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今日(2月7日)發稿,《哪吒2:魔童鬧海》即時總票房已經超過65億,創下了中國影史票房紀錄。專業平臺預測這一數字最終會超100億元。
和五年前一樣,45歲的導演餃子依舊不習慣各種路演和拋頭露面,接受媒體採訪時,影迷們一眼就看到了他兩鬢的白髮。

“這些年白頭髮的確變多了,但也不會刻意去管,反正人都會老。”
“能一直做自己喜歡的事,就足夠幸運了。如果不幹這事兒,我的生命可能衰敗得更快。”
餃子本身就是個哪吒性格的人,越難的事兒越要死磕。這一根根白髮,每根都代表著為劇本和鏡頭特效熬的大夜。
《哪吒2》團隊多達4000人,每個都是國內動畫界的頂尖精英。但動畫師們沒有經過專業表演的訓練,餃子就自己把想法演出來,讓動畫師照著畫。
全片百分之七十的內容他都演過,這些角色跟了自己10年,前世今生都烙在餃子腦海中。
餃子的十年,以及“小哪吒”的十年,就是這十年裡中國動畫電影崛起的縮影。

棄文從畫,啃老三年
餃子從小就想當漫畫家,但他也明白漫畫養不活自己。
小時候,他父母都在醫院工作,高考就順理成章報了醫學專業,進入華西醫科大學藥學院讀書。
大三時,他在朋友推薦下接觸了三維軟體MAYA,對做動畫有了濃厚興趣,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棄醫從動畫成了命中註定。大學畢業後,餃子在一家廣告公司上了一年班,同時業餘時間做自己的動畫作品,遲遲沒有進展。
他乾脆辭了工作,回家專心創作。也就是後來粉絲們熟悉的“啃老三年”故事。
餃子剛工作沒多久父親就去世了,家裡唯一的收入只有母親每個月1000多塊退休金。
從《哪吒》的故事裡,其實能看出餃子對於父母深深的愛。後來他說,因為媽媽足夠了解自己,知道他不至於稀裡糊塗到心裡完全沒譜就把工作辭了。
有著這樣的信任,媽媽陪他在家裡熬了三年零八個月。2009年,餃子用一臺破電腦和MAYA軟體,獨自一人做出了16分鐘的原創動畫短片《打,打個大西瓜》。

很快,短片就在網上突破了千萬點選,獲得國內外30多個動畫專業獎項,2010年柏林國際短片電影節上,餃子獲得國際競賽單元“評委會特別獎”。
餃子開了自己的工作室,當時他的外號還是“餃克力”,工作室圖示上是個大大的半圓象徵著笑臉,代表著他希望大家看到自己作品時都能開心大笑。

但接下來的日子依然艱難,那時的中國院線的動畫片還被迪士尼、皮克斯、夢工廠佔據,人們愛看的是《功夫熊貓》,提起國產動畫,似乎是低幼、質量粗糙的代名詞。
整個行業都在等,等一個能賺錢的例子,五年後,機會終於來了。

打江山易,守江山難
2015年,《大聖歸來》可以看做是新世紀中國動畫電影崛起的起點——三天破億,全網火爆破圈,最受收穫9,56億票房,成就了商業奇蹟。

同一年,彩條屋影業正式成立,脫胎於光線傳媒剛組建不久的動畫部。
餃子接到了彩條屋CEO易巧的電話,說6年前自己的那部《打,打個大西瓜》給對方留下了深刻印象。
隨後兩人在成都見面,促膝長談。餃子那時為了養活公司還在做外包專案,易巧建議他通通推掉。
“我們用三到五年,來認真做一件事情,成了就成,不成我們也努力過了。我來保證你公司三年內的運營,不用擔心明天沒錢發工資,專案的費用我也保證不會半路砍掉……”
就這樣,餃子開始籌備哪吒的故事,從封神故事中提煉靈感,一連五年悶頭籌備,光劇本就改了60多版。

餃子的死磕,很快就在圈內出了名。片中有場申公豹變身的特效畫面,餃子找的外包公司特效師苦熬兩個月達不到效果,幾近崩潰,最終跳槽。
餃子無奈找了新的特效公司,沒想到就是特效師的新東家。外包老闆聽說此事,又和特效師說:“聽說你做這個鏡頭已經有心得了,那還是交給你來!”
無奈,這位特效師最終花了幾個月,終於完成了片中幾秒的鏡頭。
無數個這樣的環節套在一起,《哪吒1》上映時間從原定的五月拖到七月,餃子自己天天熬到凌晨四五點。

終於,2019年小哪吒憑藉50億票房創下國產動畫電影紀錄。
那是里程碑式的一年,除了哪吒之外還有《白蛇:緣起》這樣的現象級作品,國產動畫全年71億,在動畫電影總票房中佔比62%,首次超過進口動畫。
前作打江山越成功,意味著守江山越難。
彩條屋總裁王競,也是本次《哪吒2》的總製片人和故事創作者之一。在上映前,她明顯感覺到團隊的焦慮,
“觀眾帶著120分的期待來看,我們能不能承載住大家的期待?”

