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復辟不是末日,美國還活著

靠譜的新媒體不多,請關注美國華人雜談
作者 | 孔捷生
全文共 3353 字,閱讀大約需要7分鐘
本文系作者原創,授權“美國華人雜談”獨家釋出。轉載需徵求許可,規範署名(公號名/ID/作者),違者必究
請使用網站Justicepatch.org檢視完整文章及更多內容,為防失聯,請透過郵件訂閱網站,或關注我們的電報頻道:https://t.me/piyaoba
我和很多美國人一樣,度過了非常煎熬的一天。
人生總有起落,國家也一樣。哪怕我眼鏡片碎了一地,哪怕極度失望,我絕不和自己所鄙視的言行沾邊。我承認預測失敗,沒打算去國會山嘯聚,也沒人蠱惑我去。
熬過焦灼的一日,還要豁達直麵人生。可知和不可知的未來正向我們走來,在風雲變幻之中看清路向,憑的是公義、良知還有做人的善惡是非之心。
一位朋友告訴我,那幾個最出位的川粉大V樂壞了。我沒有興趣去欣賞他們如何彈冠相慶。我只回覆朋友:那是自然的。
我也曾欣喜過,想想四年前華府民眾在街頭歡慶勝利的情景。今時這些人確實難過,但他們都不會拒認選舉結果,訴諸暴力語言和行動。
須知人的生命有限,川普時期竟佔去8年,這委實掃興。但要這麼去想,有另一些人為之開心,直至他們覺得不開心為止。回望上一屆大選,沒有不開心的他們相助,怎扳得倒川普?
更要這麼去想,8年嫌太長的話,比起普京、歐爾班……比起不知選舉為何物的地方,深吸一口氣,感覺好多了。
飽漢須知餓漢飢
恕我還未從震驚中回過神來,只寫一點感性隨筆。
我自從移民美國,35年來都居住深藍地區,從舊金山、普林斯頓到大華府,都是自由主義重鎮。我努力認識這個國家之時,無疑深受身邊人文環境的影響。
我上班的公司舉目盡是黑白黃棕,僱員國際化,文化多元化。我的社群鄰居大多數是自由派,大家和睦相處,沒有種族隔閡。我曾以為只緣彼此價值觀相近,在自由主義者眼中,膚色種族高度淡化,而各自的不同文化被高度包容。
現在想來,不盡如此。我忽略了另一種同質性——經濟基礎。這都是郊區中產階級,雖無大富之家,卻也沒有生存壓力,基本都實現了財務自由。
前一陣和華州來的作家到餐館吃飯,那是上班日中午,餐館上座率依然過半。作家都擅長觀察生活,我不常進餐館,作家朋友卻觀察細緻,她歸納道:最捨得花錢的都是長者,他們的子女都成人獨立了,房貸都還清了。
說起來,我和作家朋友也屬於這一人群,都持近似的三觀和人生態度,這並非偶然。
在非大選年的平時,我的社群鄰居也會插表達價值觀念的牌子,最常見的是“仇恨在這裡沒有家”,另外還有表達支援女權的,有掛支援性少數群體的彩虹旗的,有插“沒有任何人類是非法的”(支援移民),有“擁抱多元化”;有“相信科學”……
我也相信這些價值,但從來沒多想,這和“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有關。大家生活壓力少了,就常捐錢做慈善。比如我退休之後各種小額捐款比以前多出幾倍,也更關心社會公平、自由平等博愛。
但生活壓力大的人群就很少往這個方向去想。有一句從別處聽到話,我幾乎都淡忘了,“民主能當飯吃嗎?”孰料在美國會重溫它的語義。
民主黨強調美國民主受到威脅,教育程度高的人群會產生共鳴,但另一些人群則反應淡漠。“民主能當飯吃嗎?”
美國經濟一枝獨秀,遠好於其他發達國家。民眾生活壓力很大嗎?有一個群體用選票發聲:是的。
這四年儘管通脹未退燒,但美國人經濟能力還是普遍上升。通脹是疫情留下的夢魘,拜登政府已將通脹降低到其他西方國家都羨慕的程度。因為關乎油價與柴米油鹽,美國通脹陰影雖然更多是心理上的,但它依然令人不舒服。
而在拉丁裔則不同,他們的家庭平均收入比起全美平均家庭收入低了1萬3千元,通脹壓力對他們是真實而嚴峻的。
於是,拉丁裔大面積跑票。原來民主黨幻想佛羅里達州和德州有望翻藍,事實卻是紅得更深。重要原因就是這兩個州大量的拉丁裔選民倒向川普。和2020拜登相比,哈里斯流失了35%的拉丁裔選民,尤其是男性倒戈最嚴重。
曾有一種說法,拉丁裔男性素有大男子主義傳統,不樂見女性當家做主。這大概有一點影響,但事事都往文化那頭撥拉,並不準確。這就回到當年克林頓那句名言——“經濟才是最重要的!笨蛋!”
