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02

本文字數:2548,閱讀時長大約5分鐘
導讀:不動產統一登記旨在保護權益、保障交易安全、便民利民,堅持依申請登記、屬地登記、一體登記、連續登記原則,著重“保護私權”。
作者 | 第一財經 章軻
“一窗受理”“網際網路+不動產登記”“交房即交證”“帶押過戶”“跨省通辦”……截至目前,我國已建立起從城市房屋到農村宅基地,從不動產到自然資源,覆蓋所有國土空間、涵蓋所有不動產物權的中國特色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
3月1日,在江蘇省徐州市舉辦的《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施行暨全國首本不動產權證書頒發十週年現場活動上,自然資源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不動產登記從“分散”到“統一”,從“紙質證書”到“電子證照”,服務各行各業、造福千家萬戶,實現了從量變到質變的跨越式發展,有效服務和支撐了經濟社會發展,自然資源部門將持續提升登記規範化和便利度。
不動產統一登記旨在保護權益、保障交易安全、便民利民,堅持依申請登記、屬地登記、一體登記、連續登記原則,著重“保護私權”。
十年前的3月1日,《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正式施行,江蘇省徐州市發出全國第一本不動產權證書,這標誌著我國不動產登記從分散走向統一的歷史性跨越。自然資源部公佈的統計資料顯示,截至目前,全國累計已有2200市縣實施“交地、交房即交證”改革,惠及1800萬群眾;近2100個市縣開通“帶押過戶”業務,累計辦理“帶押過戶”40多萬件,累計涉及賣方抵押金額(過橋資金)6000多億元;累計773個重點區域實現自然資源登記簿“上戶口”,涉及25個省份,覆蓋國家公園等自然保護地、國家重點林區、水流、溼地、森林、無居民海島、探明儲量的礦產資源等自然生態空間和自然資源。
自然資源部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局介紹,目前全國有3000多個大廳、4萬多個視窗、近11萬登記人員。全國已全面實施不動產登記、交易和繳稅“一窗受理、並行辦理”,推進“網際網路+不動產登記”和“跨省通辦”“全程網辦”,一般登記和抵押登記辦理時間從30個工作日全面壓縮至5個工作日內,登記財產指標在世行營商環境評價排名穩定居於全球前30名。
第一財經記者從自然資源部瞭解到,近年來,各地在最佳化不動產登記辦理流程、加快推進“網際網路+不動產登記”、提升登記資訊查詢便利度等方面不斷探索,收效明顯。
北京市設定綜合視窗,辦理不動產轉移登記、繳納稅款和登記費以及領取證書全流程業務,實現“一窗受理、內部流轉、及時辦結、同窗出證”。
上海市推行不動產登記“一窗通辦、同窗出證”,並持續深化登記、交易、納稅協同,推出不動產登記“稅費同繳”,將不動產登記費及所涉稅費合併為一筆訂單支付;精簡申請材料,實現不動產登記、交易、納稅資訊採集“三表合一”。
重慶市登記系統與住建、稅務業務系統互聯、資訊互通,全市啟用電子籤批屏、全面推廣電子材料,稅務系統自動核查登記資訊、核算繳稅金額,收取稅費後推送完稅資訊,登記機構當場登簿、繕發證書。
廣州市設定企業專窗,實現涉企存量房轉移登記等業務“1窗1人1套資料1個環節辦結”;設立綜合視窗,實現個人不動產交易+繳稅+登記“一窗辦”“不動產登記+N”服務“聯合辦”、不同型別登記業務“組合辦”。

圖為3月1日蘇皖魯豫省際交界地區不動產登記“跨省通辦”合作框架協議簽約儀式現場。攝影/倪銘
在不動產登記“跨省通辦”、解決企業和個人異地辦事“多地跑”“折返跑”等難題方面也取得實效。截至目前,全國所有市縣均實現了商品房預售和抵押涉及的預告登記、登記資料查詢、抵押登記三項業務“跨省通辦”。
此外,浙江義烏建立了全業務覆蓋、全流程網辦、全地域通辦、全天候申請、無線下流程、無紙化管理“四全兩無”的“網際網路+不動產登記”新模式;山東濟南打造“雲登記”服務理念,建設集“雲諮詢、雲指導、雲見證”為一體的不動產登記“雲櫃檯”諮詢受理服務平臺,提供一對一影片幫辦及影片見證受理和全天候“智慧+人工”諮詢服務,為企業群眾提供7*24小時“一站式”數字化辦事體驗。
不動產登記資訊查詢是企業和個人在不動產買賣等活動中的重要基礎性支撐,查詢結果也廣泛應用於抵押貸款、教育入學等多種社會化場景。北京、上海透過人臉識別、“網際網路+”等技術手段,全面推進登記資訊網上查詢、自助查詢,豐富查詢內容,增加了非居住非自然人房屋權利人資訊;整合不動產登記、權利限制、企業經營狀況、欠稅、公共事業繳費等資訊,實現盡職調查線上“一站式”查詢。
重慶探索權利人線上授權查詢服務。廣東全省上線不動產登記資訊“以圖查房”功能,向全省自然人、法人及非法人組織提供不動產登記資訊及地籍圖視覺化查詢服務,資訊查詢更加便捷、直觀、全面。廣州市實行與教育、公安等多部門資訊共享,實現登記資訊在入戶、入學等場景“能用就用”。
自然資源部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局介紹,專案建設全生命週期登記服務,給企業帶來便利。多地主動向前延伸不動產登記服務,透過強化資訊共享與業務協同,在專案供地階段實現“交地即交證”;在土地轉讓階段實現“成交即交證”;在專案竣工階段實現首次登記“竣工即交證”和商品房分戶“交房即交證”;有抵押融資需求的,合併辦理抵押權登出、新抵押權設立、抵押權變更等,實現“抵押即交證”。
不動產登記“帶押過戶”改革可以避免企業和個人支付過橋資金,降低融資難度和制度性交易成本,激發市場活力。自然資源部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局介紹,此項改革由省會城市及計劃單列市、同一銀行金融機構、住宅樓不動產先行,逐步向其他市縣、跨銀行業金融機構、工業及商業等型別不動產拓展“帶押過戶”服務。
浙江以“不動產登記+金融信貸”全省總對總多跨協同機制為基礎,加快多部門系統貫通、資料共享和業務協同,開展“帶押過戶”;成都探索推出存量房“帶押過戶”“套餐式”登記新模式,提供多種登記型別組合,滿足各類申請主體需求;江蘇、浙江、重慶、濟南、深圳等地引入預告登記,銀行根據預告登記結果審批、發放貸款,進一步保障交易安全。截至目前,全國近2100個市縣開通“帶押過戶”業務,累計辦理“帶押過戶”40多萬件,累計涉及賣方抵押金額(過橋資金)6000多億元。
微信編輯 | 夏木
推薦閱讀
“非常強勁”!中國霸榜,取代韓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