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明確拒絕的 OpenAI CEO Altman 回懟要以 97.4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 X,但 OpenAI 董事會仍需依法對馬斯克的收購要約進行評估。作為盡職調查的一部分,收購方要求全面訪問 OpenAI 的財務記錄、業務資料、設施裝置等資訊,並獲准與公司員工進行訪談。業內人士指出,這一要求也可能為買方日後尋找理由撤回要約提供依據。OpenAI 表示,這個提議並不嚴肅,而是一個「不正當的出價,目的是破壞競爭對手。」然而,馬斯克的財團堅稱,他們的出價確實是「認真的」,並表示這筆現金將用於支援 OpenAI 的非營利組織,以進一步推進其使命。針對馬斯克的提議,Sam Altman 在巴黎 AI 行動峰會上再次回應稱其「缺乏安全感」和「不快樂」,並表示這些舉動是為了「拖慢 OpenAI」。
另外,OpenAI 董事會主席 Bret Taylor 近日代表董事會正式拒絕收購提議。宣告指出,董事會已一致否決了馬斯克試圖干擾競爭對手的最新舉動,並強調 OpenAI 不會出售。Taylor 在宣告中表示,任何可能的組織重組都將加強 OpenAI 的非營利性質,並確保其繼續履行「讓通用人工智慧(AGI)造福全人類」的使命。🔗 https://techcrunch.com/2025/02/13/eon-musks-full-offer-letter-to-buy-openai-reveals-five-key-details/🍎 AI Siri 或推遲釋出2 月 13 日,在阿聯酋迪拜舉辦的 World Governments Summit 2025 峰會上,阿里巴巴聯合創始人、董事局主席蔡崇信回應並確認了阿里與蘋果合作傳聞。蔡崇信表示,蘋果在中國需要一個本地化的合作伙伴,為其手機提供 AI 服務。並且他提到,蘋果一直非常挑剔,他們與中國的多家公司進行了交談,最終,蘋果選擇與阿里合作。蔡崇信還表示,阿里非常幸運和榮幸能與蘋果這樣偉大的公司做生意。2 月 11 日,據 The Information 報道,蘋果和阿里巴巴將合作為中國 iPhone 使用者開發 AI 功能,雙方共同開發的國行 AI 功能也已提交給國內相關部門稽核。據知情人士透露,此舉是蘋果應對在中國銷售下滑的策略之一,旨在提供更具吸引力的軟體功能。
知情人士透露,蘋果在最近幾個月陸續考慮了多種選項,包括騰訊、字節跳動、阿里巴巴以及 Deepseek 所開發的 AI 模型。但最終還是放棄了時下大火的 Deepseek 的模型,因為 DeepSeek 團隊缺乏支援像蘋果這樣的大客戶所需的人力和經驗。而在 2 月 13 日晚,The Information 報道稱,儘管蘋果國行 AI 確定和阿里合作,但前者仍在與百度保持合作。也就是說,百度和阿里將共同為國行 iPhone 開發 AI 功能。據兩位知情人士透露,百度正在為蘋果開發基於 AI 的搜尋功能,除了能處理影像和文字,也將提升中文版 Siri 的體驗,成為國行版 Apple Intelligence 的一部分。報道指出,蘋果與百度和阿里巴巴的合作表明,其透過與中國多個大模型供應商合作,達成非排他性的協議來分散風險。
此外,有訊息透露,蘋果 CEO 庫克在公司的 2024 年 Q4 財報電話會上表示,公司將會在今年 4 月對 Apple Intelligence 適配更多語言,其中包括中文。據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訊息,蘋果公司計劃在 2025 年中期之前在中國國行版 iPhone 上引入AI功能,該公司在中國和美國的幾個團隊正努力使 Apple Intelligence 適用於中國區,目標是最早在 5 月推出。並且,由於面臨工程問題和軟體錯誤,蘋果公司可能推遲新版 AI Siri 的釋出時間,部分原定在 iOS 18.4 中推出的 Apple Intelligence 功能可能會延遲到 iOS 18.5 版本中實裝。🔗 https://www.theinformation.com/articles/apple-partners-with-alibaba-to-develop-ai-features-for-iphone-users-in-china?rc=a4cwro🤖 OpenAI 自研晶片計劃曝光,將與臺積電合作量產據路透社報道,OpenAI 正在加快推進其首款自研 AI 晶片的開發程序,計劃在未來幾個月內完成晶片設計,並交由臺積電進行製造。知情人士透露,OpenAI 的晶片設計團隊由前 Google AI 晶片專案負責人 Richard Ho 領導,目前團隊規模已擴大至 40 人,正與博通公司展開合作。該晶片將採用臺積電先進的 3 奈米工藝製造,具備高頻寬記憶體和廣泛的網路功能,可用於 AI 模型的訓練和執行。
