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對華貿易戰升級蘋果為何難將iPhone“遷美”?

↓↓點選底部閱讀原文直達天河大賭場
https://www.skyriver.com/promotions
↑↑點選獲取超值折扣↑↑
特朗普政府揮舞關稅大棒,誓將中國製造的蘋果iPhone趕回美國本土。然而,即便對華關稅已飆升至145%,這一願景仍如空中樓閣,難以落地。矽谷巨頭蘋果自18年前首款iPhone問世以來,始終依賴中國供應鏈,如今面對複雜的經濟現實與生產瓶頸,國內製造的誘因寥寥。專家直言:與其說這是特朗普的“製造業復興夢”,不如說是蘋果利潤與消費者錢包的雙重噩夢。
據美聯社報道,韋德布什證券分析師丹·艾夫斯(Dan Ives)毫不客氣地潑冷水:“在美國生產iPhone壓根兒行不通。”他估算,目前在中國或印度生產的iPhone均價1000美元,若轉至美國,價格將暴漲至3000美元以上,足以讓蘋果旗艦產品銷量崩盤。原因顯而易見:蘋果自上世紀90年代在中國構建的供應鏈網路盤根錯節,若在美國新建工廠,耗時數年、耗資數十億美元不說,還將面對勞動力短缺與成本激增的致命一擊。艾夫斯斷言,即便強行推進,最早也要到2028年才能實現,“價格飆升幅度之大,令人難以想象。”
特朗普自4月2日起加碼對華關稅,蘋果股價應聲下跌近20%,市值蒸發6000億美元。外界普遍預期,若關稅持續,蘋果終將提價以轉嫁成本,其在中國、印度等地密集佈局的供應鏈已成貿易戰靶心。然而,蘋果迄今未公開回應。週三,記者請求置評未果,但5月1日的財報電話會議上,執行長蒂姆·庫克(Tim Cook)或難逃分析師追問。
蘋果並非全無緩衝餘地。弗雷斯特研究分析師迪潘詹·查特吉(Dipanjan Chatterjee)指出,蘋果服務業務——包括訂閱與生態收入——去年創收960億美元,且未受關稅波及。這塊“金礦”賦予蘋果短期內吸收成本上漲的能力,“至少暫時不會傷及筋骨。”但若關稅長期壓頂,利潤率承壓過重,消費者恐難逃掏腰包的命運。

特朗普政府信心滿滿。商務部長霍華德·勒特尼克(Howard Lutnick)4月6日在CBS節目中預言,關稅將迫使“數百萬雙手擰螺絲”的製造業迴流美國。白宮新聞秘書卡羅琳·萊維特(Karoline Levitt)則拿蘋果2月承諾的5000億美元投資與2萬就業崗位說事,稱“這表明蘋果相信美國能做到。”然而,這筆投資瞄準的是休斯頓資料中心與人工智慧,與iPhone製造風馬牛不相及。蘋果早在2013年就在得州組裝Mac電腦,2019年庫克帶特朗普參觀時,後者還曾搶功宣稱“我開啟了這個大廠”——實則那是奧巴馬時期的專案。
回顧特朗普首任期,他也曾施壓蘋果回遷,卻以豁免iPhone關稅收場。當時,蘋果承諾投資3500億美元,並逐步將部分iPhone生產遷至印度,其他產品轉至越南。如今,庫克2017年在華會議上的表態仍如警鐘:“美國召集工具工程師開會,怕是連一屋子都裝不滿;中國卻能填滿幾個足球場。”技術工人匱乏、生產成本高企,美國製造的iPhone夢,始終是特朗普的一廂情願。
這場貿易戰,蘋果進退維谷。遷廠美國,成本翻倍、銷量堪憂;留在海外,關稅重壓、利潤告急。特朗普揮舞的“美國優先”大旗,能否撼動蘋果的全球佈局?答案或許藏在庫克5月的沉默中,也埋在消費者不願開啟的錢包裡。
<
  精選 · 推薦  
>

美國唯一上榜!入選全球最佳25個海灘
華裔男子駕車肇事後疑似已潛逃回中國

海關官員涉嫌長期受賄放行偷渡者
Rhythm Media
掃碼關注我們
格律傳媒 
做有格調的傳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