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法律行業,成功的定義由誰來書寫?是沿襲傳統規則,還是由自己掌舵?時值國際婦女節,六位接受《商法》採訪的資深女律師分享了她們在這個以邏輯和規則為基石的行業裡,突破職業天花板、在管理層佔據一席之地的經驗。
在她們看來,女性的成功不只由環境決定,而是由自身的選擇和行動塑造的。女性律師的發展之路關乎如何發揮主觀能動性,主動創造機會,而非等待環境變得公平。
儘管她們的成功之路各不相同,但她們都堅信,女律師無論是在追求職業晉升還是陪伴家人方面,都不應輕易被他人影響,而應堅定自己的目標;在工作中遇到難以相處的同事或客戶時,要勇敢地為自己發聲,不畏懼可能的損失。
“慶祝國際婦女節是件好事,但這一天不應只在於向男性世界呼籲更多的友好或幫助,”浚哲律師事務所的創始合夥人楊玉華說,“相反,這一天應在於關注女性自身,讓我們捫心自問:你將如何掌控自己的人生?”
職場中的性別力量
在許多律所,初級律師群體中女性佔比高,但在晉升至合夥人層級後,女性比例卻大幅下降。這是否意味著女性更難在律所管理層中佔據一席之地?
嘉源律師事務所創始合夥人顏羽看到,中國律師事務所有合夥制度到現在有30多年的歷史,不少律所仍由第一代創業者管理。在女性決策和管理方面,中國律所的發展對比更發達國家尚存差距。
她認為,女性主要主動提升自己的管理思維和戰略眼光,而不是僅僅依賴專業能力。2000年,國內企業快速發展,她連同三位合夥人共同創立了嘉源所。七年後,她意識到,單靠法律知識,很難支撐一家律所的長期發展或處理危機,於是,她選擇攻讀企業管理碩士,並由此開啟了一條終身學習的道路。
“善於學習、樂於學習,這是你在管理崗位能夠成長和進步的非常重要的能力,”她說,“如果缺乏宏觀、長遠的理想和目標,管理者就會特別容易迷失,喪失領導力。”
不過,君都律師事務所的創始合夥人譚敬慧並不認為國內律所的男女決策權有明顯失衡。她指出,很多律所的負責人和主任都是女性,管理層的性別比例並非決定女效能否晉升的核心因素,而在於其專業程度和事業心。
“業務的精細程度、勤勉精神以及事業心與智慧,只有在這三個方面突出,才能贏得市場和同仁[的認可],”她說。
楊玉華在倫敦創立的浚哲所核心創始團隊全部為女性,但她說這只是一個巧合。她認為律所需要增加多樣性,歡迎更多男同事加入,以帶來不同視角,實現團隊平衡。
法律行業確為男性主導,尤其是在決策層,楊玉華認為這是現象,卻未必是律界女性職場處境不盡如人意的深層次原因。
“真正自強、自愛、有獨立人格的女性,不會時不時將自己置於一個受不公歧視的受害者位置,”她強調,“即便這種念頭偶爾會在潛意識中浮現,也會自省:如果我的環境不是完全公平,給到我的機會也不是很多,那我就要主動為自己創造環境和機會。”
孖士打律師行的合夥人兼亞洲女性網路共同主席趙燕君則認為,法律界的女領袖應該要承認自己屬於少數群體,“如果不是,就不會出現不平衡的現象——在律所中,大多數的初級律師都是女性。但當升至合夥人級別時,女性合夥人的比例減少。”
趙燕君指出,女性律師一旦意識到女性在領導層中所佔比例較低,便會積極尋求導師和同事的支援與協助。在獲得支援後,她們能夠進一步賦能他人,並激勵青年律師。
與此同時,男性律師的態度和支援也是推動行業性別平等的重要因素。趙燕君說:“在企業,性別平等通常只能透過由上而下的方式推動。”
她鼓勵男律師成為“男性盟友(male allies)”,推動性別平等,並給出三點建議:
(1)自我意識:思考自己是否在律所中屬於有能力改善現況的群體,如果是,就承認自己有能力推動性別平等,並積極作出改變;
直面生育憂慮
香港女律師組織Women in Law Hong Kong與Mayer Brown律師事務所(現已拆分為孖士打和美博律師事務所)在2023年聯合調研了300多位香港男女律師,發現38%的女律師感到自己因性別或照顧家庭的責任,而被剝奪了職業發展機會。
育有兩個孩子的趙燕君說,無論在她擔任初級律師還是高階律師時,都曾聽到同事無意間說出帶有偏見色彩的言論。她說:“這些評論令我對自己的事業產生了動搖,我開始思考:我是否應該留在律所繼續私人執業?有了家庭之後,我能否實現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對此,她鼓勵女律師要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不要被外界的評論左右。
譚敬慧說,為了幫助女律師重新踏入職場,君都所採用更靈活的機制,讓母親們能夠自由分配時間,逐步適應工作節奏。
與此同時,男律師因支援家庭所承受的壓力也不容忽視。趙燕君說:“當我們討論法律行業中的性別不平等問題時,不應忽視另一性別的需求。”
掌舵自己的職業生涯
在法律行業,女性律師常需要在挑戰與妥協之間作出選擇。
面對對立的意見時,競天公誠律師事務所的駐上海合夥人奚敏潔鼓勵女律師在要保持專業、冷靜,堅持自己正確的立場。
奚敏潔擁有多年的法務經驗,她曾經在擔任企業法總時,因為交易合規問題與公司業務條線外籍CEO意見相左、發生爭執。
面對施壓,奚敏潔並未妥協,她說:“我做了最壞打算——即便離開也得堅持合規的要求。不管他是拍桌子還是威脅我,哪怕其他人都站在他那一邊,我都不會放棄我的立場,以及作為公司律師的職責。”
她建議,如遇到不合理的要求時,律師要懂得如何禮貌拒絕,並堅持自己的專業判斷。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環境中,年利達律師事務所的駐香港合夥人宋愛萍則提醒女律師:停下來休息一下,是沒有問題的。
“深吸一口氣,一次邁出一小步。不必追求絕對完美,你的努力已經足夠好了,”她說。
這名衍生品交易監管專家的職業發展路徑不同於常規——宋愛萍以兼職高階律師身份加入年利達,期間兼顧家庭,並享受騎馬的樂趣;待兒子長大後,她才重返全職崗位,並最終晉升為合夥人,這條路她走得比大多數人更漫長。
她坦言:“雖然我的職業道路並非女性獨有,但許多女性都會接受這種靈活性。當然,在亞洲,能夠找到一個足夠開明的僱主來鼓勵另類的職業發展路徑,是許多女性共同面臨的挑戰。”
趙燕君鼓勵所有律師都要關注自己的心理和身體健康,不要以他人為標準衡量自己的成功,而應只專注於自己的旅程,這樣才能在職業道路上走得更遠。



長按掃碼關注我們
為了讓您第一時間獲取專業法律資源
請常點“在看”
並將“CBLJ 商法”設為星標


閱讀原文,檢視更多新聞動態的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