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手、一條船,27616海里,他完成了全球航行

一個人,駕駛一艘船,不間斷、無停靠、無外援和補給,99天,航行27616海里,繞地球整整一圈。世界上能夠完成這趟旅程的人,“比登上太空的人還少”。
2025年2月18日,今年36歲的“獨臂船長”徐京坤,成為了第一位完成“旺代單人不間斷環球帆船賽”的中國人,也是全球第100位完賽者。在他跨過終點線的這一天,無數中國同胞和世界各地的粉絲湧到港口,慶祝他完成挑戰、創造歷史。
“我到港的一刻不是結束”,徐京坤感慨,“而是中國航海全新的開始。”

2024年11月10日中午,駕駛著“SINGCHAIN中國夢之隊海口號”,徐京坤出發了。
這天,超過40萬觀眾站在航道兩側。大大小小的五星紅旗飄在空中,人們手舉橫幅和海報,喊著徐京坤的名字。徐京坤著一身藍色漢服,站在船頭,還未來得及消化眼前的震撼,一陣熟悉的旋律從旁邊的快艇上傳來,那是朋友們齊聲為他高唱《真心英雄》。
徐京坤有種做夢般的感覺。他一向要強,不時用手抹掉眼淚。
這是第10屆旺代單人不間斷環球帆船賽啟航儀式的現場。面對這座“海上的珠穆朗瑪峰”,徐京坤明白自己將迎接怎樣嚴酷的挑戰。
接下來,他會獨自駕駛這條船,從法國旺代省港口出發,順大西洋南下,繞過好望角、盧因角、合恩角等地標,在不停靠、無外界幫助的情況下,依靠風力驅動,完成超27000海里的超長賽程。
航行全程中,無論遇到什麼問題,他都需要獨自面對和解決。因為極端艱難,對這項賽事來說,失敗是常態,成功則是奇蹟。
2024-2025旺代環球啟航儀式現場
迎著大西洋的風,船緩緩啟動。岸上的建築開始縮小,到最後,周圍只剩下一望無際的深海、天空和腳下的一條船。
近百天裡,徐京坤駛過暗藏殺機的費涅斯特角、50度咆哮西風帶、冰山密集的南印度洋……大海的變化幾乎以秒為單位,上一刻還平靜的洋麵,轉瞬間驟變至風速超過65節的風暴。
這個過程對水手的體能、心態、經驗、意志力、知識儲備和船體效能等,都是極致的考驗。徐京坤連吃了99天泡麵,在顛簸的船艙裡處理傷口,有過情緒崩潰和生死一線的時刻,到港前五天還差點因為發動機故障退賽,“如同西天取經,九九八十一難,沒有哪一關好過。”
更大的危機在航行第73天到來。當時,船帆意外故障,唯一辦法是人為爬上30米高的桅杆頂端搶救。很多關注比賽的粉絲擔心太過危險,留言勸徐京坤放棄。他不甘心,嘗試用獨臂支撐自己的大體重,經歷多次摔撞,爬上了劇烈搖晃的桅杆。下來後,他渾身發抖,膝蓋、胳膊到處是傷。
為了解決船帆故障,徐京坤連爬了3次。賽後回顧這段經歷,他形容為一場噩夢,“一度懷疑自己現在到底在做什麼。”    
2025.2.18,徐京坤勝利歸來
如同朝聖的旅程中,也有太多感動到難以言喻的時刻。偶遇的熊貓海豚、風暴後的絕美日落,還有在合恩角遇到一位竟然能叫出自己名字的守塔人。
“他說在等我經過,祝福我的航程,會記得我是第一個旺代環球經過合恩角的中國船長。”
2025年2月18日,“SINGCHAIN中國夢之隊海口號”再次出現在旺代港口,徐京坤高舉火炬,大聲歡呼著,與岸上久候的人群一起慶祝。
這是他多年來夢寐以求的時刻——實現夢想,把中國人的名字刻在環球航海的巔峰殿堂。
他回想起這二十年裡為帆船運動付出的汗水,在“獨臂怎麼航行”的質疑聲裡練就單手扛起上百公斤的帆,在2016年首次參觀旺代啟航儀式時的震撼,以及在2021年秋天立下參加這項極限賽事時的決心。
在此之前,旺代環球已經舉辦9屆,享譽全球航海圈,而完賽者俱樂部裡還沒有中國人的名字。單人不間斷環球是徐京坤18年前定下的目標,為了這一天,他走了很遠的路,從環中國海,到跨大西洋,再到分站式環球。
2021年開始旺代計劃之後,為了拿到2024旺代環球入場券,徐京坤努力籌措資金、一項又一項地完成超高難度的積分賽,讓賽隊總積分擠進全球前40名。徐京坤的名聲逐漸闖入國際航海界,經常被各國記者採訪。
每當記者說出“中國是沒有航海傳統的國家”,徐京坤就會糾正他們,“不對,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航海傳統和海洋文明的國家,只是出於種種原因,暫時遺忘了,我們這代中國航海人正在喚醒這種傳統。”
也正因此,他特意在這次的旺代環球啟航儀式上穿了一身明制漢服。