初期晶片流片成本預計將達數千萬美元,製造週期約為 6 個月。若首次流片順利,OpenAI 有望在今年晚些時候開始測試這款晶片,並計劃在 2026 年實現量產。訊息人士稱,OpenAI 的首款晶片初期將小規模部署,主要用於執行 AI 模型,在公司基礎設施中發揮的作用有限。並且,如果要打造出像 Google 和亞馬遜那樣完整的晶片研發體系,還需要招募幾百名工程師才能實現這個目標。🔗 https://www.reuters.com/technology/openai-set-finalize-first-custom-chip-design-this-year-2025-02-10/📈 Anthropic 釋出首份 AI 經濟指數報告近期,AI 初創公司 Anthropic 釋出了首份 AI 經濟指數(Economic Index)報告,其中顯示,軟體工程師和作家最先接納 AI,並表示現階段 AI 的定位並非替代者,而是協作工具。據悉,該報告基於數百萬次與 Claude AI 模型互動。
其中,AI 主要被用作協作者,同時揭示了人工智慧如何融入現實世界任務,並發現 AI 主要應用於軟體開發和技術寫作等領域,更多地用於增強而非自動化人類能力。資料還顯示,人工智慧的使用略微傾向於增強人類能力,佔比 57%,而非自動化任務(43%)。在大多數情況下,人工智慧並非用於取代人類,而是與人類協作,例如驗證工作、輔助學習新知識和技能,以及迭代任務等。🔗 https://www.anthropic.com/news/the-anthropic-economic-index?utm\_source=www.therundown.ai&utm\_medium=referral&utm\_campaign=elon-s-97b-openai-offer🧠 Meta 開發非入侵式腦機技術,利用AI 讀取大腦訊號打字Meta 近日釋出兩篇研究論文,展示了其在腦機介面領域的最新突破。研究團隊成功開發出一套系統,能夠透過分析大腦訊號準確識別使用者想要輸入的字母,準確率高達 80%,足以重建完整句子。據報道,由 Meta「大腦與人工智慧」團隊領導人 Jean-Rémi King 帶領的研究團隊在西班牙巴斯克認知、大腦和語言中心招募了 35 名志願者,使用磁性掃描器(MEG)從顱骨外部採集腦訊號,並透過深度神經網路進行處理,開發出名為「Brain2Qwerty」的系統。
不過,這套系統距離商業化應用仍有很長距離。據瞭解,目前使用的裝置重達半噸,造價 200 萬美元,需要在特殊遮蔽室內操作,且使用者稍有頭部移動就會導致訊號丟失。King 表示,由於技術限制,該系統暫時不會走出實驗室。值得注意的是,這項研究的意義已超越了單純的腦機介面應用。研究發現大腦以層級方式處理語言資訊,從句子到單詞、音節,最後到單個字母。Meta 表示,其真正目標是透過研究人腦的語言處理機制,為 AI 的發展提供借鑑。🔗 https://www.technologyreview.com/2025/02/07/1111292/meta-has-an-ai-for-brain-typing-but-its-stuck-in-the-lab/🤖 人形機器人賽道升溫,Meta 佈局、Figure AI、Apptronik 融資人形機器人賽道仍在升溫,據路透社報道,人形機器人初創公司 Figure AI 正在洽談 15 億美元 C 輪融資,預計由 Parkway Venture Capital 領投,此輪融資將使公司估值達到 395 億美元。值得注意的是,Figure AI 近期宣佈終止與 OpenAI 的合作,稱公司已在機器人 AI 領域取得內部突破,並將在近期內推出重大創新。