包括主創在內的很多人還是不敢盲目樂觀,主要原因在於,過去一年的中國電影市場實在太慘淡了。動畫電影集體低迷,《雄獅少年2》《大雨》《落凡塵》等幾部備受期待的新作都未及預期。
這樣的低迷一直持續到今年開年,元旦檔三天票房僅3.05億。
對於外界來說,人們幾乎沒有任何理由相信《哪吒2》會爆,唯一能參考的定量只有前作《哪吒1》的好質量。

4000精英鑽進煉丹爐
相比一家“做動畫的公司”,外界更傾向於將彩條屋看做投資公司,向旗下數十個動畫廠牌和工作室輸血,養活了一條屬於自己的完整產業鏈。
但這還不夠,《哪吒1》片尾100多家公司的名字,其中大量外包團隊,這在易巧看來並不光彩。
“這不是件值得驕傲的事,我反而覺得悲哀,因為這意味著(中國動畫)產業不完善,只能用人海戰術,用不專業的方式合作。”

餃子在正式做電影之前,就是在成都做動畫外包,他明白雙方的視角和訴求。
在製作《哪吒2》時,他曾試圖找一些國際團隊來幫助完成重點鏡頭,但對方交出的作業效果非常不理想,甚至有些敷衍。最後,還是交給中國團隊推倒重來,死磕出了想要的結果。
其中,中外文化差異也是一大原因。
執行製片人陳喆舉例:比如要畫金箍棒,中國團隊都知道是什麼,但外國團隊還得從頭解釋《西遊記》和孫悟空。
餃子說,這恰恰是中國動畫電影的核心所在,中國文化走向世界,在於劇本、故事、角色等核心內容,這些恰恰都是無法外包的東西。

2020年,易巧離開彩條屋,加入《大聖歸來》導演田曉鵬的十月文化。臨走前留下一封個人信:我們應該花更多5年,打磨好作品。
《哪吒2》身上,能感受到中國動畫在這五年裡的進步——相比前作全片1800個鏡頭,《哪吒2》全片達到2400個鏡頭,其中特效鏡頭就超過1900個。
從整體體量來看,《哪吒2》是《哪吒1》的五倍。餃子為特效難度定了S、A、B、C、D五個分級,前作中最難的“火蓮花”特效,放在續集裡只能算B檔。
《哪吒2》裡達到S級的鏡頭超過30個,包括剔骨削肉、洪流對戰、煉化龍宮等多場戲。前作中礙於硬體水平無法實現的海水製作,如今也被攻克。
片中百萬妖獸每人都綁著鐵鏈,在大場面打鬥過程中極易穿幫,執行製片人陳江暢都快哭了:“這個鐵鏈一加上,週期都保不住!”還想了個讓鎖鏈隱形的設定。

餃子卻打死不讓步,“鐵鏈和龍族妖族的整體塑造規則有關,緊密關聯著主題,後面有場重頭戲鎖鏈會被瞬間解開,如果前面就隱去了,那後面戲的效果就弱了。”
他彷彿帶著4000人的團隊一同鑽進了煉丹爐裡,動畫人能力的邊界在一次次挑戰困難中被打破,踮著腳使勁夠原本達不到的高度,中國動畫的技術水平就這樣慢慢上了新臺階。
《哪吒2》團隊被夥伴們比作奧運村,這裡集結了國內最頂尖的這批動畫人。
這個圈子本來就不大,每個人都會在裡面遇到前同事、前老闆,並非營銷號語境的“某某動畫全組來《哪吒》幫忙了”的簡單故事。

就在兩年前,光線傳媒老闆王長田發言說:期望《哪吒2》能帶領中國電影票房進入70億時代。
都沒人相信,粉絲恨不得趕緊捂他嘴:“老王別毒奶了,能追平就不錯了!”
到了去年6月,王長田在北影講課,收斂不少:“《哪吒2》我個人估計肯定50億起。”末了補了一句:“它有機會創造一個新的票房紀錄。”
依然是一堆人不信:《流浪地球》那般浩蕩聲勢,續集也沒追上前作,你個動畫電影還想創紀錄?
到了現在,影迷們還是在“罵”他。
這回是怪他,為啥不早多爭取點排片率,“否則早就破百億啦!”

文、編輯:Cardi C
部分資料來自中國新聞週刊、央視新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特別企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