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永平:巴菲特老爺子在1998年的這個經典演講,我看了不下10遍……

巴菲特最經典的演講,沒有之一。
來源 | TOP創新區研究院
作者 | 巴菲特
1998年,巴菲特在佛羅里達大學商學院做了一個超有內涵的演講。
段永平曾力薦這場演講,並坦言自己看了不下10遍。
這場演講也被人們稱為:“這是巴菲特最經典的演講,沒有之一。”
以下是演講原文文稿,值得珍藏。

巴菲特:

我先簡單說幾句,把大部分時間留下來回答大家的問題。
我想聊聊大家關心的話題。 
請各位提問的時候一定要刁鑽。
你們問的問題越難,才越好玩。
什麼都可以問,就是不能問上個月我交了多少稅,這個問題我無可奉告。 
各位同學,你們畢業之後未來會怎樣?
我簡單說說我的想法。各位在這所大學能學到大量關於投資的知識,你們將擁有成功所需的知識。 
既然各位能坐在這裡,你們也擁有成功所需的智商,你們還有成功所需的拼勁。
你們大多數人都會成功地實現自己的理想。 
但是最後你到底能否成功,不只取決於你的頭腦和勤奮。
我簡單講一下這個道理。 
奧馬哈有個叫彼得•基威特的人,他說他招人的時候看三點:
品行、頭腦和勤奮。
他說一個人要是頭腦聰明、勤奮努力,但品行不好,肯定是個禍害。
品行不端的人,最好又懶又蠢。
我知道各位都頭腦聰明、勤奮努力,所以我今天只講品行。
為了更好地思考這個問題,我們不妨一起做個遊戲。 
各位都是 MBA 二年級的學生,應該很瞭解自己周圍的同學了。
假設現在你可以選一個同學,買入他今後一生之內 10% 的收入。 
你不能選富二代,只能選靠自己奮鬥的人。
請各位仔細想一下,你會選班裡的哪位同學,買入他今後一生之內 10% 的收入。 
你會給所有同學做個智商測試,選智商最高的嗎?未必。
你會選考試成績最高的嗎?未必。
你會選最有拼勁的嗎?未必。
因為大家都很聰明,也都很努力。
我覺得你會主要考慮定性方面的因素。
好好想想,你會把賭注壓在誰的身上?
也許你會選你最有認同感的那個人,那個擁有領導能力,能把別人組織起來的人。 
這樣的人應該是慷慨大方的、誠實正直的,他們自己做了貢獻,卻說是別人的功勞。
我覺得讓你做出決定的應該是這樣的品質。 
找到了你最欽佩的這位同學之後,想一想他身上有哪些優秀品質,拿一張紙,把這些品質寫在紙的左邊。 
下面我要加大難度了。
為了擁有這位同學今後一生 10% 的收入,你還要同時做空另一位同學今後一生 10% 的收入,這個更好玩。 
想想你會做空誰?
你不會選智商最低的。
你會想到那些招人煩的人,他們可能學習成績優秀,但你就是不想和他們打交道。
不但你煩他們,別人也煩他們。 
為什麼有人會招人煩?
原因很多,這樣的人可能自私自利、貪得無厭、投機取巧或者弄虛作假。
類似這樣的品質,你想想還有什麼,請把它們寫在剛才那張紙的右邊。 
看看左右兩邊分別列出來的品質,你發現了嗎?
