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抽象谷”曝光!閒魚成最大贏家

來源丨李東陽朋友圈(LDYMarketing)
作者丨李東陽
圖源丨Midjourney
如果說世界是個巨大的草臺班子,那在這個舞臺上表演的人都很癲,尤其是在閒魚。
在這裡,“垃圾”和資源是一體兩面的,核心在於你能否找對地方,能否在人群遇到那個和自己恰好需求互補的人,然後達成交易,歡喜離去。
起初人們活躍在閒魚是為了撿漏、售賣二手商品回血,但之後風向隨著發癲的年輕人徹底飄了:
有人因早起困難,試圖轉讓工作;有人因和老闆性格不合,選擇出售老闆;還有人因畢業在即,開始低價出售母校……
甚至於閒魚專門發過嚴肅宣告,警告網友們別亂來,可這個回應如同為上述事件閉環一般,讓這個世界的癲在一本正經裡更真實、也更好笑了。
演變到現在,閒魚已經進階成為了“中國版抽象谷”!
當然了,不是那個充斥著用比特幣交易軍火、明碼標價的人間邪惡、見不得光的網際網路陰暗角落,而是新一代的整活聖地。
如果你以為這只是網友們的自嗨那就大錯特錯了,事實上就業績和業務方面來講,閒魚已經成了阿里“全村的希望”。
整活大舞臺,沒活你別來
還記否山東電視臺的泥石流綜藝《我是大明星》,這檔不限年齡、不限才藝的草根選秀節目,硬生生的從全國殺了出來,且經久不衰,堪稱傳奇。
從傳播邏輯來看,這檔包容性極強的綜藝,正是靠著“土味”選手走紅的,這既是節目的核心內容,同樣是最大的宣發資本。
依我看,閒魚的爆款法則與《我是大明星》有異曲同工之妙!
因為這裡的“冥場面”不但滿足了內容使用者的整活需求,而且還嚴重外溢。
音樂節沒票,在閒魚上碰碰運氣,結果黃牛直接發動特權,讓購票者絲滑入內。
掛過陪診的朋友們也有話說,你永遠不知道要賠的病人有多奇葩,需要一個排隊者只是初級操作,有的人還需要冒充家屬情侶實在尷尬不已。
在閒魚買的迪士尼免排隊票,結果壓根不是什麼內部通道,而是賣家直接帶著插隊,後面有人不滿的時候,他送走遊客,自己留下跟後面的人吵架。
除此之外,從半包辣條、半瓶雪碧大甩賣,到二郎神天眼;從被活捉的葫蘆娃神獸到被五花大綁的史前霸王龍;從滿血的蚊子到附贈自宮刀的葵發寶典;從李白親筆簽名到齊白石的保真蝦……這些純屬博君一笑的帖子,給閒魚帶來了巨大的流量。
圖源:微博@財經雜誌
當然了,喜劇的核心是悲劇,當你開啟閒魚輸入“情人節禮物”等相關關鍵詞,你一定會對各種“舔狗送的”禮物轉賣帖子而震驚不已。
圖注:閒魚截圖
如果你恰好有傾慕的女神,又送過她節日的禮物,那這場閒魚之旅就不再是快樂的源泉,而是對愛情的審判。
正應了那句話:咱們有自己的佛羅里達!