徐京坤身著明制漢服
明朝時期,經過自先秦始的上千年傳承,中國的航海文明達到頂峰,航海技術則全球領先。最為出彩的,是鄭和七下西洋,率兩萬餘人的船隊,抵達了東南亞、印度洋、紅海,最遠至非洲東海岸。這一壯舉,讓蘊含著探索和冒險的海洋精神,深深刻進華夏民族的基因。
縱觀整個社會,航海或許有著更加豐富的意義。明朝遠航的興盛,不只帶動了造船、星象導航等技術的發展,也促成了許多上下游產業的進一步繁榮。
歷史記載,鄭和下西洋時,會隨船攜帶大批“鹽、醬、茶、酒”等物資。其中,酒的用途廣泛,既作為塗抹傷口的醫用物品,又用於海神媽祖的祭祀,還可日常飲用、驅寒,因此常大量儲備,甚至隨著船隊流往西洋各地。
航行途中,日落月升。船員們圍坐一起,搬出一罈罈美酒,陶碗碰出叮噹的脆響,酒水映出海上星斗的倒影。興致盎然時,喝酒助興;疲倦思鄉時,借酒抒懷。酒和遠航,似是天生的搭檔。
時間這艘大船繼續向前。官方和民間對酒的需求,讓酒文化越發流行,酒的品類也更加多樣。
從米酒、黃酒到白酒。明萬曆年元年,也就是1573年,瀘州人舒承宗擇一處風水寶地,建成泥窖釀酒窖池,承前人技藝後改良創新釀造瀘州大麴酒。這些釀酒窖池,450餘年間從未間斷使用,一直釀造著濃香美酒,成為如今享譽中外的“1573國寶窖池群”。    
而濃香型白酒的釀製技藝則出現得更早。元泰定年間,1324年,瀘州人郭懷玉發明了“甘醇曲”(一種釀酒麴藥),開啟了中國釀造大麴酒(濃香型白酒前身)的歷史。歷經24代人相傳至今700餘年,讓濃香型白酒得以流香千古。傳承二字的潛能,被髮揮得淋漓盡致。
但念及明朝的航海史時,“傳承”卻是徐京坤感到遺憾的所在。那是航海技術的巔峰時期,卻也是封海的開始,出海的步伐逐漸緩慢,航海的傳統沒能延續。因此,他選擇身穿明制漢服啟航,希望讓服裝成為某種“宣言”——
繼承中國古老的、傳統的文明,將其喚醒,重新發揚光大。
1573國寶窖池群
徐京坤的船帆駛入遠洋,讓中國人的名字進入了國際航海界的視野。而百年前,另一艘中國巨輪,也曾搭載著中國製造,遠渡重洋。
1915年,伴隨著長江之畔的一聲汽笛響起,一艘滿載著瀘州大麴酒的商船正式啟航。它的目的地是美國舊金山。以“筱記溫永盛”三百年老窖大麴酒,即如今的瀘州老窖,為代表的參展展品,千里迢迢地奔赴太平洋萬國博覽會。
這是中國濃香白酒第一次從江河走向海洋。展會持續了9個半月,萬眾矚目中,“筱記溫永盛”三百年老窖大麴酒以其獨特的濃香驚豔四座,一舉斬獲金獎。訊息傳回國內後,人人振奮,瀘州更是全城轟動。溫家大宴賓朋,張燈結綵,舉辦了三個月的慶祝會。    
慶祝會上的對聯寫道:“龍頭逶迤纏忠山,山下百鳥朝鳳,竟飲蓋世青蓮,守望營溝頭,傳千秋萬代。長江浪湧繞酒城,城中千家酒坊,巧釀絕代玉液,奪魁舊金山,驚五洲四海。”
1915年首屆萬國博覽會,參觀人數超1800萬
自明萬曆元年(公元1573年)起,1573國寶窖池群以“活文物”之姿,在瀘州持續發酵生香,至今已452年。棲息在窖泥中的微生物群落世代繁衍,將時光釀成馥郁醇厚的濃香,讓中國白酒的千年智慧,在長江與沱江的交匯處,在一呼一吸間,代代相傳。
