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下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閉幕會,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來源:新華社)
S&T News
近日,中國石化廣州石化氫燃料電池供氫中心擴能改造專案正式投產,每天可生產純度為99.999%的氫氣15噸,年產能力達5100噸,成為我國華南地區最大的氫燃料電池供氫中心。(來源:科技日報)

圖片來源:中國石化
日前,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科研團隊在光電器件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研發出新型手性光電材料,為電致圓偏振光源提供了新思路。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上。(來源:科技日報)
近日,由中國和巴西古生物學家組成的科研團隊,在距今約1.6億年前的中國燕遼生物群發現化石新物種——坎波斯達爾文翼龍,至此,悟空翼龍家族成員已增至3屬6種。相關成果近日線上發表於《巴西科學院院刊》。(來源:中國新聞網)

本次研究發現的坎波斯達爾文翼龍的生態復原圖。Maurilio Oliveira 繪圖
11日,上海科技企業推出新一代人形機器人,這款機器人身高約1.3米,集運動、互動、作業三大核心功能於一體,它不僅能穩定奔跑、上下樓梯,甚至能完成騎腳踏車等高動態動作。(來源:央視新聞)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10日在其官網上釋出公報說,該校研究人員領銜的一項新研究顯示,溫室氣體排放增加將削弱大氣層清理太空垃圾的能力,隨著時間推移,近地軌道承載衛星等飛行器的能力將會下降。(來源:新華社)
《自然·人類行為》最新發表的一篇神經科學論文認為,在現實環境中身體實際的運動和想象中的運動可能使用同樣的大腦神經機制(腦波)驅動。這一發現或有助於人們更好地理解現實世界中的人類記憶。(來源:中國新聞網)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一個國際團隊透過研究遠古微生物化石——疊層石發現,大約27.5億年前,活躍的火山活動和海底地熱活動將大量的銨帶到海洋表層,再透過一些化學作用過程,為微生物提供充足的氮元素。這可能促進了海洋生物進化,推動地球發生“大氧化事件”。(來源:新華社)
11日,重慶動物園對前期救護並康復的4只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進行了科學放歸,併為它們佩戴了微型衛星追蹤器,這也是重慶動物園首次將衛星定位技術應用於猛禽野化放歸。(來源:中國新聞網)
近日,廣州海關對1票申報為“鈷溼法冶煉中間品”的進口貨物取樣送檢並進行固廢屬性鑑別後,確認貨物含有鎳、鈷、錳、鋰等多種元素,來源於廢鋰離子電池處理所得物料,屬於我國禁止進口的洋垃圾,重24.6噸。(來源:海關釋出)
近日,蘇州東沙湖生態公園內的紅色棧橋宛如綢帶飄拂碧波之上,宛如畫卷。(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全國兩會期間,國家衛健委主任雷海潮表示將持續推進“體重管理年”行動。張文宏委員“扎心”記者的影片也讓“減肥”一詞衝上熱搜。如何判斷自己的體重是否合理?如何科學管理體重?請專家科普一下↓↓
編輯:王璠
稽核:張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