原來也懷疑黑人男性不太情願接受女性總統,奧巴馬還為此向他們喊話。事實表明,黑人是唯一沒有流失票數的基本盤。難道收入同樣低於平均水平的黑人就感受不到通脹壓力?非也。但作為民權運動的主力,飽經考驗的黑人依然是民主黨的可靠力量。
目前未清點完的普選票主要集中在西海岸的藍州,已知川普迄今領先430萬普選票。民主黨20年來第一次輸掉普選票,這是怎麼發生的?
首先,拉丁裔票數就比2020少了270萬。其次,就是民主黨所渲染的年輕世代踴躍投票並沒有發生。再者,我曾以為本屆比上屆投票率更高,這也沒有發生。
川普並未贏得比2020更多的選票,但支援民主黨的選民投票率比上屆差了一大截。這再次證明,共和黨選民投票熱情從來都高於對手,不需要特別動員。
曾以為共和黨反川人士倒戈或至少不出門投票,這可能會有,目前沒有統計。但這些流失,卻被馬克斯運用推特的精準演算法,極具針對性地激活了相當多從不、或很少投票的人群。
事實核查常告訴人們,社媒流行的各種犯罪影片影像十足煽情,事實卻是全美犯罪率持續下降。不過在主流媒體話語權弱化、社交媒體當道的今日,事實很難驅逐謠言。比如華人當中盛傳的“零元購”,就是一種心魔。
然而,這種渲染同樣在主流媒體那裡出現,營造出來的新聞熱點並且造成錯覺。比如,民主黨志願者非常投入,一窩蜂到搖擺州掃街拜票,傳回來訊息和影像似乎很鼓舞。我真以為這次投票率將超過2020的66.6%。
事實卻非如此。民主黨選民投票向來不及對方積極,自由派大多自由散漫,2020無非是被野火般的疫情所迫,大家橫下一條心把川普趕走再說。那是廣泛的反川大同盟造成的結果。這次民主黨選民出票率令人失望,尤其在篤定會贏的藍州(只有加州例外),民主黨人更懶得投票
又比如,我看到北卡、密西根、賓州各所大學的投票長龍影片影像,就真的以為新世代已經崛起,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公民力量。
現在事實揭曉,年輕人光說不練、投票偏低的痼疾依然故我。他們的理想與熱情更多體現在鍵盤上手機上,而不是在投票箱。
等最後全國普選票點完,就知道民主黨選民比上次少投出多少票了。
種族、性別及其他
聽到事後諸葛亮分析,拜登應該早退下來,民主黨透過初選推出賢能。但拜登既然老驥伏櫪,壯心不已,那就不要退了,讓哈里斯只剩百日時間競選,臨陣換帥兵家之大忌。
此說前一半可能還有點道理,後一半說不通。拜登的民調支援率一直不振,比哈里斯差一大截,在任總統唯一低於拜登的只有當時的川普。拜登不退的話,頂多賓州不會輸。
然而說了一堆,最關鍵的三個原因依次是:種族問題、教育問題、性別問題。這次大選看得非常清楚,08年奧巴馬大選是特例。小布什打伊拉克、阿富汗兩場戰爭,把克林頓留下來的充盈國庫打個精光。更慘的是次貸危機,美國一片愁雲慘霧,很多人失去一切,只能到“無依之地”漂泊流浪。
在彼時,民主黨是個人出馬競選都能贏。但奧巴馬當選又喚醒了好多人的種族危機意識。我長年住在教育程度高、收入穩定、文化多元的藍區,不易感受到種族隔閡。但事實上,它依然像一堵看不見的牆,橫亙在很多人心裡。
看到一個列表,這次大選60%的男性白人和53%的白人女性投給川普。於是想到川普競選時那句話:“相信你們希望讓一個白人來做總統。”持我這種價值觀的人聽了很反感,但事實表明那真是嚴峻現實,至少在這一輩人仍然如此。

NBC新聞出口民調。白人男性、白人女性和拉丁裔男性,是三個主要投給川普的人口組別。
哈里斯贏了城市和郊區,輸了廣大農村。有大學學士或更高文憑的選民(不分族裔)多數投給她,低學歷的選民多數投給川普。不幸的是,美國民眾只有40%有大學文憑。
這次民主黨大敗,但2020拜登普選票贏得更多。這次川普拿下7個搖擺州,上次拜登拿下7箇中的6個。這次共和黨顯然白宮、參眾兩院三線全部拿下,而上次拜登也是三線齊齊告捷。
兩黨互有勝負,彼此制衡,這就是美國。須知最近三次大選勝負都相當細微。2016希拉里僅輸 0.4%;2020拜登僅贏了0.6%;2024哈里斯僅輸0.95%。
川普復辟回朝並非末日,美國還活著,並將活下去。
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平臺的立場和觀點。
關注我們,不再失聯
電報頻道t.me/piyaoba
檢視更多精彩文章,請前往正義補丁網站justicepatch.org
相關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