2006年,瀘州老窖酒傳統釀製技藝入選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與1573國寶窖池群並稱珍貴的“活態雙國寶”。此後近二十年間,它又連續四度入圍“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印證了其不可替代的文化和技術價值。
國窖1573亮相中法建交60週年暨中法文化旅遊年開幕活動
110年後,在99天27000多海里猛烈的風暴中,白酒陪伴著中國環球航海第一人徐京坤度過了航行中孤獨又盛大的慶祝時刻。跨越赤道時,他向天地舉杯,邀日月同醉。
“歐美選手會帶香檳,我這次帶上了中國白酒。香檳太淡了,配不上這樣的海洋。航最險的海,喝最猛的酒。”
3月1日,在2025瀘州老窖·國窖1573封藏大典“生命中的那壇酒”訪談現場,談到“海口號”跨過終點線,再次響起《真心英雄》的時刻,徐京坤覺得“特別幸福,為自己的國家和民族感到驕傲。”
東方文明的密碼,既藏在老窖的窖泥裡,也刻在遠航的龍骨上。他相信,中國的白酒文化和體育競技,在出海過程中所面臨的困難、所蘊含的精神是一致的。“都要打破質疑,甚至打破封鎖,把中國最好的東西傳播出去。我們這代人都是破浪者。”
徐京坤在“生命中的那壇酒”訪談現場
當下,正是中國白酒揚帆出海的新紀元。
回顧1915年首航至今,瀘州老窖酒傳統釀製技藝第22代傳承人沈才洪道出破浪三策:定標準,讓世界讀懂東方佳釀;育人才,培養既懂貿易又懂酒魂的使者;磨品質,在醇香和健康間探尋更美的中國味道。
國窖1573的使命,從來不止於守護傳統。在當前中國白酒的大航海時代,誕生於新舊世紀之交的國窖1573以文化為舟,在全球化浪潮中探索出一條特色的中國白酒出海之路。
國窖1573攜手花絲鑲嵌非遺技藝,打造“品味中國年”宮燈系列
近年來,在澳網、WCGC等國際體育盛事的賽場,國窖1573的身影頻頻亮相。同時,國窖1573致力於推動非遺交流融合,聯袂花絲鑲嵌、掐絲琺琅等國家級非遺技藝推出共創作品,榮獲多項設計大獎,還在法國巴黎等地展出,展示了中國非遺的驚豔魅力。
最近,濃縮了24代瀘州老窖傳承人智慧的中國白酒學術專著《老窖學》正式釋出。用世界能夠聽懂的科技語言,傳遞白酒釀造的內在科學規律和原理,助力中國白酒走向世界。
非遺之韻,本當以世界為舞臺。

以“逐浪前行 中國濃香”為主題的2025瀘州老窖·國窖1573封藏大典在瀘州盛大舉行

酒是物質和精神的雙過載體,是全世界通用的情緒語言,是東西方文明互鑑的一座橋樑。110年前那聲長江之畔的汽笛,未來將回響在世界各地的港口。這杯沉澱七個世紀的濃香,從未停止與世界的對話——
時間窖藏文明,濃香跨越山海。下一個百年,讓世界品味中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