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科大創校校長吳家瑋逝世,曾為美國公立大學首位華人校長

‍‍
香港科技大學(港科大)4日公佈,該校創校校長吳家瑋於3月2日逝世,享年87歲。
從黃浦江到舊金山灣
吳家瑋,祖籍杭州,1937年出生於上海,後移居香港。1955年赴美留學。1983年,吳家瑋成為舊金山州立大學校長,成為首位擔任美國公立大學校長的華人。
那個時期,人們說吳家瑋為華人在美國學界打破了“玻璃天花板”。 
圖為香港科技大學創校校長吳家瑋。 (資料圖) 香港科技大學供圖
在“生根”與“歸根”間架橋
在美國期間,吳家瑋經歷了留學生、教授、大學高階行政管理者的身份變化,親歷了中美的重大科技事件,期間還在美國華人界從事大量的社會活動。
他和朋友辦中文班,加入楊振寧先生髮起的全美華人協會,並於1984至1986年間,擔任全美華人協會會長。
吳家瑋曾談及“落地生根”和“落葉歸根”。他曾說,身在海外,一踏上美國這片土地時,很多人心裡是想著“落地生根”的,但隨著時間的流逝,還是常常會想是不是該回故鄉去,覺得自己好像在這兒沒有根,而且人家也覺得你在這兒沒根。
從“啞鈴戰略”到深港協同創新
1988年,吳家瑋帶著在美國高校工作的經驗,回到香港籌辦香港科技大學。1991年至2001年,吳家瑋擔任港科大校長,任內為這所世界級學府奠定堅實基礎,同時推進了香港在科技與教育方面的發展。
資料圖:坐落於香港清水灣半島的香港科技大學。中新社記者 謝光磊 攝
籌建期間,吳家瑋創造性提出“啞鈴戰略”—— 將學術重心錨定香港,科研觸角伸向深圳。他於20世紀九十年代提出“深港科技走廊”概念,認為深圳灣要像舊金山一樣建灣區經濟區,即 “深港灣區”。
吳家瑋生前回憶:“1988年,我和一群充滿熱忱的教授來到香港,共創香港科技大學。20世紀90年代初,我開始接觸深圳,推動港科大與深圳多項合作,並以深圳市決策諮詢委員會委員等角色,為深圳市政府決策提供參考意見。深圳與香港的關係,不僅是地理上的相鄰,更是文化、科技與經濟上的共振。我始終相信,未來的深圳與香港,只有在更深層次的合作與融合中,才能在全球的競爭中脫穎而出。這也正是我長期以來,致力於推動深港合作、關注高等教育發展的初衷與期待。”
以吳家瑋為首的創校團隊的引領下,港科大在短短二十年間,成為世界一流大學。
2001年,吳家瑋辭去港科大校長職務後,繼續擔任港科大名譽校長及高階顧問。

中國僑網綜合中國新聞網、鳳凰網、大公網、澎湃新聞
責編:馬海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