與此同時,Meta 也正式進軍人形機器人領域。根據公司內部備忘錄,Meta 計劃在 Reality Labs 部門成立新的機器人產品組,由前 Cruise CEO Marc Whitten 領導。該部門將專注於開發消費級人形機器人,並計劃利用公司的 Llama AI 模型提升機器人能力。儘管 Meta 暫時不打算推出自有品牌機器人,但已開始與包括 Figure AI 在內的機器人公司展開合作洽談。以及就在近日,Apptronik 同樣也獲得了包括 Google 在內投資者支援的 3.5 億美元融資,用於擴大其工業用人形機器人的生產。🔗 https://www.reuters.com/technology/artificial-intelligence/robotics-startup-figure-ai-talks-new-funding-395-billion-valuation-bloomberg-2025-02-14/Hunt for Tools|先進工具🕐 百度宣佈將開源下一代文心大模型,6 月 30 日起執行2 月 13 日訊息,百度宣佈,文心一言將於 4 月 1 日 0 時起,全面免費,所有 PC 端和 APP 端使用者均可體驗文心繫列最新模型。此外,文心一言也宣佈上線深度搜索功能。百度表示,具備更強大的思考規劃和工具呼叫能力,可為使用者提供專家級內容回覆,並處理多場景任務,實現多模態輸入與輸出。該功能也將於 4 月 1 日起免費開放使用。
這款應用的誕生源於開發者 Tyler Angert 在社交媒體上分享的一個創意:「將整個維基百科放在一個可滾動的單頁面上」。該想法最終被開發者 Gemal 看到,利用 AI 程式設計工具的幫助,僅用一個半小時就開發了該產品。值得注意的是,面對使用者要求新增演算法推薦的呼聲,Gemal 表示堅決抵制。他認為在已被演算法主導的數字生活中,應該保留一片不受演算法影響的空間,讓使用者能夠真正隨機地獲取知識和資訊。體驗地址:https://wikitok.net/Hunt for Insight|先知✅ 李彥宏:AI 創新提速,大模型推理成本年降 90%在 2 月 11 日舉辦的迪拜世界政府峰會上,百度創始人李彥宏與阿聯酋 AI 部長奧馬爾·蘇丹·奧拉馬展開對話,就 AI 發展、自動駕駛等話題進行深入探討。李彥宏指出,當前 AI 技術創新速度遠超以往。傳統的摩爾定律顯示計算效能每 18 個月翻倍、成本減半,而在大語言模型領域,推理成本每年能降低 90% 以上。他強調,過去幾百年的創新本質都與降低成本密切相關,成本的降低往往意味著生產力的同比例提升。
在談及自動駕駛技術時,李彥宏表示,百度旗下的蘿蔔快跑已展現出更高的安全優勢。據悉其實際出險率僅為人類駕駛員的 1/14,安全性超出人類駕駛 10 倍以上。對於 DeepSeek 事件引發的 AI 基礎設施投資爭議,李彥宏認為,儘管技術進步帶來成本下降,但企業仍需持續投入晶片、資料中心和雲基礎設施,以確保在技術創新浪潮中保持領先地位。他解釋說,在找到正確的技術路徑之前,仍可能需要投入大量資金進行探索。李彥宏同時指出,目前大語言模型已在招聘、電商、醫療、能源等多個領域創造價值,幫助數十萬企業客戶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不過,在消費者領域,AI 應用尚未出現類似社交媒體那樣的「超級應用」。🔗 https://mp.weixin.qq.com/s/pU0N5kjbcIoCk\_LAJLnLPg🤯 梁汝波:重提「務實的浪漫」,追求 「智慧」 上限據晚點 LatePost 報道,2 月 13 日上午,字節跳動召開新一期的 All Hands 全員會,CEO 梁汝波攜多位高管與全體員工進行交流。與去年強調「危機感」不同,今年梁汝波重提「務實的浪漫」。會議披露,字節跳動在AI領域已取得顯著進展。據 AI 業務負責人朱文佳介紹,公司從 2024 年初處於行業第二梯隊,到年底其 AI 產品豆包已躍居國內日活使用者第一,底層技術能力也進入全球第一梯隊。
