚羊、獵豹、水牛……不是所有人都要變成游泳高手或者爬樹高手,只要做好自己就可以。”



生態系統如此,教育也是這樣。越來越多中國家長覺醒說,我送孩子進國際學校不是為了捲到後面只能做分母。很多家長意識到教育最終還是要以人為本。
教育最大的作用就是讓孩子成為自己,而整個系統要支援孩子成為自己,讓長頸鹿變成最漂亮的長頸鹿,讓獵豹成為跑得最快的獵豹。而麗林維多利亞就是這樣一個地方。”
可以掃碼參加開放日親身體驗
也可以直接諮詢招生資訊

麗林維多利亞學校(VPA)學校資訊
目前招收班級:2024年秋Y1-Y9
招生範圍:不限國籍、戶籍
班型:小班制,平均25人一班
課程體系:植根於國家課程,借鑑IB教學的過程和方法,融合二者教育精髓
學費標準:Y1-6 25w/年;Y7-9 27w/年
上課地點:深圳市南山區東濱路龍船塘街8號
諮詢電話:18665368185,186763730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