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說餘華姜文孔明都很老登”

最近出現了一種新文藝。
它叫老登文學和老登電影,顧名思義就在這兩個領域裡亮瞎眾人眼睛。
文學上,一位博主在豆瓣發起了一場關於“老登文學”的票選活動。
最後榜單裡面賈平凹、弗洛伊德、馮唐位居前三。
很多人想不通,馮唐怎麼能和諾獎得主納博科夫並列呢?
電影上,更有爭議。
有人也列了一張“十二道登味”的片單,裡面《綠皮書》《教父》《讓子彈飛》赫然在列。
看到這裡你一定特別像知道啥是老登,啥是老登文學啊。
所謂“老登”是東北方言,指一些不正經的老年男人,愛說教,愛意淫,又一事無成,特別是那方面不行。
這麼一個物化女性的群體,竟能用兩字概括,很多博主欣喜若狂。
頗有一種“天不生老登文學,萬古如長夜”之感。
接著,被震撼到的博主,像找茬一樣打開了新世界,要把男性視角作品批倒批臭。
不留餘地。
於是,一切文藝可以老登化。
《教父》是1972年的作品了,拍的是紐約幾個黑手黨家族矛盾激化的過程,實際上講的是家庭責任,男人的犧牲和成長。但因為是幫派背景,裡面缺少臺詞多的女性。
按網友的看法,這還不老登電影啊?
《綠皮書》這部電影夠新,夠政治正確了吧,而且一開始幾乎只有男主的妻子是“正派”,因為她不歧視黑人。
可按網友的看法,全程是白男和黑男的二三事,這還不老登啊?
所以時間根本不是“老登化”的藉口。
接著,不是全部女性都深明大義也不行。
《水滸傳》《三國演義》裡面有很多女性形象都聰慧過人、德才兼備,結果不知不覺成了老登文學。
比女作家寫的還細膩了的,行嗎?
不。即使你茨威格寫了《一封陌生女人的來信》,但因為你是男的,還不骨子裡“老登基因”啊。
再來一個,隔三差五現實裡,為男女平權做貢獻的思想家福柯,也很難不被扣上帽子。
更別說只有男男對話,距今1400年前的《出師表》了。
至於美術方面,網友直接爆料,“玩美術的男的,有幾個不登。”
(《女史箴圖》距今已有1600多年)
至於動漫方面,網友怒斥,“日漫提名有登味的不如提名沒登味的。”
表面看,老登文學是一種批判視角。
實際上到這裡已經是純粹的立場判斷了,而且照網友的說法,你不搶佔,就被對方搶去了,所以古今中外,什麼領域能涉獵就涉獵。
那咱就別放過李宗盛和趙雷,他們嚴重物化女性。
也別放過周樹人。
就算他們文學作品裡沒問題,但是網上傳的段子說明他們不把女人捧心裡,那他們就是剝削女性。
最抽象的要屬太宰治。
前兩年他的作品被譽為時尚單品,現在淪為老登榜常客了。
這時候拯救地球,做點正能量的事,都無法倖免。
既然如此,最後恐怕不以人類為主角的作品,也會被罵。
就像網友段子裡寫的:
“《寶寶巴士奇妙救援隊》是關於動物的動畫片,但寶寶這個詞可以指代人類後代幼態風格,把女性的生育痛苦消解了,儘管作品中沒有人類的出現,但無法消除背後作者男凝的意識形態。”
那他們說得對嗎?
從邏輯上,有幾個不合理之處。
一個是不關注時代背景,一味去打倒。
遠的不說,近點的周星馳電影。
他的巔峰是1990年至2005年這十五年,而這至少20年前的事了。
那時候香港和內地在愛情觀上都非常開放,一個扎心真相就是,八九十年代的愛情觀絕大多數是“戀愛腦”,很少有人不相信愛情。
再加上娛樂比較少,觀念不夠文明,那茶餘飯後黃段子自然滿天飛了,這種情況下,就可能寫出一個個“性緣腦”角色。
但我們就因此把三十年前上映的《唐伯虎點秋香》說成是辱女了嗎?
仔細一看,裡面的女性往往可以成長起來,有自己獨立的一面,又或者對愛情有見解——哪怕這種見解在如今看來不合理。
但至少保證男女主雙方有一個比較深刻的互動認識過程。
秋香不斷認識到唐伯虎的好;
紫霞最後見識到了至尊寶的內心;
李雪琴遇到了凌凌漆的真誠。
……
大結局時,愛情價值昇華主題。
而且,沒有金錢味,沒有門當戶對的家族聯姻,有的就是簡簡單單的——愛情需要理由嗎?
除了主角外,女性配角也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為此還有一個詞叫星女郎。
那你能說周星馳電影真的物化女性嗎?