這些品質不是把橄欖球扔出 60 米,不是 10 秒鐘跑完 100 米,不是相貌在全班最出眾。
左邊的這些品質,你真想擁有的話,你可以有。 
這些是關於行為、脾氣和性格的品質,是能培養出來的。
在座的各位,只要你想要獲得這些品質,沒一個是你得不到的。 
再看一下右邊的那些品質,那些令人生厭的品質,沒一個是你非有不可的。
你身上要是有,想改的話,可以改掉。 
大多數行為都是習慣成自然。
我已經老了,但你們還年輕,想擺脫惡習,你們年輕人做起來更容易。
常言道,習慣的枷鎖,開始的時候輕的難以察覺,到後來卻重的無法擺脫。
這話特別在理。
我在生活中見過一些人,他們有的和我年紀差不多,有的比我年輕十幾二十幾歲。
但是他們染上了一些壞習性,把自己毀了,改也改不掉,走到哪都招人煩。
他們原來不是這樣的,但是習慣成自然,積累到一定程度,根本改不了了。
你們還年輕,想養成什麼習慣、想形成什麼品格,都可以,就看你自己怎麼想了。
我的老師,本•格雷厄姆,還有他之前的本•富蘭克林,他們都這麼做過。 
本•格雷厄姆十幾歲的時候就觀察自己周圍那些令人敬佩的人。
他對自己說:「我也想成為一個被別人敬佩的人,我要向他們學習。」
格雷厄姆發現學習他敬佩的人,像他們一樣為人處世,是完全做得到的。 
他同樣觀察周圍遭人厭惡的人,擺脫他們身上的缺點。
我建議大家把這些品質寫下來,好好想想,把好品質養成習慣,最後你想買誰 10% 的收入,就會變成他。
你已經確定擁有自己 100% 的收入,再有別人的 10%,這多好。
無論你選擇了誰,你都可以學得像他一樣。 
我們現在開始提問吧。
01
Q1:關於日本?你對日本的看法?(那時還是1998年)
巴菲特:我對日本的看法?我不是一個宏觀經濟專家。
但我對自己說,伯克希爾哈撒韋可以在日本借款10年,利率只有1%。
一百分之一!
我對自己說,我45年前上了格雷厄姆的課,這一生都在努力工作,也許我每年能賺超過1%的收益,這似乎並不難。
我不想涉及匯率風險,所以必須是以日元計價。
我得投資於日本房地產或日本公司之類的東西,而我只需要超過1%的回報。
這就是我的借款成本,而且我可以借10年。
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找到合適的投資。
挺有趣的。
日本企業的股本回報率非常低——4%到5%——6%的股本回報率。
當你所投資的企業賺不到多少錢時,作為投資者是很難賺很多錢的。
不過有些人做到了。
實際上,我有個朋友,沃爾特·施洛斯,當時和我在格雷厄姆那裡一起工作。
這也是我最初買股票的方式,買那些股價遠低於流動資本的股票。
這是一種非常便宜的、定量的股票投資方法。
我稱之為菸蒂投資法。
你走在街上,四處尋找菸蒂。
終於你看到一個,雖然它又溼又有點令人厭惡,但還剩一口。
你撿起來,這一口是免費的——這就是菸蒂股票
你得到一口免費的,然後把它扔掉,再找另一個。
這不優雅,但有效。這些都是低迴報的業務。
但是時間是好業務的朋友;
它是糟糕業務的敵人。
如果你長期投資於糟糕的業務,即使你買得便宜,也會得到糟糕的結果。
如果你長期投資於優秀的業務,即使你一開始花多了一點錢,你也會得到優秀的結果。
目前我在日本發現的優秀業務很少。
他們也許會以某種方式改變文化,讓管理層對股東更負責,提高股票回報率。
目前,你會發現很多低迴報的業務,即使在日本經濟繁榮時期也是如此。
令人驚訝的是,他們有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市場,卻沒有令人難以置信的公司。
他們在做很多生意方面令人難以置信,但在實現股本回報率方面並不令人難以置信,這最終影響了他們。
所以到目前為止,我們在那兒還沒有做任何投資。
但只要錢在那兒是1%的利率,我們會繼續尋找。
02
Q2:有傳言說您是救贖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TCM)的買家之一。
到底發生了什麼,能給我們講講嗎?
