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防長驚爆:中國20分鐘能滅美國所有航母!

"中國能在20分鐘內摧毀美軍所有航母!"這句話不是中國網友的調侃,而是美國現任國防部長勞埃德·赫格塞斯親口說出的"震撼宣言"。
4月24日,當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張曉剛被問及對此言論的看法時,那句"希望美方不要有受迫害妄想症"的回應,瞬間點燃了全球軍事觀察家的熱議。
細究這個爆炸性言論的來龍去脈,事情要追溯到去年11月。當時還是候任防長的赫格塞斯在接受《防務新聞》專訪時,突然丟擲一組驚悚資料:"如果中國的15枚高超音速導彈可以在衝突的前20分鐘內摧毀我們的10艘航母,那會是什麼樣子?"更令人震驚的是他補充的細節:"我們在五角大樓進行的每一場戰爭兵推中都輸給了中國。"
一、從"無敵神話"到"移動棺材",中國如何打造"航母殺手鐧"
曾幾何時,美國航母是無可爭議的海上霸主。二戰期間,太平洋上的航母對決決定了戰爭走向;冷戰時期,美國憑藉11艘超級航母構建起全球打擊體系。1996年臺海危機時,"獨立號"和"尼米茲號"航母戰鬥群逼近中國沿海,那種戰略威懾至今令人記憶猶新。
但歷史的天平正在傾斜。五角大樓2023年《中國軍力報告》顯示,解放軍已經建立起全球最完善的反航母作戰體系:東風-21D(射程1500公里);東風-26(射程4000公里);東風-17高超音速導彈(速度超5馬赫);鷹擊-18/21系列反艦導彈;轟-6N空射彈道導彈。
軍事專家李傑透露:"這套體系的可怕之處在於多維度、多波次的飽和攻擊能力。當東風-17以'水漂彈道'突破攔截,配合鷹擊-21的俯衝攻擊,現有艦載防禦系統根本無力招架。"
在最近的中國海軍節開放日上,官方展板對鷹擊-18A的介紹引發專業軍迷熱議。這款採用垂直髮射的超音速反艦導彈,專門針對"阿利·伯克"級驅逐艦設計,其"很高的突防機率和命中率"的表述,暗示著美軍宙斯盾系統已非銅牆鐵壁。
但真正的"大殺器"是東風-26。這款射程覆蓋關島的導彈採用"錢學森彈道",再入大氣層時能進行蛇形機動。美國海軍研究所報告顯示,其末端速度高達18馬赫,從發射到命中4000公里外目標僅需12分鐘。
更令西方震驚的是2021年8月的"南海試射"。當時中國從不同方位向移動靶船齊射多枚導彈,形成"天羅地網"式打擊。前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斯承認:"這種協同打擊模式,理論上可以癱瘓整個航母戰鬥群。"

二、美國的掙扎,從"分散式作戰"到"無人機蜂群"
面對中國構築的"反介入/區域拒止"體系,五角大樓近年提出"分散式作戰"概念,試圖將大型艦艇分散部署。
但軍事科學院研究員趙小卓指出:"在西太平洋特定地理環境下,美軍艦艇的機動空間極為有限。"
赫格塞斯抱怨的武器採購拖延問題確實觸目驚心:AGM-183A高超音速導彈專案下馬;"標準-6"攔截彈量產延遲;新一代航母電磁彈射故障頻發。
相比之下,中國在2022年就部署了至少300枚高超音速導彈。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報告承認:"中國反艦導彈的年產量已超美國十年儲備總量。"
英國皇家聯合軍種研究所最新報告指出:"到2030年,西太平洋將形成2000公里範圍的'航母禁區'。"這意味著美國航母必須退至關島以東才能確保安全,其艦載機的作戰半徑將無法覆蓋臺海等熱點區域。
但中國的戰略遠不止於此。隨著福建艦電磁彈射技術突破,配合殲-35隱身艦載機和空警-600預警機,解放軍正在構建"以陸制海"與"以海制海"相結合的新型海權體系。
正如軍事專家羅援所言:"未來戰爭是體系對抗,單獨談論航母或導彈都已過時。"
三、新海權時代:實力才是最好的"清醒劑"
回看赫格塞斯的"20分鐘"言論,其價值不在於數字是否精確,而折射出美國戰略界的集體焦慮。

當五角大樓連續18次兵推都敗給"中國劇本"時,那種"航母神話"崩塌的震撼,比任何宣傳都更具說服力。
但張曉剛發言人的回應也意味深長。中國發展防禦性武器從來不是為了"摧毀誰",而是要打破某些國家"航母開到誰家門口誰就必須屈服"的霸權邏輯。
當美國抱怨"中國武器太先進"時,或許更該反思:為什麼自己的航母總想著到別人家門口耀武揚威?
在這個百年變局的關鍵時刻,西太平洋正在上演一齣"矛與盾"的世紀博弈。
而歷史終將證明:真正維護和平的,從來不是堅船利炮的威懾,而是相互尊重的智慧。當美國學會用平等眼光看待中國時,所謂的"20分鐘恐慌症",自然就會不藥而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