社會在進步,時代在發展,一味用現在的眼光苛責過去,倒有可能不客觀。
甚至於和之前數落《好東西》是小妞電影的那幫人沒什麼區別。
另一個是斷章取義。
作為女粉最多的傳統作家餘華,被罵經典的老登文學代表。
結果拿出來的段落是這樣的,粗看覺得作者竟然寫一位女性“多下流”。
實際上,餘華在這裡的意思是,女性很無助,被孤立,所以最後馮玉青出走。
這符合現實情況,現實裡不是女性隨隨便便成為大女主的,很多女性邁出了獨立的第一步就是逃離家鄉。
諾獎女得主愛麗絲·門羅甚至有代表作的名字就叫“逃離”。
這些經典作品裡的設定,也不是告訴我們主角有多苦,有多思想侷限性,而是要讓我們重視小說情節和人物成長。
還有一個是無限擴大化。
電影評論界曾有一個評價維度:貝氏測試。
現在卻變成了,必須有數不清的女性角色,女性角色基本得是大女主形象,可全部這樣的設定時,怎麼可能存在“小女生”角色呢,那還怎麼進行創作?
可有的網友偏偏覺得大眾口味有問題。
雖說豆瓣電影TOP250沒辦法做到部部傑出,但它至少代表了大眾的電影審美,代表了大量女性的口味共識。
這時候你說這個標準不對,是不是反倒無視正常女性的觀影需求了呢?
好了,你說女觀眾女讀者很正常,你只不過想借助魯迅的“開天窗”理論,倒逼創作者生態改善一下。
以諾貝爾文學獎為例,自2013年以來共12位得主,女性佔一半;布克獎裡女性得主佔到了1/3。
除了質量,還有數量。
在20世紀70年代,美國出版的新書中不到五分之一是由女性書寫的。到了2020年,超過一半的新書(從數量上來說),由女性作家創作,到了2021年,女性創作的書籍在銷量上首次超過了男性,也就是說女性不僅比男性更加多產。
也就是說文學世界近些年來特別鼓勵女性發聲。
電影世界就明顯了。
歐美政治正確到那樣地步的,我們就不說了。在我國,如今也有許許多多女性主義的電影出圈。
今年以來,一系列聚焦女性成長的電影在口碑和票房上表現出色,如《熱辣滾燙》《出走的決心》等。
所以文藝圈裡女性主義的崛起是不可抵擋的現實,至於這種現象的原因也確實和現代化有關。
大家意識到,男性無論怎麼寫女性都寫不到位;而且女性的藝術貢獻一點也不低。
甚至有時候需要批評一下男性視角,來恢復女性創作者本該有的地位。
我想一般人也理解這個前因後果。
但現在的問題是,
什麼都放進去老登文學裡,一開始可以理解為反叛和消解權威,但後來明顯矯枉過正了:
但凡寫點有男有女的愛情情節,就被罵物化女性;
但凡拍點女性貌美的身材鏡頭,就被罵凝視女性。
那未來還能創作什麼?

以偏概全地打倒一切確實容易,容易到同行相殘了。
就像老登文學榜單這事裡的一個彩蛋。
榜單裡包含了女作家杜拉斯寫的《情人》。
同組的人發帖表示不服,你不能把女作家跟男作家放一塊批評,而且你曲解了這本小說,不管時代侷限性胡亂攻擊。
說著說著發起者破防了。
兩人互相較勁了起來。
“你可以說我夾帶私貨,但你不能無視我對於不平等的社會結構的揭露。”
“”你可以罵我沒文化,但你在批判男作家時帶上女作家,是不是立場也有問題呢?”
這下,反老登不絕對,就變成了絕對不反老登了。
他們唯一的共識是,那個時代沒什麼像樣的女權運動。
其實,《情人》出版於1984年,那個年代恰恰是英國女權運動的小高峰。
這個網路鬧劇也告訴我們,老登文學的門檻挺高的。
既要讀過文學;也要了解歷史;再要有基本邏輯。
不然只是像在罵街。
但不幸的是,有的人從來不在乎,在乎了誰還當噴子呢?
-END-
搞了個知識星球,名字叫【雷叔講世界】。
最近主要在分享一些投資炒股的思考。
還會有房產投資、旅遊攻略、一些不太方便發的文章,或者怎麼做自媒體等等。
現在發了一些專欄文章,都是公眾號不會發的,現在進去都能看:
總之大家有興趣的可以過來玩。
群裡現在已經有750個小夥伴了,大家沒事可以當成個論壇扯扯淡也不錯。
我們已經拉了很多微信群了,還會線下組織吃飯、打網球等活動。
歡迎加入來扯淡聊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