其實閒魚成了如今的面孔道理很簡單,人們的需求是負責多樣的,把選擇框定到特定的範圍是有侷限性的,在商品需求這一塊,咱們本來就是尋求不確定性的:
正是這些構成了如今的閒魚——這裡有商品、有段子、有抽象,還有“極致的價效比”。
就像真實的“抽象谷”總是超出預期、無法想象,讓人永遠都猜不到還能賣什麼東西的閒魚,恰好成了無可替代的中國“暗網”。
閒魚翻身,殺到第一
整活暗藏的一個邏輯是,對商業經濟效益的加持有多大。
中國網際網路似乎有條鐵律,正經做生意的向來搞不過玩遊戲、搞娛樂的。
這話怎麼理解:
恰逢Z世代成為網際網路主力,這類人群更願意為娛樂付費,對新鮮事物的接受度高,而且如遊戲、直播打賞、短影片等娛樂產業變現路徑短,使用者付費意願強。
這些恰與閒魚一直以來堅持的年輕化策略相碰撞,還記得馬雲曾說過:“只要是年輕人喜歡的事情,那就是未來。”
據QuestMobile釋出的《2025中國移動網際網路春季報告》顯示,閒魚的月活躍使用者規模(MAU)在2025年3月突破了2億大關,達2.09億,同比增幅接近20%,進入“APP使用者規模增長榜單(MAU億級)”前十,MAU增速位列電商類APP第一。
圖源:QuestMobile
值得注意的是,閒魚同時登頂"高線城市人群媒介偏好App TOP榜",在一線、新一線及二線城市使用者滲透率居全網首位。
如果你認為使用閒魚的都是不捨得花錢,抱著撿漏心態來的,那需要重新審視了。報告顯示,閒魚使用者線上消費能力也持續增長,2000元以上使用者佔比接近3成(29.3%),超過了千元以下使用者佔比(28.1%)。
作為一個主打二手交易的電商平臺,這個成績已經算是斐然。
真是娛樂屬性拯救了閒魚了嗎?
不全是,但絕對推力很大。閒魚很早就意識到了娛樂、社交屬性對一個電商平臺的加持作用,在官方的定位中,閒魚早已從一個二手交易平臺升級為年輕人的一種生活方式。
所以區別於傳統的買賣關係,來到閒魚的年輕人,可以尋找自我,也可以表達自我,即便你純粹的整活表達,也是被允許的。
這是其他傳統電商平臺無法實現的體驗,畢竟抽象藝術是有門檻的……
當然了,這種娛樂屬性是附帶一定風險的,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如何把握好娛樂的邊界是個問題。
畢竟這些年閒魚也暴露出不少問題,鬆緊結合才能走的更遠。
閒魚成阿里“全村的希望”?
回看當年閒魚誕生之初,在阿里巴巴扮演的始終是“邊角料”角色,核心電商業務之外,它是整個阿里生態上並不是那麼重要的一環。
但如今,閒魚在業績上的翻身,可以說承擔著阿里探索增量場的新希望。
首先是阿里核心電商增長承壓,面對拼多多和京東的貼身追打沒太好的方法應對,而閒魚的二手交易賽道具備差異化潛力。
其次,迴圈經濟享受政策支援,年輕人在經濟下行時期,也更傾向於“摳門經濟”。
更關鍵的是,閒魚與淘寶、支付寶、餓了麼等阿里系應用聯動,完善阿里本地生活服務閉環,這是生態上無可比擬的優勢。
目前,閒魚註冊使用者數已突破6億大關,日均GMV超10億元,每天有400多萬件閒置物品釋出。
去年12月,閒魚升級為淘天集團一級業務,與1688、釘釘、夸克一起,被外界稱為阿里“四小龍”。
還記得今天剛開年,馬雲亮相閒魚辦公區域,外界普遍認為這是阿里重視該業務的訊號。
馬雲表示,閒魚應用AI技術的核心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服務年輕使用者,讓平臺成為一條真正“神奇”的魚。它不僅能夠適應年輕人的生活方式,更能夠為他們創造更多的機會。
的確,在AI這個風口上,閒魚跟進得很快,如其自主研發的“AI智慧託管服務”研究成果被頂級學術會議WWW25錄用,成為20%頂尖成果之一。
還有AI文案、智慧託管、假貨防控、推薦演算法等黑科技,這些都對閒魚的業務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現在看來,“這條魚”的潛力尚未得到完全釋放,未來仍存在不俗的發展潛力。
最後還想提一下馬雲,這位“退休大佬”的經濟學值得思考,其雖人不在江湖,可每次現身都像一場精心設計的商業寓言。
不但仍然籠罩在流量的聚光燈下,還不斷向市場透露出新的訊號,從提振信心到戰略轉向,從AI野望到電商突圍,這位“退休人士”用行動證明:在商業江湖,真正的“隱身”不是消失,而是讓自己成為那個“雖然不在江湖,但江湖永遠等待”的傳說。
如今阿里在大眾心中垂垂老矣,但我想“大象轉身”後的成功會更震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