為推動 AI 發展,公司進行了重大組織調整,將 Flow 部門提升為與抖音、飛書同級的核心業務部門,並匯聚多位高管加入 AI 團隊。然而,近期 DeepSeek R1 的突然崛起也給位元組帶來新的思考。梁汝波在會上坦承,公司去年在長鏈思考等技術創新方面未能快速跟進,錯失了一些機會。針對這一情況,他提出 2025 年三大發展重點:追求 「智慧」 上限。相比追求某個具體產品——比如豆包——的 DAU,把智慧本身作為最重要的目標可以激發更多嘗試、不忽略關鍵技術節點。探索新的互動。「新的互動應該是會更可穿戴、更便攜、更自然的。」去年上線的 Ola Friend 耳機只是初步嘗試。加強規模效應。這是指 AI 產品應該越多人用越好用,「現在豆包上這個特點還不明確。」🔗 https://mp.weixin.qq.com/s/COjgnM89leDS0vp3Wuw0TQ🌔 月之暗面聚焦 SOTA 提升,未表態是否加入 DeepSeek 開源陣營據虎嗅報道,月之暗面在經歷了 2024 年的快速發展後,該公司目前將「持續獲得最佳技術水平」(SOTA)確定為首要目標,並繼續推進預訓練工作。對於外界關注的是否「接入」DeepSeek以及未來是否採取開源策略的問題,月之暗面方面暫未做出回應。報道引述相關人士表示,DeepSeek 近期在 C 端市場掀起的 AI 熱潮實際上對月之暗面和整個行業都產生了積極影響。
據悉,月之暗面旗下產品自 2025 年以來持續增長,日活和月活均創下新高。且由於 DeepSeek 伺服器存在不穩定情況,部分使用者轉而使用月之暗面的 Kimi 產品。另外,對於月之暗面是否會因 DeepSeek 而調整工作重心一事,有內部人士透露稱,「RL(強化學習)大機率會是一個(工作重點)方向。」針對市場關注的融資問題,知情人士透露,月之暗面目前資金狀況良好,不存在迫切的融資需求。該人士同時否認了此前市場傳聞,「整個 2024 年月之暗面也並未和阿里談過收購事宜。」🔗 https://mp.weixin.qq.com/s/OnzvuKhaJk2vEphc7YqrJA👍 雷軍點贊 DeepSeek,稱每個人可能都要學習 AI 知識
在近期的元宵節直播中,小米 CEO 雷軍談到了近期廣受關注的國產 AI 大模型 DeepSeek。雷軍表示,對 DeepSeek 團隊取得的成就表示欽佩,同時強調我們已經進入了 AI 時代。「我覺得我們每個人可能都要學習 AI 方面的知識,學會使用 AI 的各種各樣的工具。這會大幅度的提高我們的整個工作效率,也會給我們生活帶來很多便利。」💡 AI 教母:空間智慧與具身智慧將成為未來發展的新方向近日,「AI 教母」李飛飛在巴黎 AI 峰會上發表開幕式演講,其表示空間智慧與具身智慧將成為未來發展的新方向。在談及 AI 的新階段時,李飛飛認為,未來視覺感知的應用將擴充套件到更積極主動的層面。目前,在相機和機器人技術中,AI 開始在數字或物理的 3D 空間中進行創造、理解、推理和互動,它可以用於與人或物進行互動,李飛飛稱之為空間和具身智慧。同時她還強調,智慧的真正力量不僅僅在於思考,更在於運用思想驅動行動。
演講中,李飛飛還提及現代 AI 崛起的三大支柱,分別是感知演算法、認知科學和計算能力的突破。她認為今天所處的現代人工智慧時代,是上述三項意義深遠且又各具特色的技術和科學進步融合的成果。此外,李飛飛還在演講中再次強調,AI 應該以人為本,同時李飛飛強調,以人為本的 AI 包含三個樸素而重要的價值觀:尊嚴、能動性和社群規模。李飛飛表示,如果 AI 技術能夠幫助保護,甚至幫助所有人重拾這份尊嚴感,特別是那些弱勢群體,那將令她無比欣慰。🔗 https://techcrunch.com/2025/02/10/ai-pioneer-fei-fei-li-says-governments-should-embrace-a-pragmatic-attitude-instead-of-an-ideological-one-on-ai/彩蛋時間
作者:sofljefi工具:MidjourneyPrompt: In the white wall of an empty room, there is light shining through from above and colorful fish swimming in it. The walls have a strong sense of perspective effect. In front of you stands a large sculpture made by Tadao ,high resolution photography, hyper-realistic,HD連結:https://www.midjourney.com/jobs/f9b692a7-5f26-4498-8dcf-a859c03a3dab?index=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