巴菲特:這件事非常耐人尋味。
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由來,相信在座的大多人都知道,實在太令人感慨了……
約翰•梅里韋瑟、艾瑞克•羅森菲爾德、拉里•希利布蘭德、格雷格•霍金斯、維克多•哈格哈尼,還有兩位諾貝爾獎桂冠得主羅伯特•默頓和邁倫•舒爾茲——
把他們這 16 個人加起來,他們的智商該多高,隨便從哪家公司挑 16 個人出來,包括微軟,都沒法和他們比。
第一,他們的智商高得不得了。 
第二,他們這 16 個人都是投資領域的老手。
他們不是倒賣服裝發的家,然後來搞證券的。
他們這16 個人加起來,有三四百年的投資經驗了,一直都在投資這行摸爬滾打。 
第三,他們大多數人都幾乎把自己的整個身家財產都投入到了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TCM),他們把自己的錢也投進去了。
他們自己投了幾億的錢,而且智商高超,經驗老道,結果卻破產了。
真是讓人感慨。 
要讓我寫一本書的話,書名我都想好了,就叫《聰明人怎麼做蠢事 why smart people do dumb things》。
我的合夥人說我的自傳可以叫這個名字。
但是,我們從長期資本這件事能得到很多啟發。
長期資本的人都是好人,我尊重他們。
當我在所羅門焦頭爛額的時候,他們幫過我。他們根本不是壞人。 
但是他們為了賺更多的錢,為了賺自己不需要的錢,把自己手裡的錢,把自己需要的錢都搭進去了。
這不是傻是什麼?
絕對是傻,不管智商多高,都是傻。 
為了得到對自己不重要的東西,甘願拿對自己重要的東西去冒險,哪能這麼幹?
我不管成功的機率是 100 比 1,還是 1000 比 1,我都不做這樣的事。 
假設你遞給我一把槍,裡面有 1000 個彈倉、100 萬個彈倉,其中只有一個彈倉裡有一顆子彈。
你說:「把槍對準你的太陽穴,扣一下扳機,你要多少錢?」
我不幹。
你給我多少錢,我都不幹。
要是我贏了,我不需要那些錢;
要是我輸了,結果不用說了。
這樣的事,我一點都不想做。
但是在金融領域,人們經常做這樣的事,都不經過大腦。
有一本很好的書,不是書好,是書名好。
這是一本爛書,但是書名起得很好,是沃爾特•古特曼寫的,書名是《一生只需富一次 you only have to get rich ONCE》。
這個道理難道不是很簡單嗎?
假設年初你有 1 億美元,如果不上槓杆,能賺 10%,上槓杆的成功率是 99%,能賺 20%。
年末時你有 1.1 億美元,還是 1.2 億美元,有區別嗎?
要是年末你死了,寫訃告的人可能有個筆誤,雖然你有 1.2 億,但他寫成了 1.1 億。
多賺的錢有什麼用?一點用沒有。
對你、對你的家人,對別人,都沒用。 
要是虧錢了的話,特別是給別人管錢,虧的不但是錢,而且顏面掃地、無地自容。
把朋友的錢都虧了,沒臉見人。 
我真理解不了,怎麼有人會像這 16 個人一樣,智商很高、人品也好,卻做這樣的事,一定是瘋了。
他們吃到了苦果,因為他們太依賴外物了。
我臨時掌管所羅門的時候,他們和我說,六西格瑪的事件、七西格瑪的事件傷不著他們。
他們錯了。
只看過去的情況,無法確定未來金融事件發生的機率。 
他們太依賴數學了。
以為知道了一隻股票的貝塔係數,就知道了這隻股票的風險。
要我說,貝塔係數和股票的風險根本是八竿子打不著。 
會計算西格瑪sigma,不代表你就知道破產的風險。
我是這麼想的,不知道現在他們是不是也這麼想了。
說真的,我都不願意以長期資本為例。
因為我們都有一定的機率會攤上類似的事,我們都有盲點。
或許是因為我們瞭解了太多的細枝末節,把最關鍵的地方忽略了。
亨利•考夫曼說過一句話:
「破產的有兩種人,一種是什麼都不知道的,一種是什麼都知道的。」
說起來,真是令人扼腕嘆息。 
同學們,引以為戒。
我們基本上沒借過錢,當然我們的保險公司裡有浮存金。
但是我壓根沒借過錢。 
我只有 1 萬塊錢的時候都不借錢,不借錢不一樣嗎?
我錢少的時候做投資也很開心。我根本不在乎我到底是有 1 萬、10 萬,還是 100 萬。
除非遇上了急事,比如生了大病急需用錢。
當年我錢很少,但我也沒盼著以後錢多了要過不一樣的生活。 
從衣食住行來看,你我之間有什麼差別嗎?
