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屏熱播美劇,閒魚憑什麼無處不在?

作者:鳥哥筆記
下班到家,準備開啟網盤就著美劇下飯時,一個神奇的聲音就冒出來了:
“吃喝玩樂,先上閒魚!”
你心想不對,我點開的不是奈飛的《愛宕機》嗎?
揉揉眼睛繼續看,結果在劇情推進到神父在對八爪魚外星人說“有時她會出現”的橋段,閒魚他又又又又出現了。
就很離譜,包括《愛宕機》在內,閒魚最近頻頻亮相在諸多熱門劇集中。
眾所周知,在熱門影視劇中植入廣告是有效做法。例如,《狂飆》中"大嫂"的耳飾在淘寶一週內熱度上升130%,相關商品上架超7.2萬件。
基於開源與共享精神的網際網路世界,可謂海闊憑閑魚躍。透過巧妙方法,閒魚不僅徜徉「網盤」,還滲透了其他非標準化的傳播媒介,從而走到使用者生活之中,這便是“閒魚無處不在”的訣竅。
這背後的商業價值有多大?閒魚又是如何做到的?
閒魚,一條深諳網際網路精神的魚
網際網路上存在大量小而美的興趣圈層,因共享符號(如黑話、表情包)和協作創作(如UP主生態),往往比現實社交關係更具凝聚力。
以二次元圈層為例,閒魚既是谷圈拼團、潮玩改娃、捏臉服務的“明面陣地”,又是網路文化中的“隱形贏家”。 後者價值往往不見諸於報端,顯然被低估了。
任何一個興趣圈層,其生命力都根植於高頻、多元的內容流通,從同人本電子版,到遊戲MOD製作教程、動畫分鏡設定集,海量UGC內容需要一個官方發行體系外的龐大載體——這個載體就是網盤。
在營銷傳播上滲透網盤,在交易支援上覆蓋興趣服務,閒魚構建起全球獨有的興趣經濟閉環。這使閒魚事實上成為中國最大的非標資產交易首選陣地。
人們之所以感覺“閒魚無處不在”,正是得益於網盤的兩大傳播優勢:
其一,網盤市場比想象中大很多。作為數字時代重要的資料儲存與分享工具,2023年中國雲端儲存市場規模已超過300億元人民幣,預計到2025年將突破500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約為20%。
其二,「網盤劇」有獨特的裂變傳播方式。無論是社交平臺上的小組,還是你二姨把網盤連結傳送過來的家族群,這些擁有強信任關係的傳播渠道,是花錢也難以滲透的流量藍海。
雖然缺乏傳播路徑的資料統計,但網盤劇的裂變傳播可以切入使用者社交關係,實現低成本擴散。相比官方發行,網盤劇的內容能精準觸達學生、海外劇、二創社群等圈子,且傳播過程更高效,使用者既是接收者也是傳播節點。
閒魚,神奇在哪裡?
閒魚瞄準媒介點位的眼光非常毒辣,從地鐵、影院再到寫字樓梯媒,直至上文所述的全球熱播劇集,不僅每個地方能見到它,它表達的方式也在適應每個地方。
比如在地鐵裡,當人們乘坐地鐵快到站時,會冒出一個聲音:
“吃喝玩樂先上閒魚,神奇的閒魚提醒您,XX站到了,擔心腳下空隙”
地鐵到站廣播是乘客必經的聽覺流程,在乘客專注下車時自然觸達,同時,“吃喝玩樂”和即將到達目的地的心境關聯起來,容易接受。
並且設定了“神奇的閒魚”這一簡短重複的廣告標語,在不同站點形成規律性刺激,是一個有效的記憶點設計。
雖然只是一段語音,但能看出閒魚的巧思。
考慮人類行為習慣的廣告才是好廣告。再換個場景,在白領上班的電梯間,閒魚的廣告又又又迭代了。
而如果你在工位上,竟然對漢堡炸雞都沒有想法,閒魚還貼心的補上了“9.9咖啡奶茶買兩杯”
這種優惠券太“壞”了,讓我一人獨享就夠了。
同樣是線下場景,切換到人來人往的地鐵站,思路又會產生變化——和電梯間不同,這些行人不僅有白領,也有眾生百態。此時要說些什麼呢?
閒魚設計了“觀潮點”,主打AI釋出輕鬆賣,並展現沙發、燈具、電動車等常見的閒置家當,表示只需開啟閒魚,就能“有錢花”:
並在一個長條中展示多個場景,面對數碼產品,強調“回收價漲了”,不容錯過,而面對一些三分鐘熱度買來的東西,比如滑板、吉他之類,則表示這是別人的“瘋狂心動”,暗示閒置物比你想象中的要受歡迎(值錢)。
從地鐵到電梯間,閒魚的媒介選擇始終在回答一個問題:人在什麼時候、什麼地點,最容易接受什麼樣交易建議?
通勤時的大腦放空狀態、消費後的價格敏感時刻、工作中接觸職業相關物品的場景,眼光毒辣背後,是對使用者的深度洞察,從而建立起品牌資訊通道。
當用戶意識不到自己在看廣告,只記得“需要東西就上閒魚”時,事就成了。
當然,閒魚不僅神奇,而且無處不在,滲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不僅是電梯、地鐵、網盤,更是把神奇延展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
某汽車品牌經營危機,40萬車主面臨配件斷供,閒魚使用者自發組建拆車件交易群,透過競拍報廢車輛的電池、車燈等配件實現低成本維修,價格較4S店降低60%。
王力宏新歌MV中燃燒的鋼琴原是從閒魚購買的2200元二手鋼琴,不僅破解了“燒燬百萬古董”的謠言,更暴露影視行業對閒魚的深度依賴。劉德華廣告拍攝用的鋼筆、劇組《櫻桃琥珀》中的舊藤椅道具,均透過閒魚以低成本實現“真實感美學”。
閒魚的“神奇性”源於其對網際網路傳播的再定義。
結語
開闢網盤這一流量藍海,滲透大量興趣圈層和生活場景,再透過閒置物品交易,使原本孤立的圈層因共同需求產生交集。
閒魚這些非標準化的商業傳播與交付,往往比消費主義更具溫度。
都說流量昂貴,普通人講現代生活成本高,但無論神奇的閒魚還是買賣閒置的這些人們,都證明了一件事。
市井智慧總能找到勃勃中的生機和藍海。
對使用者來說,生活中總有各種難題出現,往往需要一個非標準化的解決辦法。此時閒魚扮演了這麼一個超級英雄般的角色——不僅神奇,而且無處不在——讓物品響應生活需求而流通,使之超出了商業交易本身,成為連線人與人生活方式的介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