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名華人遭抓捕遣返!只因在朋友圈發了這個!

來源:今日悉尼
在澳洲生活久了,很多澳洲華人朋友時不時會懷念家鄉美食的味道。雖說澳洲的餐館也有不少中國美食,但是總是差點感覺和味道。
於是,很多有經濟頭腦的留學生開始琢磨掙錢渠道,整個小號、起個名字、設計個logo,就在朋友圈裡直接開張!
朋友圈一招呼,藉助微信、支付寶便捷的付款方式,有廚藝想掙錢的留學生們便開啟了他們的“私廚生意”,老顧客或是關係到位了還能送貨上門。
一邊是滿足了“家鄉胃”的顧客,一邊是靠著手藝賺了點生活費的同學,這筆買賣怎麼看都是雙贏。
但這個“雙贏”買賣卻隱藏著一個致命的問題——違法!
莫納什理事會的相關工作人員表示,私廚外賣在澳洲絕對是違法的行為。
未經澳大利亞衛生許可烹飪食品出售,如果被發現的話,會被給予2050到20500澳元的處罰。
而如果以明知不安全的方式處理食品,對個人而言,最高可判處兩年監禁和10w刀的罰款。
對於公司,這個罰款可以達到50萬!
如果是海外留學生的話,那麼也很有可能面臨被遣返的下場。
此前澳洲英文媒體《Richmond News》派出臥底記者,加入一個叫做“買得起的海鮮”的微信群,群裡共有120名成員。
群主每天更新出售的食品資訊,種類最多時可達30多種,包括海鮮、餃子、乾貨、甜品、奶粉等各種商品。
記者甚至約了一個海鮮微信群的華人群主,說要買水餃…結果現場直接來個"人贓俱獲"。
美國休斯頓也有一群留學生,合夥開了一家“私人廚房”。
有人負責製作,有人負責透過朋友圈等形式推廣。
由於他們生意太好,引起了相關部門的注意。
經調查,參與這個火爆甜品“私廚”製作經營銷售的,總共有30名中國留學生!
由於他們無證在美經營食品製作和銷售行業,全部被取消簽證、遣送回國。
紐西蘭一對華人夫婦也有類似的遭遇。
他們因為在微信上非法出售海鮮食品,被法官處以27.2萬紐元,約合人民幣126萬。
不僅如此,他們在紐西蘭惠靈頓的房產也因此被沒收,還被判處監禁6個月。
澳洲食品安全資訊委員會提醒澳洲居民:不要購買或出售在未經許可的家庭廚房中準備並透過社交媒體提供的食物。
澳洲食品安全資訊委員會主席Cathy Moir表示,透過微信和Facebook等社交媒體銷售的不合規食品會讓公眾處於危險之中,因為這些食物更有可能達不到食品安全標準。
在澳大利亞,生產和銷售食物需遵循非常嚴格的規定,例如儲存衛生、安全烹飪和冷卻、正確冷藏、安全儲存和運輸等規定。
此外,食品生產者和銷售者還必須瞭解特定的食品安全知識和控制措施。
那麼在澳洲,如果想要合法出售自己製作的美食賺取外快,有哪些標準需要遵守,又需要獲得哪些許可呢?
根據食品法(Food Act 1984),所有制作並販賣食物的活動都屬於“食品生意”。
而以售賣為目的在家庭廚房製作食品的行為均被歸類為“家庭食品生意(home-based food business)”。
所有家庭食品生意都必須符合食品標準法(Food Standards Code)中的有關規定,比如食品安全操作和一般要求,場所和裝置,標籤和其他資訊的要求。
另外就是註冊,由於各地市議會對家庭食品生意的監管方式不同,註冊過程也會有所不同。
這裡以維州蒙納士市議會(City of Monash)給出的流程作為參考。
在提交註冊申請前,您可以要求市議會的環境健康官員檢視您的廚房並給出建議,以求註冊過程更加順利。
申請時您需要提交四份檔案:
1、標明尺寸的廚房及食材儲存區域平面圖;
2、標明所有平面材料種類的表格,包括地板、天花板、牆壁、廚房檯面、儲藏櫃等;
3、對您生意的介紹,包括製作食品的種類、頻率、客戶、運輸儲存方法等;
4、所有可能用到的食材列表及製作方法。
當這些資訊獲得市議會認可後,市議會將會對你的廚房進行最終檢查,檢查合格後便可正式提交申請書。
當申請書獲得批准後,您即可開始營業了。
素材來源官方媒體/網路新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