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7月20日),今年的第一個10號風球“韋帕”來勢洶洶。

圖源:香港01
從早上9點20分開始掛十號風球,一直撐到下午四點多,才降級成八號烈風訊號。
整整掛了7個小時,雷雨、狂風、海浪,全都拉滿了強度!

圖源:點新聞
原本一個普通的週末,直接變成“風雨同舟”的災難大片現場。

圖源:香港01
不少港人計劃泡湯,有人原本約了看電影、爬山、喝下午茶,結果一覺醒來,行程秒變“家裡蹲”。

圖源:香港01
但熟悉的劇情也開始上演:打風停工、全城搶購。

圖源:香港文匯報
一到掛風球,香港人那股熟悉的儀式感就來了。
這一回也不例外,有人囤糧囤得像末日求生,有人冒雨追風,還有人穿著恐龍裝在街上“巡邏”…
簡直每一幀都是“年度抓馬瞬間”。

所以說,在十號風球底下,香港人到底都在幹嘛呢?
港人打風的“儀式感”
十號風球一掛,熟悉的劇情就來了:全港搶糧!

圖源:網路
前一晚開始,街市、超市全線爆滿,菜架、凍肉區、麵包櫃,通通被掃蕩一空。

圖源:香港文匯報
就連平時滯銷的“貴价菜”都被搬回家了,只要不是西芹。
對,你沒看錯,就屬西芹,孤零零地躺在貨架上,毫髮無損。

圖源:香港文匯報
網友調侃:“一個菜,看清香港人有多討厭西芹。”

也有很多網友不解:“到底為啥每次打風要搶菜啊?港人是不是有點太誇張?”
這你就不懂了吧,搶購糧食是專屬於“香港人打風的儀式感”。

圖源:星島頭條
另外,圈妹分析,不是每個人家樓下都有超市,有些人住得偏,街市早關門、外賣也難叫。
到時候風雨交加、無法出門,沒存糧真的會慌的好嘛!
說完搶菜,港人的另一大儀式感,打風必吃麥當勞。

圖源:星島頭條
哪怕風大雨橫,街上都沒什麼人了,但你只要去看看麥當勞:全是人!

圖源:前線記者圈妹
昨天,香港多區麥當勞照常營業,排隊長龍直出店門:

圖源:星島頭條
有市民冒風雨去買麥當勞,結果等了足足45分鐘才拿到手:

圖源:星島頭條
甚至有網友調侃:“打風不吃麥記,渾身不對勁!”

圖源:星島頭條
總之,“打風吃麥當勞”已經成為不少市民的默契:

圖源:星島頭條
每次香港有8號風球或以上,每個區最多人聚集的地方一定是老麥!

港人們遙遙領先的精神狀態
如果說搶菜和吃麥當勞是“身體層面”的應激反應,那昨天掛十號風球,全港市民的精神狀態,也同樣遙遙領先!
比如香港國際機場,昨天下午幾乎陷入“全面停擺”,大部分航班不是取消就是延誤。

圖源:UTravel
但就在一片紅色取消通知中,居然還有四班飛機成功降落,而且全部來自香港航空!

圖源:UTravel
有網友調侃:“這是拼了命飛回來的嗎?”
雖然聽起來有點離譜,但也從側面看出,香港在這座城市,總有人在盡力維持日常的運轉。
風越大,城市越見韌性。

昨天強風襲港,一隻兩米多高的大熊貓裝置被直接吹走。
原本好好地坐在將軍澳廣場附近,結果一陣狂風,把它“送”到30米外的至善街。

圖源:香港01
網友笑瘋:“十號風球下的野生熊貓!”

圖源:香港01
最後還是兩名軍裝警員外加三名工作人員合力把它抬回車上,這才結束這場“熊貓出走記”。


圖源:香港01
但比起這些,真正讓圈妹震驚的,是港人無懼風浪的“出街勇氣”。
昨天在海邊,有“孤勇者”單槍匹馬衝進風浪,站在岸邊狂拍“白頭浪”:

圖源:香港文匯網
有人拿著魚竿還有人在十號風球下釣魚,聲稱風浪越大魚越貴:

圖源:小紅書
還有司機在元朗,拍到“恐龍”正在街上走動。
真的是“侏羅紀的恐龍都跑出來了,颱風也擋不住!”

