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電器被誤傳“解散”,一場烏龍事件背後的“外企之變”

前不久,一條關於外資企業的訊息登上了社交媒體的熱搜,稱“日本國民品牌松下官宣重大重組計劃,松下控股將解散其家電子公司松下電器,並將退出電視機業務。”
然而,這其實是一場由誤讀引發的烏龍事件。
2 月 4 日,松下控股株式會社召開關於未來集團經營改革的說明會,隨後出現一些關於松下公司名稱及品牌使用方面易引發誤解的報道。松下方面迅速澄清,這是一次為 “實現根本性的收益結構變革”的組織結構調整,並非 “解散” 或 “退出”,而是為了應對變化、謀求更大發展。
松下官方解釋稱,此次公佈的內容,是對松下控股旗下負責家用電器、住宅裝置以及面向店鋪和辦公室商品與服務的單一法人 “松下電器株式會社” 進行重組,並非解散松下集團。針對電視機業務,只是將所有可能性納入考量範圍進行研討,包括出售或退出等相關事宜,均未作出任何決定。
作為在1978年就被邀請入華、1979年以技術引進的方式進入中國、1987年來華投資建廠的老牌外企,松下電器是中國人最早接觸也是最為熟悉的外資品牌之一,這場烏龍事件之所以被高度關注、廣泛傳播,恰恰揭開了松下電器長期以來被中國消費者偏愛的冰山一角。隱藏在冰山之下的,是松下電器憑藉過硬品質贏得的消費者口碑、穩固的信任,更是其不容小覷的巨大品牌影響力。
在眾多外資企業中,面對中國市場的不斷變化,松下始終是感知、反應、應對最快的一批。2008年至2018年間,松下在中國的業績增長速度停滯不前,而在一系列的變革措施之後,松下重振了自己的在華事業,堪稱外企榜樣。
善於“維新”的百年基因
松下之所以能夠不斷透過改革,應對中國市場變化,離不開其一直以來“勇於改革”“善於改革”的企業基因。
作為一家如此體量的“百年老字號”,松下長期旺盛的生命力,既源自堅守“企業是社會的公器”的初心,更源自每一次隨時代發展而變的自我革新。松下集團創始人松下幸之助被後世稱為“經營之神”,在他眾多的經營理念中,有一條流傳最為廣泛,那就是“日日新”。事實也的確如此,在松下的發展歷程中,它總能在歷史轉折中,做出那個相對更勇敢的選擇。
松下集團創始人松下幸之助

20世紀50年代,隨著日本經濟的復甦,市場對電器多樣化的需求愈發強烈。松下果斷從單一的電器產品製造商轉型為多元化企業,開始生產收音機、電視機、洗衣機等多種家電產品。這一轉型使松下迅速佔領了日本國內市場,併為國際化奠定了基礎。80年代,全球化競爭加劇,品牌形象和技術創新成為關鍵。松下加速海外佈局,並加大對研發的投入,推出VHS錄影機、CD播放器等創新產品。進入21世紀後,網際網路和數字技術興起,傳統業務面臨挑戰。松下迅速推動數字化轉型,重點發展平板電視、數碼相機等數字產品,並於2003年,將全球品牌統一為“Panasonic”,極大增強了松下的全球認知度。與此同時,隨著消費電子市場競爭激烈,利潤下降,松下從B2C向B2B轉型,重點發展汽車電子、能源解決方案和智慧家居等業務,並與新能源汽車廠商合作生產電動汽車電池。
80年代,松下在全球市場站穩腳跟

而這一次被誤讀為“松下電器解散”的經營改革計劃,同松下曾經的數次變革一樣,是一次傳承松下改革基因的大膽嘗試。
松下集團是全球知名的電子產品製造商,業務十分廣泛,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這種多元化戰略使得松下能夠在不同市場中保持競爭力,不過如今,這種龐雜的散點開花的經營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組織結構臃腫和成本控制困難,很難形成更高效的合力與抓手。
