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工作,套路多吖!
看今天華為招聘的黑色產業鏈大瓜,就知道了。
華為整頓“違規招聘”,據說開除了好幾百人。

我上班是為了掙錢!
但要花錢才能上班,也真是心酸。
就業環境,究竟啥情況?
就在剛剛,國內最大的招聘平臺——Boss直聘,釋出了去年財報。
工作不好找,企業也難,但Boss直聘卻賺瘋了。

根據財報,Boss直聘去年收入73.56億,增幅23.6%。
除掉所得稅,去年一年,Boss直聘淨賺15.67億,增幅42.6%。
這年頭,平臺可謂是賺麻了。
餐飲不賺美團賺,機酒不賺攜程賺…
Boss直聘也是如此。

一句話總結Boss直聘的變現模式:
向企業收錢,對求職者免費(也提供部分增值道具)。
相當於是“免費從求職者處拿到簡歷,再把簡歷賣給企業”,穩穩坐享漁翁之利。

根據財報,Boss直聘的收入來源,企業客戶的線上招聘收入佔比達99%。
其中,KA客戶(年貢獻5萬以上)的佔比達到24%,比上一年的21.2%有所增長,去年為Boss直聘貢獻了18億的收入。
中型客戶(年貢獻5千至5萬)和小型客戶(年貢獻低於5千)的佔比均有所下滑。
可見,中小型企業客戶有流失的跡象,Boss更依賴KA客戶。

Boss直聘,去年平均月活躍使用者是5300萬,每天的日活躍使用者是1314萬。
天吶,一千多萬人~
不過,Boss直聘並未公佈促成了多少求職者成功的資料。

Boss直聘的使用者數有多少?不知。
從蘋果商店下載量來看,794萬,可以說聚集了非常多的求職者和Boss。
但問題也來了,老闆們發現,Boss非但“難以直聘”,還多了很多道坎。
Boss直聘,到底是怎麼做到,去年從老闆們身上拿到將近73億的收入的?
貓崽找了公司的HR聊了一下發現,Boss直聘的水,蠻深……

最近一段時間,在某書上,多了很多Boos“討伐”Boss直聘的聲音。
根據搜尋結果,Boss直聘一個企業端賬號的收費是4800元。

不過這點,咱司的HR說沒有碰到。暫且還不能證實。
某書上,一條帖子下,各家公司HR開始出來對賬。
才發現原來這麼離譜:有說人力公司8000一年一個號;

更厲害的是,Boss直聘是“看菜吃飯”,有的公司一個賬號收1.2萬、有的收1.3萬。
這些賬號每天溝通和查閱簡歷的數量都有限制,據說每天溝通是100,檢視簡歷是200。
超過了估計還得收費……

此外,Boss直聘上,每釋出1條職位資訊支付5元、超出競招崗位每增加1個付158元。
Boss直聘還推出會員機制、暢聊機制,不斷從老闆們身上賺點錢。
咋個操作?
首先,釋出不同的崗位,收費不一樣,沒有固定標準。
會計職位收148元,新媒體運營、後期剪輯收108元,就連辦公室文員也要收費78元。

其次,職位釋出後,企業HR每天只能主動和求職者打招呼20次。
超過了,就又要收費。
Boss直聘推出了暢聊卡(超過次數後,HR主動給求職者發信息)按月、按次數收費,還有時間限制,過時失效。
收費最低在388元,有效期只有一個月。

關鍵是,暢聊卡的轉化率,似乎還不高?
當企業HR主動溝通求職者,需要對方回覆才能拿到聯絡方式。
而很多時候,求職者都是已讀不回。
舉個例子,某司HR主動溝通了34人,但最終只有15人回覆,獲得聯絡方式的只有12人。
而最終真正能成功招到人的轉化率,還得降低。

第三,Boss直聘的VIP漲價了。
有網友稱,Boss直聘的VIP去年9月還是288元,結果一個月後漲價80塊。

除此之外,Boss直聘還針對不同企業推出VVIP的套餐,這收費的價目表也是琳琅滿目。

要不說Boss直聘怎麼能利潤暴漲呢。
當然,國內幾大招聘平臺,都有一些厲害的操作。
比如,前程無憂要付錢才能看到(企業使用者)賬號密碼。
問題來了,Boss直聘一年總收入73.6億,錢都花去哪裡了?
營業成本12億、營銷打廣告花了21億、研發花了18億、一般及行政費用花了11億。

去年,Boss直聘的營銷費用只增長了4%,其餘費用均是兩位數漲幅。
但,記得在巴黎奧運會、歐洲盃上,Boss直聘瘋狂打廣告、投流。
截至去年末,Boss直聘的僱員一共有5688名,比上年增加了342名。

不到6千人的公司,幹出了74億的收入、稅前18億的利潤、稅後16億的淨利潤。
可見,Boss直聘,賺錢很厲害。
你怎麼看這家國內最大的招聘中介平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