我們穿一樣的衣服,我們都能喝天賜的可口可樂,我們都能吃上麥當勞,還有更美味的 DQ 冰淇淋。
我們都住在冬暖夏涼的房子裡,我們都在大螢幕上看橄欖球賽。
你在大電視上看,我也在大電視上看。
我們的生活完全一樣,沒多大差別。 
要是你生了大病,會得到良好的治療。
如果我得了大病,也會得到良好的治療。
我們唯一不一樣的地方是我們出行的方式不同。 
我有一架小飛機,可以飛來飛去。
我特別喜歡這架飛機,這是要花錢的。
除了我們出行的方式不同,你說有什麼是我能做,但你做不了的嗎? 
我有一份我熱愛的工作,但我一直都在做我喜歡的工作。
當年我覺得賺 1000 美元是一大筆錢的時候,我就喜歡我的工作。
同學們,做你們喜歡的工作。
要是你總做那些自己不喜歡的工作,只是為了讓簡歷上的工作經歷更漂亮,那你真是糊塗了。 
有一次,我去做一個演講,來接我的是一個 28 歲的哈佛大學的學生。
我聽他講完了他的工作經歷,覺得他很了不起。 
我問他:「以後你有什麼打算?」
他說:「等我 MBA 畢業後,可能先進一家諮詢公司,這樣能給簡歷增加一些分量。」 
我說:「你才 28 歲,已經有這麼漂亮的工作經歷了,你的簡歷比一般人的漂亮 10 倍。
你還接著做自己不喜歡的工作,不覺得有點像年輕的時候把性生活省下來,留到歲數大的時候再用嗎? 」
或早或晚,你們都應該開始做自己真心想做的事。 
我覺得我說的話,大家都聽明白了。
各位畢業之後,挑一個自己真心喜歡的工作,別為了讓自己的簡歷更漂亮而工作,要做自己真心喜歡的。 
時間久了,你的喜好可能會變,但在做自己喜歡的事的時候,早晨你會從床上跳起來。 
我剛從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畢業,就迫不及待地希望立刻為格雷厄姆工作。
格雷厄姆說我要的薪水太高了。
我一直騷擾他。
回到奧馬哈後,我做了三年股票經紀人,一直給格雷厄姆寫信,告訴他我發現的投資機會。 
最後,我終於得到了機會,在他手下工作了一兩年。
那是一段寶貴的經歷。總之,我做的工作始終都是我喜歡的。 
你財富自由之後想做什麼工作,現在就該做什麼工作,這樣的工作才是理想的工作。
做這樣的工作,你會很開心,能學到東西,能充滿激情。
每天會從床上跳起來,一天不工作都不行。
或許以後你喜歡的東西會變,但是現在做你喜歡的工作,你會收穫很多。
我根本不在乎工資是多少。
不知怎麼,扯得有點遠了。 
總之,如果你現在有1塊錢,以為將來有2塊錢的時候,自己能比現在過得更幸福,你可能想錯了。
你應該找到自己真心喜歡做的事情,投入地去做。 
別以為賺10倍或20倍能解決生活中的所有問題,這樣的想法很容易把你帶到溝裡去。 
在不該借錢的時候借錢,或者急功近利、投機取巧,做自己不該做的事,將來都沒地方買後悔藥。
03
Q3:您喜歡什麼樣的公司?