松下集團本次經營改革計劃的目的十分明確,即透過對組織結構的重組和對成本結構的最佳化,實現最優整合,以應對全球市場的最新變化。為了達成這一目的,松下控股將旗下主營家電的 “松下電器株式會社” 拆分成更加扁平化、高效化、精簡化的3家事業公司進行自主責任經營。因此,中國消費者最為熟悉的松下電器業務並非解散,而是將在重組後,更加銳意地開疆拓土。
重組之後,松下集團在未來會更加聚焦“解決方案領域”,以及作為該領域收益基礎的“元器件領域”和“智慧生活領域”。
松下集團對本次改革寄予厚望,設定了到2026年度實現1,500億日元以上的收益改善效果,到2028年度進一步實現1,500億日元以上(總計3,000億日元以上)的收益改善效果的目標。
松下“維新”的成功與否,我們還需要一些時間才能看到答案,但在這次說明會後,松下控股的股價在開盤後直線上漲,漲幅超過13%,說明其普遍受到了資本市場的認可。另一方面,如此“壯士斷腕”般的自我革命,也再次體現了松下的“維新”基因。
中國市場,窮則思變
此前幾年,松下的善於改革的傳統在中國市場體現得尤為明顯。
面對強勢崛起的中國本土企業,從2008年至2018年,松下在中國遭遇了“迷失的10年”,營收無法跟上中國速度,市場份額不斷萎縮。那時,中國市場日新月異的變化,想要讓日本總部感知、理解、做出應對決策再返回中國市場執行,是一個頗為漫長的流程。這是不少外資企業的通病,以至於不少外企為了穩妥起見,退而求其次,選擇墨守成規。但是,2019年,松下毅然決然地開啟了自己在中國的“二次創業”——成立了松下電器中國東北亞公司(CNA),力求“中國的事務要在中國決策”,從而以“中國速度、中國成本、中國模式”,更有針對性地回應中國市場趨勢變化。
在電器業務層面,自松下電器中國東北亞公司成立以來,依靠現地決策的巨大優勢,如井噴之勢湧現出一大批中國原創的有競爭力的代表作:智慧馬桶系列、“飯光光”系列電飯煲、萬食爐系列微蒸烤一體機、廚電解決方案、6恆氣候站智選系列……這些更符合中國消費者喜好的新產品正被加速推向市場。
其中,早在2015年,吳曉波的一篇《去日本買只馬桶蓋》曾引爆松下的智慧馬桶蓋在中國市場上的搶購狂潮,十年後,松下將日本的技術植根在中國的土壤裡,從研發到供應鏈開發到可靠性、規格、消費者需求適應、市場推廣全部交由本土公司推進,製造出適合國內形態的智慧馬桶一體機。採用松下獨家首創迴旋泡技術、“會自己洗澡”的V8智慧馬桶,依靠全新的智慧衛浴體驗,自去年8月上市後,在天貓、京東等平臺實現了4個月銷量破萬的成績;“無水箱、微壁掛、強勁衝力、節能省水”的S28鯨系列智慧馬桶,則能夠充分適配中國家庭衛生間的多樣化環境,同樣得到市場的高度認可。
松下V8智慧馬桶
除了依據自身以往經驗對傳統優勢產品進行更新迭代,松下還推出了眾多根據中國市場獨特需求獨立研發的全新產品。
近年來,中國家庭尤其是有娃家庭對於日常飲食安全的需求日益增加,消費者正在努力遮蔽不益健康的可能。為此,松下在中國市場推出了“飯光光”系列電飯煲。其在保證米飯香氣、甜味、彈糯口感的同時,還透過0塗層內膽,解決了塗層脫落釋放有害物質的問題。
松下“飯光光”系列電飯煲
另外,目前中國年輕人對於烹飪的熱情愈發高漲,而廚房空間又普遍有限,他們越來越希望透過更加整合、更加節省空間的炊具,做出更加豐富樣式的美食。為此,松下推出了萬食爐系列微蒸烤一體機,它可以一鍵完成“蒸、烤、炸”複合烹飪,讓“廚房小白”在小廚房裡也能輕鬆應對多種烹飪需求。
