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中國最火的燈會,一火就是逾千年!

全文共2274字 | 閱讀需6分鐘

“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成為世界矚目的盛大節日。它承載著億萬中華兒女對家庭團聚、幸福安康的期盼,也是全民休閒、撫慰一年辛苦的好時光。

南京人的過年儀式感,向來是從賞燈開始,無論老人小孩每年元宵節前後,定要找個時間到夫子廟逛一圈,燈會上買幾盞兔子燈或荷花燈掛在家中,這才算真正過了年。作為此次申遺的申報專案之一,秦淮燈會參與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秦淮燈會,素來有“天下第一燈會”和“秦淮燈綵甲天下”的美譽。因其燈展、燈市、燈景三燈齊放、廟市合一的特色,在全國眾多燈會中獨樹一幟,讓流傳1700多年曆史的秦淮燈綵煥發新光彩。

《上元燈綵圖》
秦淮燈會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南朝時期,它作為一項重要的民俗活動,廣大市民在秦淮燈會時透過扎燈、張燈、賞燈、玩燈、鬧燈等諸種形式營造“萬星爛天衢,廣庭翻人潮”的美好意境,辭舊迎新,祈求風調雨順、家庭美滿和天下太平,寄託良好願望與生活追求。它也是南京重要的文化標誌與人文景緻,更是南京人的情懷,歷經朝代更迭、世事變遷,秦淮燈會作為南京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薪火相傳、世代延續、歷久彌新。
近幾年,秦淮燈會觀燈空間實現了“水陸空”全覆蓋,夫子廟賞燈、坐遊船賞燈、登上城牆賞燈,都是不錯的體驗。會場也從最初的以夫子廟地區為主,逐漸向大報恩寺、十里秦淮等老城南地區延伸。近年來,秦淮燈會的規模不斷擴大,但除了奪目的燈光,更吸引人的則是那一團團暖人的光和一組組可愛的燈綵背後藏著的金陵記憶,不僅慰藉著南京人的情懷,更是吸引著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在這裡相聚、共度佳節。這流傳千年的燈會,不知為多少人創造了相見的機會,留下多少令人回味的故事,燈會的背後,更多的是金陵人的長情與浪漫。

今年,第39屆南京秦淮燈會“靈蛇共白鷺·入畫六百年”主題,將秦淮彩燈的民間藝術與非遺《上元燈綵圖》的文化內涵進行深度融合,瑞獸鬧春、魚躍福運、鳥語花香、上元燈市、蝶舞鹿悅、十里燈街華彩綻放,園內道路和景點被璀璨奪目的燈光溫柔環抱。科技互動與光影技術,開啟了跨越時空的回望,讓人們踏入千年,穿越古今,體驗秦淮燈綵的絢麗世界。

走進白鷺洲公園大門,步入與夫子廟貢院街場景聯動的“穿越之門”,即時檢視上元主題市集。互動趣味性,重現了600多年前秦淮河畔金陵城過元宵節上元燈綵集市盛況,讓人們穿越時空,邁入明代繁華燈市,人流湧動,熱鬧非凡,國泰民安,體驗如夢似幻的光影之旅。

燈綵之美,美在千姿百態,精雕細琢樹匠心。秦淮燈綵的核心是手藝,涵蓋劈、扎、糊、裱、拓、書、剪、畫、刻、染等技藝,以及幾十道繁瑣的工序。千百年來,一盞盞花燈,百變風采傳神韻,它帶給人們濃濃的年味和溫暖的幸福。
“十里燈街”是以明代上元燈市盛況創作而成,它以古畫中的燈綵為元素進行設計,在歷史的光影流變中,秦淮燈綵始終專注於自身品質的提升,同時融古匯今,不斷注入新的時代內涵,風姿愈發迷人。熙熙攘攘的街市上,道路兩旁掛滿了宮燈、松鼠、南瓜、荷花、如意、螃蟹、獅子、水牛、兔子、老虎、龍鳳、麒麟、壽鶴等種類豐富多元的燈綵,再現古人浪漫的元夕情人節。人們可以在古色古香的市集中,感受古代秦淮河邊上元節的熱鬧與繁華。

“煌煌閒夜燈,修修樹間亮。燈隨風煒燁,風與燈升降。”這裡的非遺技藝秦淮彩燈造型各異,魚躍龍門、百鳥朝鳳、二龍戲珠等傳統文化,嫦娥登月、蛟龍入海、追夢逐夢等時代主題,栩栩如生。地上的燈、樹上的燈、水上的燈、船上的燈、橋上的燈,千燈爭豔,火樹銀花,流光溢彩,將南京城街市風貌與民俗風情展示在畫中,映照的是從古至今的十里流彩,燈火滿市井的景象。

“萬事大集”,它以新年喜樂熱鬧氛圍打造而成的主題集市,集合了各種特色攤位,人們在這裡不僅能感受到傳統節日的熱鬧與喜慶,還可以與傳統手工藝人互動,製作非遺手工花燈、漆扇、絨花、剪紙、雕刻,賞特色美食等,還原明代市井街巷的煙火氣息。

“十里秦淮水,波映花燈紅”。除了觀彩燈,白鷺洲公園還傾情上演王獻之與桃葉的經典愛情故事,重現秦淮河畔桃葉渡浪漫傳奇。獨特迷人的文化風情與彩燈遙相互映,讓人們在欣賞燈綵的同時享受音樂盛宴。

好看又好玩的秦淮燈會上還有一項最不能缺少的體驗,那就是必須得去燈市逛上一圈,選上一盞花燈帶回家。每年的秦淮燈市都綿延數百米,上百家商鋪齊聚,場面十分壯觀。有意思的是,為了吸引人們的目光,攤位桌面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燈綵還不行,攤主們還會在竹竿和竹架子上掛滿荷花燈,伸向店鋪外。遊人走在燈市中,如同在燈海中穿行。大家邊走邊看,仔細挑選著最合心意的那盞燈,看中了便讓老闆取下,然後將這份金陵記憶帶回家。

過去,秦淮燈市中的明星產品非荷花燈莫屬,而最受孩子們喜愛的則是小兔子提燈。逛完燈市回家,會看見小區裡互相展示兔子燈的孩子們,若哪家孩子有一盞能在地上拖著跑的燈,那他定能成為當天的“孩子王”。如今,秦淮燈綵的製作也在不斷融入新的元素,從最初的紙質燈綵,到如今用上堅固耐磨的布質材料,從過去的蠟燭到如今的電子燈,從過去的荷花燈、兔子燈,到現在各種各樣的卡通萌物形象,為了方便存放,燈綵還被做成小掛件,透明外殼保護下的小燈綵可以長久存放,古老的燈綵文化也在不斷順應市場需求,與時俱進。
逛完燈會別急著回家,吃點兒南京小吃再走。糖芋苗、赤豆元宵、金陵雙臭、鴨油酥燒餅、鴨血粉絲湯……熱氣騰騰的美食上桌,人們邊吃邊聊的畫面,最是團圓幸福的景象。

從很久以前起,逛秦淮燈會就是南京人每年不可缺少的儀式之一,人人都說去秦淮燈會是“人擠人”,可大家卻都難以捨棄這一儀式,或許這就是刻在骨子裡的金陵記憶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