巴菲特:我喜歡我能看懂的生意。
先從能不能看懂開始。
我用這一條篩選,90% 的公司都被過濾掉了。 
我不懂的東西很多,好在我懂的東西足夠用了。
世界如此之大,幾乎所有公司都是公眾持股的。
所有的美國公司,隨便挑。
首先,有些東西明知道自己不懂,不懂的,別裝懂,別去做。
有些東西是你能看懂的。
可口可樂,是我們都能看懂的,誰都能看懂。
可口可樂這個產品從 1886 年起基本沒變過。
可口可樂的生意很簡單,但是不容易。 
我不喜歡很容易的生意,生意很容易,會招來競爭對手。
我喜歡有護城河的生意。我希望擁有一座價值連城的城堡,守護城堡的公爵德才兼備。
有的生意,我看不出來十年後會怎樣,我不買。
一隻股票,假設從明天起紐約股票交易所關門五年,我就不願意持有了,這樣的股票,我不買。 
我買一家農場,五年裡沒人給我的農場報價,只要農場的生意好,我就開心。
我買一個房子,五年裡沒人給我的房子報價,只要房子的回報率達到了我的預期,我就開心。 
人們買完股票後,第二天一早就盯著股價,看股價決定自己的投資做得好不好。
糊塗到家了。
買股票就是買公司,這是格雷厄姆教給我的最基本的道理。 
買的不是股票,是公司的一部分所有權。
只要公司生意好,而且你買的價格不是高得離譜,你的收益也差不了。
投資股票就這麼簡單。
要買你能看懂的公司,就像買農場,你肯定買自己覺得合適的。
沒什麼複雜的。 
這個思想不是我發明的,都是格雷厄姆提出來的。
我特別走運。19 歲的時候,我有幸讀到了《聰明的投資者》
在那之前,我六七歲的時候就對股票感興趣,11 歲時第一次買股票。
我一直都在自己摸索,看走勢圖、看成交量,做各種技術分析的計算,什麼路子都試過。
後來,我讀到了《聰明的投資者》——
書裡說,買股票,買的不是程式碼,不是上躥下跳的報價,買股票就是買公司。
我轉變到這種思維方式以後,一切都理順了。
道理很簡單。
所以說,我們買我們能看懂的公司。 
在座的各位,沒有看不懂可口可樂公司的,但是某些新興的網際網路公司呢,我敢說,在座的各位,沒一個能真正看懂的。
今年在伯克希爾的股東大會上,我說要是我在商學院教課。
期末考試時,我會出這樣的題目,告訴學生一家網際網路公司的資訊,讓他們給這家公司估值。
哪個學生給出了估值,我就給他不及格。
無論什麼時候,都要知道自己在做什麼,這樣才能做好投資。
必須把生意看懂了,有的生意是我們能看懂的,但不是所有生意我們都能看懂。
04
Q4:能否講講您在商業中犯的錯誤?
巴菲特:對於我和我的合夥人查理•芒格來說,我們犯過的最大的錯誤不是做錯了什麼,而是該做的沒做。
在這些錯誤中,我們對生意很瞭解,本來應該行動,但不知道怎麼了,我們就在那猶豫來猶豫去,什麼都沒做。 
有些東西我們不明白就算了,但有些東西是我們能看明白的,本來可以賺幾十億、幾百億的,卻眼睜睜看著機會溜走了。 
我本來可以買微軟賺幾十億,但這不算數,因為我一直搞不懂微軟。
但是醫藥股,我本來是可以賺到幾十億的,這些錢是我該賺到的,我卻沒賺到。 
當克林頓當局提出醫療改革方案後,所有的醫藥股都崩盤了。
我們本來可以買入醫藥股大賺特賺的,因為我能看懂醫藥股,我卻沒做這筆投資。 
至於各位能看到的錯誤,幾年前我買入美國航空優先股是個錯誤。
當時我手裡閒錢很多。
手裡一有閒錢,我就容易犯錯。 
查理讓我去酒吧喝酒去,別在辦公室裡待著。
但我還是留在辦公室,兜裡有錢,就做了傻事。
每次都這樣。當時我買了美國航空的優先股。
沒人逼我,是我自己要買的。 
現在我有一個 800 熱線電話,每次我一想買航空股,就打這個電話。
電話那邊的人會安撫我。
我說:「我是沃倫,又犯了想買航空公司的老毛病。」
他們說:「繼續講,別停下,別掛電話,別衝動。」
最後那股勁就過去了。 
我買了美國航空以後,差點把所有錢都虧進去,真是差一點全虧了。
我活該虧錢。 
我買入美國航空,是因為它是一隻很合適的證券,但它的生意不好。
對所羅門的投資也一樣。
我根本不想買它的生意,只是覺得它的證券便宜。
這也算是一種錯誤。
本來不太喜歡公司的生意,卻因為喜歡證券的條款而買了。
這樣的錯誤我過去犯過,將來可能還會犯。
最大的錯誤還是該做的沒做。 
我想告訴大家,人們總說透過錯誤學習,但我覺得最好是儘量從別人的錯誤裡學習。
不過,在伯克希爾,我們的處事原則是,過去的事就讓它過去。
我有個合夥人,查理•芒格,我們一起合作 40 年了,我們從來沒紅過臉。
我們對很多東西看法不一樣,但是我們不爭不吵。 
我們從來不想已經過去的事。
我們覺得未來有那麼多值得期待的,何必對過去耿耿於懷。
不糾結過去的事,糾結也沒用。
人生只能向前看。 
你們從錯誤裡或許能學到東西,但最重要的是隻投資自己能看懂的生意。
如果你像很多人一樣,跳出了自己的能力圈,聽別人的訊息買了自己毫不瞭解的股票。
犯了這樣的錯,你需要反省,要記得只投資自己能看懂的。 
你做投資決策的時候,就應該對著鏡子,自言自語:
「我要用每股 55 美元的價格買入 100 股通用汽車,理由是……」
自己要買什麼,得對自己負責。
一定要有個理由,說不出來理由,別買。 
是因為別人在和你閒聊時告訴你這隻股票能漲嗎?
