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離灣區後,我在休斯頓過得怎麼樣?

【寫在開頭】最近微信推薦機制調整了,可能有些朋友會收不到我們的推送,請大家關注留學字典加上星標,以免錯過更多精彩內容!
 正文 
本人 35 歲疫情前一刻出國,前中關村老碼農,到某知名刷題找工學校灣區分校讀了兩年碩,STEM OPT 期間抽到H1。抽到H1 之後就來了休斯頓。家人在這。Remote SWE。
坦白講,和很多人一樣,來休斯頓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無法接受灣區的高消費,還有那個敏感不能提的房間粉色大象。
但來休斯頓,挑戰其實更大。
首要的是寂寞。我文轉理,性格開朗,喜歡社交,人來瘋,無論是北京還是加州,都有很多朋友。但休斯頓因為比較缺乏社交安全的公共生活空間(公園),我們來了兩年,來我們家串門的加州朋友(遠道而來)和休斯頓朋友差的不是太多。
為什麼會缺乏社交安全的公共生活空間?這裡的室外環境很惡劣,熱是第一大問題,其次是毒蚊子(黑蚊),再次是毒螞蟻(火蟻),還有毒菌。
另外這裡房子很便宜,新移民幾乎標配 4b4b,2000-5000 sqft的SFH ,所以家裡挺“宜居”。
這導致很多人預設習慣在家裡。可是關係的建立是需要一步一步來的,很難一下子邀請陌生人來家裡。
不像灣區,平時遛娃都在公園裡,很容易就交上朋友。
詳細一點。大家可能沒有概念何為“毒蚊子”。這麼說,基本從五月底開始到十一月初, 我和娃出門都必須全部噴上防蚊藥,基本就是農藥的一種了,往皮膚上噴哦。要不一回來就是各種包。
而且娃要癢一週,撓破流水那種,一大片一大片,晚上也睡不好,甚至有次娃還被叮過敏發燒。
我是亞熱帶南方人,都從未見過如此陣勢的毒蚊。
至於熱麼,連續 100 F度高溫兩三週不在話下,夏天空調電費輕鬆松上 400 刀(休斯頓電價 1 毛出頭)。
當然,也不全是熱,冬天偶爾有幾天凍的水管都爆了,今年還下了場大雪。
此外夏季颱風光顧能斷電一週——想想沒有空調的高溫天氣對娃來說是多大的挑戰,甚至危險。
毒螞蟻就是火蟻了。路旁全是,後院如果不定期噴藥,烏央烏央的螞蟻窩(土堆)。而且會進家裡。
我去年買了pest control 包年服務,奈何服務太差,隔三差五家裡全是螞蟻:灶臺、食物壁櫥、調味廚、地上、甚至幾個浴室浴盆和洗臉盆還有偶爾忘了及時收下的髒衣物。
亞熱帶農民家庭出身的我,都發麻。
毒菌也很可怕。我娃去年三月份去公園玩,估計是碰到了毒菌或者其他毒蟲,腿全腫了,一個月還沒好,癢疼的哇哇哭。
另外,華人相對灣區,真是不多。在灣區,只要有人的地方,基本就有講中文的。
休斯頓則不是。我們住在華人比較密集的糖城附近。但即便如此,平時去圖書館、博物館、公園,自己基本是少數族裔。
就是旁邊老墨老印老黑老白一堆,碰上亞裔,也很多隻講越南語。
我來這裡,聽力都被迫變好了。
綜上的後果,我們家無論大人小孩,至今沒幾個像加州那樣的新朋友。
兩年了。一聲嘆息(關鍵我們還是穩定聚會的基督徒)。寂寞不像其他的小機率事件,這是陪伴我們生活的大多數時間的環繞氛圍。
不過說來,休斯頓幾乎是堂而皇之的中餐多而便宜的地方。中國城、糖城都有不少選擇,甚至吸引了奧斯汀的朋友長途驅車前來品嚐。應有盡有。口味地道。affordable 。
至於工作,整天在家,oncall 照著加州時間(這不,今晚中部時間十點剛收工)。家裡有獨立辦公室。
談談治安。砸車少,平時不太擔心車裡的東西,放上包包在後座也是常事。但暴力犯罪不少。
Citizen 顯示,中國城那裡天天暴力犯罪。我們糖城蜜市還好些。不過前幾天我被跟車了,跟到家門口。小區其他人也有被盯的。基本家裡人人都有火器。
哦,還有風景。想念灣區美景。
以前住中半島,早上的窗外,就是潮起潮落的灣區。陽光灑在漲潮後幾百米寬的淺灘,美的心碎。所以落差很大。
這裡實在沒有什麼風景,一馬平川。雖然靠近海,但海水是黃色的,沙灘是灰色的(石油)。加上空氣汙染(休斯頓煉油廠多),乾淨爽朗的日子也是鳳毛麟角。
加州的陽光,丘陵,涼風和碧海呀——沒有對比沒有傷害,
最後聊聊大家關心的教育。這個我還不太清楚其實,畢竟娃還小。所知道的不多,只是聽說公立學校應該說相對加州那個不能說的粉紅大象,好一些,但沒有好太多,遲早的事。
私立相對便宜。好一點的preschool 大約是加州一半價格多一些。總體上相對保守吧,教職工。
結語:碼農能省下錢,大房子豪車——但我不看重這些。
如果你也在休斯頓,請多包涵,這篇是吐槽貼。
《留學字典》原創文章精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