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醫療界頻頻暴雷。
前有協和醫學院「4+4」廣受質疑。
這兩天,又有學術論文現「子宮肌瘤男性患者」。
一個比一個荒誕。

難怪每次一涉及醫療領域,國產影視都拍得那麼假。
現實裡都在弄虛作假、混淆性別啊。
巧的是,最近魚叔剛看了一部新劇,聚焦絕症患者。
卻不落俗套,也不虛假造作。
反而大膽揭開普遍存在卻一直被視而不見的敏感問題。
而且難得拍得既好笑,又好哭,讓人忍不住一口氣看完。



女主還是五次提名奧斯卡的米歇爾·威廉姆斯。
代表作《斷背山》《禁閉島》《毒液》《造夢之家》。

不過這次,她撕掉了女神標籤,飾演一個打破常規的病人形象——
《死前慾望清單》
Dying for Sex


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
很多國產影視中的病人形象,都相當刻板、臉譜化。
要麼是悲情、可憐的絕對弱勢者。

要麼是堅韌樂觀,不失希望的正能量傳遞者。

而且,荒誕的是,和現實新聞的相似處在於——
患者幾乎都是去性別化的。
好像一躺上病床,人就沒有了男女的分別。
都不過是作為面黃肌瘦、形銷骨立的可憐人,去承載或感人、或勵志的劇情。

然而,這部劇的女主,難得給人相當鮮活的印象。
女主,是一個乳腺癌患者。
術後兩年,剛剛勉強恢復至正常生活。
卻突然被告知,癌症復發,腫瘤已經轉移到了骨頭。

可能會有魚友發現, 她和歌手姚貝娜的情況有些相似。
姚貝娜當年也是患乳腺癌,並順利做了切除手術。
卻沒想到在術後三年,因病情復發離世。
歌手姚貝娜去世前的諸多心路歷程,我們不得而知。
她翩然離去後,只留給大眾一個「用生命歌唱的抗癌鬥士」的美麗符號。

這部劇則詳細講述了女主的悲情經歷之下,難以言說的苦痛與孤獨。
她不單單是一個一心求生的病人,還是一個有著鮮明主體欲求的女性。
已經習慣了疾病所帶來的痛苦,也早已向可怕的病症束手就擒。
她有著更隱秘、更深層的煩惱——
自從患癌後,她的丈夫不再與她發生關係。

即使她相當主動發出邀約。
還積極地率先做出行動。
但,始終無法如願。

不是因為丈夫不愛她。
相反,她生病期間,丈夫始終不離不棄,給了她無微不至的關愛。
而是因為,丈夫很難忘卻她的病患身份,像從前那樣對待她。
丈夫每次看到她乳房上的疤痕,就會忍不住聯想到她的痛苦,和她可能會離世這件事。
然後就忍不住痛苦,沒有辦法再投入性生活。

女主最基本的生理慾望都得不到滿足,痛苦不已。
尤其是想到,和丈夫的10年婚姻中,也從未真正體會過高潮。
就這樣死去嗎?
這趟人生未免也遺憾了。


顯然,這部劇並不是在講一個病人如何戰勝病魔。
而是講一個女性,在與病魔的纏鬥中,如何探索自我和慾望。

劇中,女主已經到了乳腺癌第四期,癌細胞多處轉移。
意味著,疾病無法治癒,只能儘可能緩解疼痛,延長生命。
醫生給了他大量治療方案,也告訴她激素類藥物的副作用。
包括疲勞、體力下降、性慾減退,她的身體也會變得失去彈性、衰老。

但,在她的朋友眼中,女主完全不是如此。
她看起來還是那麼光彩照人。

因而,她們選擇用實際行動,撕去醫療體系對晚期患者的重重標籤。
嘗試從自己的本心出發,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抵禦身體的病痛。

女主狠心離開了只把自己當病患的丈夫。
和完全支援自己的女性朋友一起生活。
接受醫院的心理治療時,將慾望寫入死前清單。
從束縛自己身心的病床上離開。
在豪華酒店舒適的大床上,一邊吃薯片,一邊和帥哥直播連線。
還測評各種小玩具。