這個理由不行。
是因為成交量異動或者走勢圖發出了訊號嗎?
這樣的理由不行。
你的理由,一定是你為什麼要買這個生意。
我們恪守這個原則,這是本•格雷厄姆教我的。
05
Q5:和身處華爾街相比,住在偏遠的小城市有什麼好處?
巴菲特:我在華爾街工作過一兩年,我在東西海岸都有朋友。
我喜歡拜訪他們。每次和他們見面,都能得到一些靈感。 
思考投資的最佳方法還是獨自一人待在房間裡,靜靜地想。
要是這樣不行,別的辦法也都沒用。 
在任何類似市場的環境中,你都很容易受到影響,做出過激的反應。
華爾街是個典型的市場環境。
在華爾街,你覺得每天不做點什麼都不行。 
錢德勒家族花了 2000 美元買下了可口可樂公司,選中了可口可樂這樣的公司,別的什麼都不用做了。
該做的事就是不做別的。
1919 年都不應該賣,但是錢德勒家族後來把他們的股票賣了。 
你該怎麼做呢?
一年找到一個好的投資機會,然後一直持有,等待它的潛力充分釋放出來。 
在一個人們每五分鐘就來回喊報價的環境裡,在一個別人總把各種報告塞到你面前的環境裡,很難做到持有不動。
華爾街靠折騰賺錢。
你靠不折騰賺錢。 
要是在座的各位每天都相互交易自己的投資組合,所有人最後都會破產,所有的錢最後都會進到中間商的口袋裡。 
換個做法,你們都持有一般公司組成的投資組合,50 年裡你們都一動不動,最後你們都會很有錢,你們的券商會破產。
券商就像這樣一個醫生,他讓你換藥的次數越多,他賺的越多。
他要是給你一種藥,把你的病根治了,他只能做成一筆買賣,一筆交易,然後就沒了。
如果他能讓你相信每天換各種藥吃對健康有益,這對他有好處,對賣藥的有好處,你會虧很多錢。
不僅你的身體好不了,還會破財。
任何刺激你瞎折騰的環境,都要遠離。
華爾街無疑就是這樣的環境。 
我回到奧馬哈之後,每半年都去大城市一次。
我每次都列一個清單,把自己要做的事寫下來,比如要調研的公司等等。
這些路費都沒白花,該做完的事,做完了,我就回到奧馬哈思考。
06
Q6請講講您對分散投資的看法?
巴菲特:這個要看情況了。
如果不是職業投資者,不追求透過管理資金實現超額收益率的目標,我覺得應該高度分散。 
我認為 98% ~ 99% 的投資者應該高度分散,但不能頻繁交易。
他們的投資應該和成本極低的指數型基金差不多。
只要持有美國的一部分就可以了。
這樣投資,是相信持有美國的一部分會得到很好的回報,我對這樣的做法毫無異議。
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這麼投資是正路。
但如果想積極參與投資活動,研究公司並主動做投資決策,那就不一樣了。
既然你走上研究公司這條路,既然你決定投入時間和精力把投資做好,我覺得分散投資是大錯特錯的。
那天我在 SunTrust 的時候,說到過這個問題。
要是你真能看懂生意,你擁有的生意不應該超過六個。
要是你能找到六個好生意,就已經足夠分散了,用不著再分散了,而且你能賺很多錢。
我敢保證,你不把錢投到你最看好的那個生意,而是再去做第七個生意,肯定會掉到溝裡。
靠第七個最好的主意發家的人很少,靠最好的主意發家的人很多。 
所以,我說任何人,在資金量一般的情況下,要是對自己要投資的生意確實瞭解。
六個就很多了,換了是我的話,我可能就選三個我最看好的。
我本人不搞分散投資。
我認識的投資比較成功的人,都不搞分散,沃爾特•施洛斯是個例外。
沃爾特的投資非常分散,他什麼東西都買一點。
我說他是挪亞,什麼東西都來兩個。
07
Q7:如果能重新活一次,為了讓生活更幸福,您會怎麼做?