松下萬食爐系列微蒸烤一體機
除了傳統的家電業務,松下在“住宅空間”領域也在為中國消費者帶來更多可能。今天,中國式人居審美日益成型,將家電嵌入櫥櫃的一體式設計成為中國家庭裝修的主流。此前,中國消費者的家電和櫥櫃購買自不同品牌,這就導致家電與櫥櫃很難做到完美嵌入,而松下結合自身既製造家電、又製造住宅裝置的獨特優勢,推出了一系列套系解決方案,將煙機巧妙地隱藏在櫃子裡,將冰箱、洗碗機嵌入櫥櫃,形成了一套屬於松下的全隱設計美學,幾乎做到了真正意義上的廚電0縫隙。
松下廚電解決方案
在“住宅空間”領域,中國市場還有另一個較為獨特的情況,中國國土幅員遼闊,不同區域的氣候差距巨大。同一個月份,在北方地區的居住空間需要增溫、加溼時,南部沿海地區則需要降溫、除溼。為此,松下推出了6恆氣候站,其融合了中央空調、新風、調溼等三大功能,從而讓這一套系統能夠“包打天下”,無論在何種氣候環境下,都能做到恆溫、恆溼、恆氧、恆潔、恆靜、恆風,讓消費者獲得更有利於健康的人居環境。這款產品自2020年從中國首發,不斷迭代升級,今年3月至4月,6恆氣候站智選系列即將上市。
松下6恆氣候站智選系列
現地決策、自主責任經營、針對現實需求為客戶提供更有價值的產品,是松下成立松下電器中國東北亞公司的核心價值。這次變革的效果也立竿見影,從2019到2023年的4年間,松下家電的在華銷售業績增長了65%。
被重振的中國市場不僅成為松下最重要的海外市場之一,更成為松下全球業務重要的“試煉場”與“策源地”,不少由松下電器中國東北亞公司研發的創新產品被推向全球市場,許多在中國市場獲得的成功經驗,也被推廣至世界各地。松下集團將努力從中國帶動全球的發展,真正變革建立起既勇於挑戰“China for China”,又敢於“Challenge for Global”的體制。
在本次經營改革計劃中,松下集團將松下電器中國東北亞公司作為了重要的改革試點和成功示範,這足以說明,松下在中國的改革成效,受到了松下集團的肯定與讚賞。
除了營收,
還有社會責任
在本次烏龍事件裡,眾多網友在新聞評論中,表示出了對於“松下解散”的惋惜,從中不難看出消費者對松下複雜且深厚的情感。松下電器進入中國 40 多年,深入尋常百姓心扉的不僅是其功能性家電卓越的品質,所承載的家庭團聚、生活變遷的情感記憶,更有對松下品牌底蘊、經營理念的信任、共鳴以及對於松下始終透過企業和員工的社會貢獻活動來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深刻認同。
曾幾何時,松下電器與中國乒乓球密不可分。1991年,中國乒乓球大獎賽首次舉辦,迫切需要有實力的企業合作以提升賽事品質和吸引力,松下則踐行為世界文化的發展作出貢獻的理念,從這一年開始直至2008年,連續18年贊助中國乒乓球大獎賽,成為所有國際乒聯職業巡迴賽中冠名贊助時間較長的企業。賽事中湧現出了許多深受球迷喜愛的乒壇傳奇人物,為觀眾帶來了無盡的美好回憶與享受。實際上,諸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2022年北京冬奧會等等在中國舉行的重大國際賽事上,也都有松下的身影。
長期以來,松下始終在透過各種方式,肩負起自己的社會責任。比如2021年,松下電器向位於雲南邊境的麻栗坡縣天保口岸學校捐贈了75臺“愛心空調”,本次捐贈結束了天保口岸學生教室、宿舍無空調的歷史,改善了師生學習和生活條件。2022年,松下電器又向麻栗坡縣學校捐贈冰櫃和空調,有效改善了鄉村教育基礎設施,兩次捐贈總價值超過160萬元,為教育事業作出了積極貢獻。