她開始嘗試約會軟體。
和不同型別的人配對。

甚至會在電梯主動搭訕,製造一段露水情緣。
和根本不認識的鄰居,迅速成為男女朋友。

當然,因為長期的性壓抑,她其實根本不懂得這一切意味著什麼。
每次到了真正發生關係時,她還是會陷入迷茫,無法完全開啟自己。
會對自己胸部的疤痕產生強烈的自卑情緒。
也會被突如其來的劇痛折磨得不得不停止。

她才意識到,一味的放縱並不是自己想要的。
自己真正想要的,是傾聽身體的聲音,追隨內心深處的渴望。
也因此,她開始深度學習性知識,觀摩特殊的表演。

在這個過程中,她才真正卸下外界的枷鎖。
接觸那些能真正給自己快樂的人,體驗種種讓自己真正快樂起來的事。
甚至大膽嘗試了邊緣性行為。

探索不同型別的遊戲。

最後隨著病情步步惡化,無力迴天。
女主更是索性徹底放飛,可以完全不顧周遭眼光。
在極致的病痛中,盡情感受身體的愉悅……


可能乍看會覺得,這樣的故事有些獵奇、浮誇,不切實際。
但魚叔反而覺得,相比某些打著現實主義旗幟的苦情戲,這部反而揭示了真正值得關注的現實。
在很多癌症患者群體中,性需求被忽視是一個普遍的問題。
曾有調查研究發現,90%的乳腺癌患者在治療後被診斷為性功能障礙。
除了藥物作用外,許多患者會因為身體上的疤痕或疾病帶來的心理壓力,導致自己被壓抑。

在性壓抑的東亞社會,在這種狀況尤為普遍,也尤其不受重視。
大部分高分醫療紀錄片會展現感人至深的愛情、親情,展現人們不捨晝夜陪伴的場景。
但只有在無需完全暴露自己的網際網路上,才會發現患者更隱秘的聲音。


國內之前也有一些影視作品涉及類似話題。
像電影《送我上青雲》中,女主也是身患卵巢癌後,才開始正視自己的性需求。

還有國產電影《小小的願望》中,一個男孩得了肌肉萎縮症,臨死之前想要完成一件大事——告別處男之身。

可惜的是,這些作品大多淺嘗輒止。
而這部劇借大尺度故事,不僅正面呈現了這些問題,也沒有迴避女主放縱背後,更殘酷的現實。
女主恣情縱欲也是因為有丈夫的保險金託底。
她獲得自由的同時,對丈夫也仍懷有虧欠。

她在生活上轉而依賴女性朋友。
女性朋友也因此被迫犧牲了自己的生活,失去工作、愛情。
一度熬了30小時不眠不休,拿衛生巾當紙尿褲。

女主也曾在慾望探索的過程中,遇到騙子,落入圈套。
被人錄了小影片,不得不花錢消災。

女主真正得到滿足之後,依然要面對無盡的空虛和迷惘。
依然要懷著恐懼和不安,迎接死亡。
畢竟死亡,不因生命的盡興就此擱置。
所以她臨死前,又完全被打回了病人的模樣。
她變得可憐、無助,難以自理,尊嚴盡失。
什麼也做不了,只能勉力微笑著看所有人哭泣。

這些關於疾病和死亡的問題,依然是無解的。
但重點從不在於解決這些問題。
女主也未曾妄想過以跋扈的姿態對抗命運的無常。
重點在於,女主的身體雖日漸崩壞,精神則日趨完整。
因為從一開始,她就不是在逃避死亡,只是在嘗試更真切地活。

所以,這部劇不僅僅拍給絕境中的患者。
也更像是在提醒我們所有人,要在有限的時日里,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地活一次。
活得坦蕩、真誠、勇敢,哪怕一次。
讓我們藉由女主的故事,更清楚看到:
在一個充滿束縛和規訓的社會中,直面自己最本真的慾望或許很難,但絕對不壞。

全文完。
如果覺得不錯,就隨手點個「贊」和「推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