圖源:東網
實際上這是有人穿著充氣恐龍裝,疑似當成雨衣使用。

圖源:東網
圈妹只能說,這身裝扮比起雨衣更防水,甚至被強風吹倒跌倒也不會受傷…

圖源:東網
更搞笑的是,有市民趁大風大雨洗起了車,還調侃“順便節約用水”:

圖源:網路
也有市民窗戶外飄來百元大鈔,直呼感謝“大自然的饋贈”,先開窗拿了再說:

圖源:抖音
而在城市的另一些角落,還有不少電影院照常營業。


圖源:前線記者圈妹
即使外面風聲呼嘯,也有影迷冒雨前去看場電影:

圖源:小紅書
圈妹覺得這就像是一種“對生活節奏的小堅持”。
這些看似“不合時宜”的舉動,其實也透露出一種城市氣質:
就算颱風來了,也要活出自己的節奏。
總有人在默默撐傘
但大家笑歸笑,說到底,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雖然前面那些出街勇士貢獻了很多笑點,但現實也沒那麼輕鬆。
有市民打傘,幾步路都走不穩,傘直接被吹到“骨折”:

圖源:香港文匯網
還有老外站在路邊被狂風吹得東倒西歪,但全程笑嘻嘻,可能是人生第一次體驗到“十號風球的含金量”:

圖源:網路
而鏡頭一轉,就到了風暴的嚴峻時刻。
比如港島區多個地盤的棚架頂不住強風,接連出現坍塌或甩脫的情況。

圖源:香港文匯網
疑似北角某棟摩天大樓,出現大面積外牆棚架倒塌,場面十分驚險:

圖源:珠江新聞
昨天看影片的時候圈妹真的捏了一把汗,這種事故,差一秒都可能是災難。
據政府資料,截至昨晚8點,全港接獲711宗塌樹報告,還有33人受傷需到急症室治理。

圖源:大公文匯
可以說,這場風暴帶來的不只是雨和風,還有滿地的狼藉和心驚。

圖源:大公文匯
但讓圈妹最有感觸的,是風暴中的那些無聲身影。
比如在奧海城附近的馬路上,幾棵大樹被吹斷,枝幹橫躺在路中間。
這時候,兩位非華裔青年默默走上前,冒雨合力把樹枝拖到一邊,幫忙清出通道:

圖源:網路
沒喊口號,也沒人拍手,就只是簡單地做了這件事。
圈妹看到後真的有點鼻酸——這就是“城市的默契”。

圖源:香港01
風暴再大,總有人在默默撐傘。
有港鐵員工,明知道列車已經停駛,還留守車站照顧滯留乘客,甚至還給大家發水和食物:

圖源:香港01
有連鎖餐廳員工,哪怕雨大得打溼工衣,仍然堅持為市民提供熱食:

圖源:大公文匯
更不用說清潔工,冒著風雨在第一線清理樹枝、掃水、收垃圾:

圖源:星島頭條
每一個崗位都不顯眼,卻都拼盡全力。
他們沒在鏡頭前露臉,但撐起了我們生活的“底部邏輯”。

圖源:大公文匯
颱風能吹走棚架、吹翻雨傘、吹倒熊貓裝置,但吹不走的是這座城市裡,那種紮實的責任感與不聲張的擔當。
致敬那些風暴中依然堅守崗位的人。
你們才是這個城市,最穩的“港”。
📣 如果你想第一時間掌握香港本地生活資訊、政策變動、隱藏福利,可以新增“西環全智賢”或“圈妹”微信,加入我們的“港漂圈會員群”!




本文作者

*影像影音及新聞資料來自網路,本文由港漂圈原創,本文圖片影音及文字僅作分享,不作為商用,轉載請聯絡港漂圈公眾號(ID:gangpiaoquan)
參考資料:
1.《超市貨架被搶空!網民:香港人打風的儀式感》,大公文匯,2025-07-20
2.《元朗「恐龍」出沒注意 網民笑稱裝扮防水過雨褸》,東網,2025-07-20
把港漂圈設為星標,就不會錯過推送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