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聯商網呼籲監管即時零售

出品/聯商網
編輯/蔡建楨
近年來,即時零售蓬勃興起,出現了以美團閃購、京東秒送、淘寶閃購等為代表的即時零售品牌聯商網近期收到不少實體商超會員企業的反映,對部分電商平臺發力開展即時零售自營業務,深表憂慮和恐慌。
部分平臺即時零售品牌憑藉其平臺優勢、資本優勢和技術壟斷,透過惡意競爭快速蠶食實體零售業。這種狀況若任其發展,不僅會嚴重破壞市場秩序,更將危及整個實體零售行業的健康發展。
我們懷著對行業健康發展和對市場公平競爭的殷切期盼,特別代表實體商超零售企業發出呼籲,希望市場監管部門重視解決。
01
平臺該不該既做裁判員又做運動員?
最令業內擔憂的是平臺開設的線下超市“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的經營模式。以美團為例,平臺自營的“小象超市”掌握著流量分配、規則制定的絕對權力;作為自營方,又直接參與市場競爭享有絕對的流量、資訊及資源優勢。這種雙重身份使其獲得了其他企業難以企及的不公平優勢。這種經營模式似乎已經背離了平臺應有的中立性原則和服務原則。小象超市之於美團,就如同美團外賣自己去開了一堆諸如“小象奶茶”“小象牛肉麵”“小象披薩”,來和平臺上其他社會餐飲商戶開展直接競爭。
平臺的自營業務直接參與競爭,利用平臺的支配地位,正在構建一個封閉的生態系統,嚴重的資訊不對稱致使實體商超、菜市場、夫妻小店在市場中越來越難以立足。其他企業的經營資料在平臺面前毫無商業機密可言,並且完全可以被惡意利用,精準打擊,嚴重破壞了正常經營,為社會發展帶來不穩定因素。
02
為什麼有這麼多低價套路
另一方面,平臺自營業務又利用資本優勢持續透過肆意的補貼戰擾亂市場價格體系,低價傾銷商品,“全時段動態補貼”“1元秒殺”等營銷手段吸引消費者,造成實體商超、菜市場和夫妻小店的等大量線下實體生存困難,裁員失業,破產倒閉
這種性定價策略表面上讓消費者獲得了短期實惠,實則是在為未來的市場壟斷鋪路。一旦競爭對手被擠出市場,消費者最終將面臨更高的價格和更少的選擇。過去已有大量的實際案例證實這一點。

實體零售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關係到億萬消費者的日常生活和數百萬家庭的生計。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2024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資料顯示2024年上半年樣本企業閉店率同比上升41.7%;商務部《2024年上半年實體零售運營情況通報》便利小店業態門店數量較去年同期減少約4.2萬家,降幅達12.3%。
此外,國家統計局2024年6月《分行業工資資料》顯示,零售業從業人員平均工資較去年同期下降14.8%;智聯招聘《2024生活服務業薪酬趨勢報告》指出,超市/便利店崗位薪酬中位數同比下降16.2%。這些數字背後,是無數個家庭生計的艱難維繫尤其是大量的菜市場和夫妻小店的情況更是如此。
03
市場呼喚公平有序競爭!
我們深知,市場經濟需要創新和競爭,但這種競爭必須是公平的、有序的。當前這種“資本無序擴張、平臺雙重標準”的發展模式,不僅違背了《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的立法精神,更與“防止資本無序擴張”背道而馳。
在此,我們懇請國家市場監管部門能夠高度重視平臺電商即時零售自營的問題,採取切實有效措施規範平臺企業經營行為。建議:明確限制平臺企業同時經營自營業務禁止平臺惡性補貼等不公平競爭行為引導平臺企業公平分配流量資源,不得歧視第三方商家;完善資料共享機制,確保各類市場主體都能獲得必要的資訊支援。
在目前勢態下,單個線下實體零售企業根本無力和超級網路平臺對抗,處於極其無奈被動之中。我們呼籲,國家有關部門關注重視即時零售有效監管平臺自營規範惡意低價競爭,構建一個更加公平、健康的市場環境,促進中國零售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歡迎關注聯商網影片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