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至,年味濃。
隨著小年的到來,俗稱“大年”的春節也進入倒計時,人們忙忙碌碌地置辦年貨,歡歡喜喜地準備過大年。
在眾多承載著年味的物件中,年畫,作為中國古老而珍貴的民間藝術之一,鮮明地表現出中國人的精神世界、美好願望和審美取向。
每逢過年前夕,家家戶戶都會在門上或牆上張貼漂亮的年畫,驅邪納祥、雅俗共賞。從莊正威嚴的門神到活潑靈動的胖娃娃,年畫歲歲年年地守護著中國人的春節記憶。
在中國六大年畫之一的蘇州桃花塢木版年畫中,《一團和氣》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畫中的喜神頭梳銀錠雙髻,肩披桂花寶蓋,頸戴元寶銀鎖,上穿八仙紅襖,下著鵝黃裹褲,笑容滿面,憨態可掬,其手持卷軸上書“一團和氣”四字,寓意吉祥和美。
▲蘇州桃花塢木版年畫:《和合致祥·一團和氣》。(圖片來源:蘇州市文廣旅局官微)
細究之,其人物藍本則可追溯到明憲宗朱見深所繪製的傳世名畫——《一團和氣圖》,這幅曾被稱為“中國最早的漫畫”和“最奇怪的中國畫”的故宮藏畫,道出了中華文化的精髓所在。
相傳晉朝高僧慧遠,居住在廬山東林寺,三十餘年,送客不過虎溪。一日,陶淵明與道士陸修靜來訪,臨行慧遠相送,不知不覺間送過了虎溪,引起虎嘯聲聲,三人相視大笑,世傳為“虎溪三笑”。
這一笑,笑出了儒、釋、道三家的豁達與包容,也成為後世傳頌的美談,後人在他們分別處修建了“三笑亭”,以示紀念。
清代唐英在《廬山虎溪三笑亭聯》中寫道:“橋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語;蓮開僧舍,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南宋·佚名繪製的《虎溪三笑圖》。(圖片來源:中國藝術品收藏)
一直以來,儒、釋、道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三大支撐,它們之間的關係錯綜複雜。
明憲宗以“虎溪三笑”的典故為靈感繪製了《一團和氣圖》,乍看如同一人,實為三者。
▲《一團和氣圖》,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
畫面中儒士陶淵明與道士陸修靜二人團膝相接,側臉相對,手各持經卷一端。正中僧人惠遠法師則手持佛珠,手搭在兩人肩上。三人五官互相借用,抱作一團,共論經書。乍一看似一團坐彌勒佛,細看為三人合一。
畫面整體構思獨特而巧妙,和睦而又喜氣,線條細勁流暢、頓挫自如,顯示出作者純熟的繪畫技藝。
圖贊中寫道:
“三教一體,九流一源;百家一理,萬法一門”
,體現了內外合流、和睦相處的治國之道。
明憲宗希望藉此圖傳達自己繼位後銳意進取、統一三教、萬眾歸心的目的,同時也表達了對群臣一心、朝政安定團結以及江山永固的期望。
在《一團和氣圖》中,代表儒、釋、道三家的人物親密無間地共處一畫,生動地詮釋了“三教合一”的深刻思想內涵,展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包容性。
頭戴道冠的老者,無疑是道家的象徵,道家追求順應自然、逍遙自在,以其深邃的哲學思想為中華文化注入了空靈與超脫的氣質;
戴方巾的儒士則代表著儒家,儒家強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用一套完備的倫理道德規範和積極入世的精神,維繫著社會的秩序與穩定;
手捻佛珠的佛教中人,傳遞出佛教慈悲為懷、普度眾生的理念,為人們提供心靈的慰藉和解脫之道。
這三人融為一體,寓意著三教雖各有側重、各具特色,但都致力於探尋人生真諦、促進社會和諧。三者相輔相成,如同穩固的三腳架,支撐起國家整體的安穩與繁榮。
從人物姿態來看,左首道冠老者與右首戴方巾儒士各執經卷一端,團膝相接,相對微笑,中間佛教中人手搭兩人肩上,一手輕捻佛珠。三人相擁而坐,一團和氣,體現了不偏不倚的“中庸”思想。
從構圖來看,《一團和氣圖》採用了“圓”形構圖,更加充分表達了“合三人以為一,達一心之無二。忘彼此之是非,藹一團之和氣”這一“和合”思想。
圓形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特殊地位,意味著圓融圓滿、和諧完美、自足充盈、輪迴往復。從遠古時期開始,先民們透過對大自然中太陽、月亮、人的眼球、水的漩渦、果實和種子等圓形事物的觀察與體味,逐漸形成了對圓形的崇拜和認可。太極圖採用的也是圓形構圖。
明憲宗創作此圖不僅是希望朝廷上下能如畫作題名般“一團和氣”,也希望如畫中採用的圓形構圖寓意一樣,在其繼位後一切從零開始,人們都能不計前嫌、包容彼此,真正做到“一團和氣”。《一團和氣圖》蘊含了明憲宗希望人們能夠團結一心、共創盛世的美好願景。
▲明憲宗調禽圖軸。(圖片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
《一團和氣圖》彰顯的不僅是明憲宗的高超繪畫水平,更隱含了他的治國理念以及心中對江山社稷的宏圖大願。
它不僅僅是一幅畫作,更蘊涵著古代中國社會的價值觀、道德觀和審美觀,其所傳達的和諧包容的文化核心歷久彌新、熠熠生輝。“以和為貴”是世人最易接受和認同的理念,並由此衍生出了“家和萬事興”“和善心寬”“和氣生財”等處世之道。
當下,我們建設中華民族共同體需要和衷共濟,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需要和合共贏。
以“一團和氣”為題材的創作,其構思和技法在不同時期都達到了極高的工藝水平和藝術境界。
▲蘇州市非遺專案代表性傳承人金國榮創作的“一團和氣”剪紙作品。(圖片來源:蘇州檔案資訊網)
▲位於蘇州市平江歷史文化街區的“一團和氣”館,展示銷售各色各樣的桃花塢木版年畫。(圖片來源:現代快報)
《一團和氣圖》宛如一把古老而神奇的鑰匙,解鎖了春節深層的文化密碼,讓我們在品味年俗、暢享歡樂之際,觸控到中華民族對和諧、團圓、美滿亙古不變的追求。它穿越悠悠歷史長河,從宮廷畫案步入民間巷陌,又在當代煥發新生。
當我們再次置身於熱鬧歡騰的春節浪潮,不妨多駐足片刻,賞一賞年畫裡的和氣神韻,品一品團聚中的溫情厚意,讓這份源自深厚歷史歲月的精神滋養心田。祈願世人珍惜傳統文化瑰寶,傳承和氣之道,歲歲年年,以和為筆、以愛為墨,繪就更和樂的春景,續寫更動人的團圓佳話,讓“一團和氣”的喜樂華章,歲歲奏響於中華大地,代代傳唱至久遠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