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文化地標,不止是摩天大樓和霓虹街巷,還有一座專屬的“故宮”——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簡稱“香港故宮”)!
無需遠赴千里,全球遊客都可以在香港近距離感受故宮文化的獨特魅力,沉浸式體驗歷史的厚重與藝術的璀璨。

圖源:香港旅遊發展局
整體外形借鑑中國傳統器物“上寬下聚,頂虛底實”的美學特點,呈方鼎造型,既凸顯歷史的厚重感,又在現代建築中別具一格。

圖源:圈妹直拍
色彩運用上,以米金色為主調,大氣而優雅,既體現故宮文化的雍容華貴,又具有現代建築的簡潔明快。
同時,正門的“故宮紅”與紫禁城主色調遙相呼應。

圖源:圈妹直拍
內部空間傳承紫禁城中軸線理念,結合香港都市建築風格,將中軸線向上延伸為立體中軸線串聯空間,引導訪客穿梭在九大展廳。
中庭的米黃色天花板採用現代設計手法,對紫禁城屋頂琉璃瓦進行創新演繹,似竹簾輕垂,又似輕紗漫舞,呈現出雅緻飄逸的視覺效果。

紫禁城始建於六百年前,是明清兩代共二十四位皇帝的居所,亦是世界儲存最為完整的木造結構宮殿建築群。

圖源:圈妹直拍
末代皇帝溥儀兼愛中西文化,曾購買大量東方百代公司的唱片,並常用留聲機聆聽京劇和梆子戲:


清代鎛鍾(一種敲擊樂器,用於國家典禮和祭祀)以十二件為一套,對應一年中的十二個月:

清代共有十位皇帝與二十多位皇后在紫禁城中居住。
這個展覽以時間為脈絡,透過三百多件藏品展現宮中人物的一日生活,探索“城內人”的物質與精神世界。

乾隆帝歲朝行樂圖(圖源:圈妹直拍)
清代宮廷大量使用國外進口的
機械鐘錶
,不少鐘錶造型奇特,甚至還有可以奏樂的功能,深受康熙帝喜愛:

圖源: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節慶期間的紫禁城,室內會擺放各種帶有祥瑞圖案且饒有趣味的陳設,大吉葫蘆就是其中一種節慶擺設:

圖源:圈妹直拍





在17-18世紀,紫禁城和凡爾賽宮分別是中法兩國的政治、文化和藝術中心。

主要的展品有:










圖源:大公報

圖源:大公報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