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朝節:應生活得美麗、有趣、芬芳

出門去吧,賞花就是賞心 | 第4245期

《粉色芍藥,繡球和杜鵑》,愛琴 繪
101cm x 66cm,紙本水彩,2025年
▾  點選收聽  ▾
獨白:衛東 | 書法:陳新文 | 繪畫:愛琴
文字:曉弦
花,是大地的微笑

「留言」:分享你鏡頭下的春花
三月,應聽一場雨,賞一樹花。 
江山風月,本無常主,閒者便是主人。(蘇軾《臨皋閒題》)
古時,花朝節是與中秋同等重要的節日。
有一個浪漫的詞名叫“花朝月夕”,所描繪的正是一年之中的這兩個時節。後來,“花朝月夕”也用於形容美好的時光和景物,恰似春花綻放的清晨與皎月映空的夜晚。
中國人十分講究“良辰美景”,把它視為生命中難得的情境。
南朝謝靈運曾言:“天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難並。”(《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序)明代湯顯祖亦在《牡丹亭》裡,借杜麗娘之口吟唱道:“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海棠花》,愛琴 繪
106cm x 75.6cm,紙本水彩
的確,外面的世界欣欣向榮,內心的世界恬靜悅喜,怎能不讓人渴慕?而此時,正是這樣的時節。
花朝節是百花的生日。關於它的具體日期,有說它是在農曆二月二,也有說是農曆二月十二或二月十五。
南宋《夢粱錄·二月望》裡記載:“仲春十五日為花朝節,漸聞風俗,為春序正中,百花爭望之時,最堪遊賞。”清代文人顧祿則說:“(二月)十二日,為百花生日,閨中女郎剪五色彩繒粘花枝上,謂之賞紅。”
其實無論是哪一天,花朝節看似是在紀念百花的生日,實則是鼓勵人們在這奼紫嫣紅的仲春時節,綻放出自己的精神和生機來。
與草色返青、楊柳依依的早春不同,百花於此時所綻放的姣妍,給予人色彩、芳香、溫柔。
花,是大地的微笑。
所以,出門去吧!賞花便是賞心。
《龍膽與葡萄》,愛琴 繪
76.5cm x 57cm,紙本水彩
在唐朝,人們要在花朝節蒸百花糕。等到了宋朝,還會舉行撲蝶會,簪花以慶祝春天。
如此看來,花朝節是一個提醒人要生活得美麗、有趣、芬芳的節日。
“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清]蔡雲《詠花朝》)。與其哀傷於某些失去,憂愁於某些停滯,不若像這春花一樣爛漫起來。要知道,無論你在此時做什麼,都是對春天的積極參與。
更何況,中國有十二花神。四季之中,冬春夏秋,大地都在開花,也在微笑。人,何不如此。

開啟門,賞花過春
👈🏻往兩邊拉,門就開啟啦👉🏻

 攝影:肖奕叄

風景:杭州西溪國家溼地公園
曲水尋梅
 🌸花朝節·五事相告
出門去,賞花。去看花,成為春日的部分。
簪花。將花插在頭上,心裡也一起開放。
放紙鳶🪁。二月,看風箏被春風高高吹起。
吃百花糕或春菜。把春天一口吃進嘴裡。
穿著明亮。像花一樣,笑著、走著、綻放著。
配樂來自雨法雨的作品《靜空燦爛》。古琴與笛子互見,潺潺古意從傳統樂器間自然流淌而出。讓人如置身於古人的春日宴之中,曲水流觴、吟詩作賦,滿心滿眼都是浪漫旖旎的春日。
詩意的人
衛東,「為你讀詩」語言藝術指導,金話筒主持人。
陳新文,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湖南省書法家協會理事,湖南文藝出版社社長,《芙蓉》雜誌社社長兼主編。
愛琴,畫家,以水彩寫生花果。曾在站臺中國(北京 2022)、M藝術空間(上海 2023)舉辦個人畫展,作品在雲上美術館、美門藝術館、西岸美術館等地展出。
一起賞花聽雨
詩意禮物

點選收藏,把春天的味道一起帶回家

明日預
3月12日晚10點,演員徐嬌為你讀納蘭的作品《像樹一樣生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