巴菲特:希望我的回答,大家聽了不會覺得不舒服。
要是我重新活一次的話,我只想做一件事,選能活到 120 歲的基因。 
我其實是非常幸運的。
我經常舉一個例子,覺得可能會對各位有啟發,所以花兩分鐘時間講講。 
假設現在是你出生前 24 小時,一個神仙出現了,他說:
「孩子,我看你前途無量,我現在手裡有個難題,我得設計你出生後生活的世界,我覺得太難了,你來設計吧。 
你有 24 小時的時間,社會規則、經濟規則、政府規則,這些都給你設計,你還有你的子孫後代都在這些規則的約束下生活。」 
你問了:「我什麼都能設計?」
神仙說:「對,什麼都能設計。」
你說:「沒什麼附加條件?」 
神仙說:「有一個附加條件。
你不知道自己出生後是黑人還是白人,是富有還是貧窮,是男人還是女人,是身體健壯還是體弱多病,是聰明過人還是頭腦遲鈍。
你知道的就一點,你要從一個裝著 60億個球的桶裡選一個球。」 
我把這個叫孃胎彩票。
你要從這 60 億個球裡選一個,這是你一生之中最重大的決定。
它會決定你是出生在美國還是阿富汗,智商是 130 還是 70。
選出來之後,很多東西都註定了。
你會設計一個怎樣的世界? 
我覺得用這種思維方式可以很好地看待社會問題。
因為你不知道自己會選到哪個球,所以在設計世界的時候,你會希望這個世界能提供大量產品和服務,你希望所有人都能過上好日子。
你會希望這個世界的產品越來越豐富,將來你的子孫後代能越過越好。 
在希望世界能提供大量產品和服務的同時,還要考慮到有的人手氣太差,拿到的球不好,天生不適合這個世界的體系,你希望他們不會被這個世界拋棄。 
我天生非常適合我們現在的這個世界。
我一生下來就具備了分配資金的天賦。
這其實沒什麼了不起的。 
如果我們都被困在荒島上,永遠回不來,我們所有人裡,誰最會種地,誰最有本事。
我再怎麼說我多擅長分配資金,你們也不會理我。 
我趕上了好時候。
蓋茨說,要是我生在幾百萬年前,早成了動物的盤中餐。
他說:「你跑不快,也不會爬樹,什麼都不行,剛生下來就得被吃了。你生在今天是走運。」
既然我運氣這麼好,我就要把自己的天分發揮出來,一輩子都做自己喜歡的事,交自己喜歡的人。
只和自己喜歡的人共事。 
要是有個人讓我倒胃口,但是和他走到一起,我能賺 1 億美元,我仍會斷然拒絕。
這和為了錢而結婚有什麼兩樣?
無論什麼時候,都不能為了錢結婚。
要是已經很有錢了,更不能這樣了,你們說是不是?
我不為了錢而結婚。 
我還是會一如既往地生活,只是不想再買美國航空的股票了!
  ·   END   ·  
視 頻 推 薦
合 作 對 接
尋求報道、商務合作、投融資對接媒體互推、開白、投稿、爆料等……

掃碼新增投資人說運營者微信,備註「商務合作」詳細溝通。


超 級 社 群
【投資人說】正在組建超級投資者社群、超級創業者社群、超級讀者群、超級媒體群等,目前總人數已超1000人。
關注【投資人說】微信公眾號,傳送資訊「進群」,與各行業精英直接交流,共同進步。
旗 下 媒 體
發現在看了嗎,戳下看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