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經,入職後就可以開始走綠卡程式是很多科技大廠的標配。
近年來,許多大型科技公司已經撤回了PERM申請。
3月26日,在一畝三分地論壇,有使用者發帖稱⬇️

此訊息一齣,瞬間引爆論壇,許多使用者都加入討論。
有人認為:並非谷歌不給辦綠卡,而是越來越難辦⬇️
原話是 PERM現在越來越難辦,PERM辦還是有在辦的,但明確能辦成的是Specialized Roles,其他普通roles比如SWE仍然暫時基本成工不了。
不是不給辦,而是辦不了。市場太爛了。如果不是兩年前ChatGpt橫空出世,AI/ML的現在也辦不了信不信。
也有擔憂的使用者提問⬇️
這是不是意味著現在本科入職的話就不可能抽綠卡了?是不是最少也得等五年後辦NIW?

核心問題並不在於谷歌是否願意為員工辦理 PERM,而是對於 general SDE(普通軟體工程師) 崗位來說,PERM 申請基本無法透過,因此這條路徑已幾乎行不通。但如果是 AI、ML 等 specialized role(專業崗位),由於市場上合格的求職者相對較少,仍然有較大的成功率,因此這些崗位仍然可能辦理 PERM。
根本原因在於當前市場環境的變化:一方面,大量被裁員的工程師正在重新尋找工作;另一方面,過去幾年轉碼行業的火爆,使得 general SDE 可以被快速培養,導致市場上的求職者數量激增。而像谷歌這樣的頂級公司本身就具有極強的吸引力,因此很難證明這些崗位在本地無法找到合適的、有身份的候選人。
此外,許多公司過去曾透過 灰色操作 提高 PERM 透過率,比如在極少人關注的招聘渠道釋出廣告,以此證明該崗位在美國無法找到合適的本地求職者,從而為外籍員工辦理綠卡。然而,在 2021 年,Meta 因此被美國勞工部調查並處罰,被勒令整改。
目前,不光是谷歌,大型科技公司都面臨同樣的困境:如果在公司的官方招聘網站或主流招聘平臺(如 LinkedIn、Indeed)釋出綠卡職位,往往會在短時間內收到大量申請,使得“無法找到合適的本地求職者”這一前提難以成立。
相比之下,中小型公司由於知名度相對較低,職位申請人數較少,因此 PERM 申請的成功率反而更高。
是否PERM永遠辦不了?NO,job market永遠在動態變化。過去幾年裡,科技行業大裁員,現在處於reset階段,等積累的大量general SDE candidates逐漸被消化或者消失,情況才能好轉。
再舉個反向的例子:某個美國小公司因為自家業務深耕French American community,因此招聘的所有崗位都要求 fluent in French,並且,該公司太小了,沒有自己的求職網站,也不去LinkedIn打廣告,唯一的招聘渠道是在當地報紙上刊登廣告,該公司主管是個老爺爺,視力不好,old fashioned,所有求職者必須列印紙張簡歷郵寄。
這種PERM申請的透過率,你細細品。。。.
最後,還在學校讀書的孩子們,有啥能做的嗎?有句話說的好: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目前general SDE的這種困境,並不是歷史上第一次出現。金融危機之前、自費留學讀碩大潮開啟之前,很多人讀書期間,哪怕是隻讀master,也會選做thesis,深入瞭解一個技術領域。這次的解決方案也是如此:讀書期間能否讓自己獲取一些specialized skills?比如跟著教授們做點research projects,如果你很優秀(或者幸運)能發表個論文,後面在工業界辦身份,也許能幫大忙。
其實在一畝三分地網站,也有網友提問:請問現在還辦perm的公司有哪些?
很多網友熱心回覆⬇️
nvidia ,辦身份最友好的公司,沒有之一。抽不到還可以給你relocate回中國,沒錯,是中國,超爽。
最近入職msft,確定perm極其友好,入職一個月就搞定了所有準備工作,就等pwd了,快到驚人。當然了不同org不同經理不知道是否一樣。而且也不知道未來打廣告會如何。
也歡迎大家積極討論!分享身邊還能辦perm的公司,給大傢伙一個參考!
今日推薦
內容來源一畝三分地網站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禁止任何形式的轉載,請與一畝三分地聯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