松下電器向天保口岸學校捐贈了75臺“愛心空調”
在松下的眾多針對教育的公益行動中,以上捐贈行動並非孤例。松下早在1995年即設立了松下育英基金,30年來,為累計44所高校、超過1萬名中國大學生提供了獎學金支援,併為他們提供了充足的實習實踐機會。1998年松下又追設松下獎學金,目前專門針對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三所高校的優秀大學生提供支援,為中國培養國際化人才。此外,面向中小學生,松下還開展豐富的環境教育專案,至今為超過100萬名中小學生普及了環境知識。
而在環保層面,松下同樣從自身做起,不遺餘力。為了助力“雙碳”目標早日實現,2022年,松下制定了“Panasonic GREEN IMPACT”(綠智造 創未來)長期環境計劃,力求在2030年全面實現全集團事業活動的二氧化碳淨零排放,到2050年實現3億噸以上的減排貢獻影響。在此計劃的推動下,截至2024年,松下在華的“零碳工廠”已增至16家。
松下在ESG方面的優秀表現,收穫了行業機構所頒發的多項權威榮譽,在中國社科院釋出的《企業社會責任藍皮書》社會責任發展指數排名中,松下連續12年取得日資企業排名第1、連續6年取得外資企業排名第3。
在去年於上海舉辦的ESG全球領導者大會的開幕式上,松下控股株式會社全球副總裁、集團中國東北亞總代表本間哲朗表示:“松下在創業初期,就提出了‘企業是社會的公器’的理念。這一理念作為松下ESG工作的核心理念,已貫穿到生產經營的全過程。透過40餘年的發展,松下在華已經擁有64家法人公司、約5萬名員工、事業規模佔集團全球事業的23%。在中國,松下始終致力於實現企業、社會和環境的和諧發展,透過事業活動,為了大家的美好生活、為了環境、為了未來,持續創造更多‘松下可能’。”
松下控股株式會社全球副總裁、集團中國東北亞總代表本間哲朗
對於外資企業來說,當下的中國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市場?
它可以是一片潛力無限的希望田野,也可以是一塊競爭激烈的失意之地,它可以是助你制勝全球的試煉場,也可以是讓你節節敗退的“滑鐵盧”……這裡充滿機會,是全球幾乎所有產業的必爭之地。然而,就像最近橫空出世的DeepSeek能夠攪動全球科技產業一樣,隨著中國本土企業的崛起,外企面臨的對手愈發強大,這塊必爭之地並非誰的“應許之地”。哪怕是對於松下這樣第一批進入中國的老牌外企,想要在此繼續穩住陣腳、列土封疆,也需要開啟“二次創業”。
不過,松下也已經為眾多外企的在華業務做出了示範,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只要勇於開啟自己“二次創業”的新徵程,找到適合自己的改革策略與改革方式,與中國本土品牌展開良性競爭,在中國重新奪回曾屬於自己的市場份額也並非沒有機會。

《從引領到追趕,外企已將中國當成頂級“試煉場”》

《從“有沒有”到“好不好”,
中國式住宅到了該“沉澱沉澱”的時候》

《從領先到競爭,“洋家電”到底還香不香?》
策劃丨三聯.CREATIVE
微信編輯丨李雨旋
作者丨morlee
設計排版丨譚二
圖片來源丨松下 視覺中國
*文章版權歸《三聯生活週刊》所有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轉載請聯絡後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