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達生物資本大動作,開始

港股創新藥的繁榮相信已經一目瞭然。
創新藥繁榮的時季裡,biotech公司都希望儘可能充盈手中的現金,去擴大自身的管線和適應症規模,為進一步推進管線至商業化和出海做準備。
而就在今早,信達生物宣佈完成了約5.5億美金的配股:較6月25日收盤價折讓僅有4.9%,此次配股不僅是近4年來香港醫療行業最大規模的新股發行,也是折讓價格最低的一次
信達生物本次的資本大動作,必然有著較為深遠的戰略考量,最後應該還是要指向它的國際化戰略。而投資人在高位仍然踴躍參與配股,必然也是對於信達的國際化前景充滿了信心。對公司長期發展有利,與投資者雙贏,我們希望看到更多類似的雙贏資本運作,讓biotech板塊更加良性的發展。
01
創新藥繁榮期的配股
配股的概念相信不用太多介紹:上市公司原股東按其持股比例、以低於市價的某一特定價格配售一定數量新發行股票的融資行為。簡單來說就是向原股份持有者打折賣新股。而賣新股的原因,自然是為了籌集資金,讓企業自身持續發展壯大。
而在股市和行業的繁榮週期中,配股也顯得非常理所當然。這裡我們以創新藥行業本次的繁榮為例,大多數藥企經歷了此前2-3年的寒冬期,融資困難是市場常態。度過冬天,來到了春天,大多數創新藥企業的庫存現金所剩不多也是常態,這是創新藥企業自身的發展模式決定的。因此,創新藥企業到了繁榮的春天,股價開始大幅度上漲之後,便透過目前的高股價,進行股票的增發,出售,以此籌集更多的資金,幫助創新藥企業更好,步伐更穩更快地推進其臨床管線的進展。
雖然各家創新藥企業配股目的各不相同,但也逃不過這個大的方向。並且,最近確實有多家創新藥企業發起了配股。
榮昌生物在2025年5月22日釋出公告,將向不少於6名承配人配售1900萬股新H股,淨募資額約7.96億港元。
君實生物在6月13日釋出公告,公司與瑞銀集團訂立配售協議,將促使至少六名承配人,按配售價格每股H股25.35港元,認購配售不超過4100萬新H股。若所有配售股份均獲配售,合計所得款項總額預期約10.39億港元。
科倫博泰的配股金額更加巨大。6月5日,科倫博泰宣佈根據一般性授權實施配售發行5,918,000股H股,佔公司發行後總股本約2.54%,配售價格為331.8港元,募集資金淨額約2.5億美金。
這便是繁榮時期的創新藥眾生相,大家都在競相配股募集資金,用於自身產品規模的擴大。
02
信達擴張的想象力
而在這眾生相中,或許信達生物會是其中最有想象力的一家創新藥企業。其配股金額達到了5.5億美元,摺合人民幣近40億元,創下了今年創新藥企業配股金額之最,並且折價也非常之少。這麼大一筆資金,信達到底想用來幹嘛,這個問題很有懸念,也讓信達的想象力更加豐滿。
首先信達手裡握著IBI363這款王炸管線,其獨特的靶向PD-1/IL-2α bias的機制讓它擁有極其強悍的免疫增強能力,對T細胞的擴增以及對腫瘤微環境中免疫系統的啟用起著有著令人震驚的效果。從今年ASCO披露的臨床資料來看,IBI363的想象力絕不僅限於非小細胞肺癌這單個適應症,它在結腸癌中同樣表現出了令人鼓舞的療效,尤其是總生存期上資料尤其驚豔。
當然,這只是信達最出彩的爆款,但信達的爆款遠不止於此。
信達的claudin18.2 ADC——IBI343同樣是極其優質的臨床資產,在6mg/kg劑量組,CLDN18.2 1+2+3+≥60%的44例受試者中,其cORR達到了22.7%,DCR為81.8%,mPFS達到了5.4個月,mOS達到了9.1個月。為突破癌王邁出了一大步。當然,在claudin18.2上,信達的佈局遠不止一個ADC。
除此之外,信達也有諸多的早期資產,如IBI3003 (GPRC5D/BCMA/CD3) 三抗。除此之外,信達萬眾矚目的雙載荷ADC進展非常之快,其目前已經開展了國際化一期臨床。
除了腫瘤適應症之外,信達其它的管線同樣十分具有想象力。減重方面信達不止有瑪仕度肽,IBI-3012,走的是GLP-1+GCG兩個靶點激動和GIPR拮抗的形式,這個很明顯是受到amgen的Maritdie的啟發,現在安進自身的Maritide療效有些許不達預期,如果它要繼續在減重這個領域進行深耕的話,非常有機率進行BD,而如果進行BD的話,與安進自身減重融合蛋白相似的IBI-3012有機會成為一個非常優先的選擇。除此之外還有靶向四靶點(PCSK9-GLP-1×GCG×GIP)的IBI-3030,這款藥物的設計是為了達到在減重的同時降脂的效果,PCSK9的靶點也許能夠讓它在脂肪減少上帶來意想不到的協同作用。
而這麼多優質的管線,如果只侷限在國內進行商業化,這會讓這些藥物無法發揮出它的最大價值,因此,這些走在世界前列的管線最終最好的選擇依然是出海。只不過是怎麼出海的一個問題。
怎麼出海?大機率是要BD的,但是問題在於,BD和BD有很大的差別,有些BD進行的很倉促,有些BD非常不合時宜,有些BD讓賣方非常吃虧,讓海外的買家當二道販子賺的盆滿缽滿。而要防止這些情況的發生,讓賣方收益最大化,賣方就必須自己實力足夠強大,從而依靠自己把管線推進到最適宜BD的階段,並且有著較為強勢的談判權,這種情況和買方進行BD,才能讓自身的收益最大化。
而這一切的前提,就是賣方自己有能力將管線推進到適宜BD的階段,也就是說,需要有足夠的資金來推進。信達目前這麼多優質的“青苗”,如果都能在合適的階段進行BD,那麼信達的價值更大。
03
配股的未來
信達有一個或許很多人都知道的中期目標:在2030年實現5條管線進入MRCT。這個中期目標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
之所以說不難,是因為對於信達目前而言,它手裡有非常多想象力豐富的管線,有非常優質的自身研發平臺,ADC,多抗,減重,自免都做出了不錯的階段性成就,它的管線推向國際,推向海外,絕對是有市場的,也非常值得去做MRCT。
之所以說不簡單,是因為做MRCT需要的資金量非常巨大,中美之間三期臨床的價格差異能達到5-10倍左右。因此,信達需要足夠的資金去達到它的中期目標。而正因為此,在股市繁榮期間選擇配股,就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也讓相信信達價值的投資者,能夠享受到信達價值增長帶來的長期收益。
這次配股之後,信達毫無疑問將會顯得更加從容,能夠有更多的資金將管線推進到更適宜去BD的階段,從而與更穩健的合作伙伴去合作,能夠使得自身的管線在海外的收益最大化。因為管線在海外的價值並不只是一次首付款的問題,還有未來持續穩定的銷售額分成,假設信達真的做出了一款年銷售額50億美元的重磅炸彈,那麼銷售額分成就將貢獻每年5億美元的穩定持續的利潤貢獻。而信達目前似乎有這樣潛力的管線,並不止一兩條。
結語
現在正是年中,信達的配股正是信達今年的重大里程碑,本次配股將會讓信達資金更加充盈,管線推進更加從容。這將會是信達中期戰略目標非常重要的一步,為實現它的國際化做好充足的準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