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波結業潮來襲!陪伴一代人的香港特色,正在批次消失…

六十萬港漂都在這兒
最近,翠華控股交出了一份不怎麼好看的財報:
過去一年,內地市場的收入下滑了13.92%,最扎心的是,翠華餐廳連關了4家門店!
圖源:南方都市報
是的,就是那個當年在香港火到不行、遊客來港必吃的翠華,居然在內地撐不住了?
圖源:南方都市報
說實話,圈妹看到這訊息的第一反應是:啊?翠華不是“開到哪兒都有人排隊”的水平嗎?怎麼連它也頂不住內地這波餐飲寒流了?
圈妹還記得早些年剛來香港每次朋友出去玩,最後一站永遠是翠華:
圖源:網路
前腳剛從迪士尼回來,後腳就衝去點一份鮮茄牛腩飯配凍奶茶;
或者在尖沙咀逛累了,坐下就來個菠蘿油加熱鴛鴦,配上滿屋子的煙火氣,那才叫“來過香港”。
圖源:南方都市報
現在想來,那種“翠華=香港”的濾鏡還在,但翠華的日子,好像真的不如從前了……

“港味地標”的消失

翠華餐廳可不是一般的茶餐廳,誕生於1967年,早年就穩佔香港茶餐廳界的C位。
圖源:南方都市報
那時候的翠華,幾乎是TVB御用取景地,劇裡劇外都能見到它的身影,連不少港星都親自打卡。
圖源:網路
坊間還流傳著一句話:“想偶遇明星?去翠華碰碰運氣。”
可以說,它不僅承載著港式風味,還自帶明星濾鏡,誰打卡發朋友圈不多加幾個濾鏡都覺得配不上這“流量地標”。
圖源:網路
2012年,翠華一舉登陸港交所,成了“茶餐廳第一股”,風光無限。
圖源:新浪新聞
不少內地人第一次接觸港式茶餐廳,吃的就是它;第一次愛上港奶、菠蘿油,也是從翠華開始的。
圖源:香港01
但風水輪流轉,這幾年翠華在內地的日子明顯沒那麼好過了。
圖源:香港01
有網友感慨:“小時候去翠華是種儀式感,現在只覺得價格貴、價效比不高。”
也有人說:“以前覺得有點港味很新鮮,現在香港來來去去的,也不覺得稀奇了。”
圖源:香港01
從風頭無限,到連關4店,翠華的內地之路,走得有些艱難。
那問題來了,那些曾經從香港一路開到內地、引發過一波“港風美食潮”的茶餐廳們,現在怎麼樣

內地人不買賬了!

說到香港金牌茶餐廳,“肥韜”肯定榜上有名。
圖源:星島頭條
當初肥韜剛進內地時,可謂火得一塌糊塗,排隊時間動輒四個小時,簡直是“吃飯打卡”必去之地。
圖源:星島頭條
然而到了去年,肥韜的故事卻悄然改變——它陸續關掉了10多家門店。
同樣曾經風頭無限的“太興餐廳”,也在內地市場悄然走下坡路。
圖源:網路
去年11月,太興餐廳位於北京的2家門店關門大吉,甚至廣州最後一家門店也在去年3月宣佈關停。
圖源:星島頭條
要知道,2004年太興餐廳進入內地時,它在廣深等地幾乎引發了一場“港味熱潮”。
2019年,它在內地的門店數曾接近60家。
但現在呢?根據品牌小程式顯示,內地僅剩4家門店正常營業:
圖源:小程式
不僅僅是肥韜、太興,近年來,茶餐廳的倒閉潮似乎蔓延開來——從社交平臺上的網友分享來看,全國各地都有茶餐廳歇業的例子。
圖源:網路
圈妹簡單分析了一下原因。
隨著內地餐飲市場的快速發展,消費者的選擇多樣化,新的品牌和更新的用餐體驗已經取代了傳統港式茶餐廳的位置。
無論是品類創新、菜品更新,還是價格上的靈活調整,消費者可以輕鬆找到更新潮、更具價效比的餐廳。
圖源:星島頭條
而這些港式茶餐廳進入內地後,定位往往偏高階,不少品牌在商場內設立門店,人均消費反而比香港還高。
圖源:星島頭條
再加上茶餐廳的產品種類單一,像黯然銷魂飯、叉燒滑滑蛋飯、菠蘿包等“老三樣”頻繁出現在選單上,消費者逐漸審美疲勞,也導致了這些品牌的吸引力下降。
圖源:星島頭條
其實,不只是開到內地的港式餐飲不好做,連香港本地的餐飲業,這兩年也頻頻傳出“結業潮”的訊息。

香港餐飲“結業潮”

今天(7月2日),又有一家老牌餐廳拉閘關門。
鴻星中菜(又稱鴻星海鮮酒家)旺角 MOKO 新世紀廣場分店宣佈結業。
圖源:香港01
一大早,就陸續有員工回到酒樓打包個人物品,隨後在工會代表陪同下前往旺角勞工處勞資關係科求助。
中西飲食業職工會聯合會主席何仁清表示,目前已接獲約50至60名員工求助,涉及欠發6月工資、代通知金等問題,估算總金額至少200萬元
圖源:香港01
這一訊息也為香港今年的餐飲結業潮再添一筆…
據公開資料統計,光是2025年上半年,香港就有至少23個連鎖餐飲品牌或知名食肆宣佈全線結業,場面一個比一個唏噓。
圖源:星島頭條
比如剛在6月30日結業的銅鑼灣city’super美食廣場,不少人特地前去“吃一頓回憶”,整整30年,說沒就沒了。
圖源:星島頭條
city’super美食廣場結業當天現場人流爆滿,不少市民在熟悉的餐位上拍照留念。
圖源:香港01
住在附近的曾小姐就感嘆:“過去幾年差不多每兩三個月就來一次,三人吃下來兩三百,環境舒服,價格也合理。”
但這樣的場景,以後也許再也找不回來了。
圖源:香港01
被譽為“冰皮月餅始祖”的大班麵包西餅,也已在6月24日全線結業,正式謝幕:
圖源:星島頭條
還有香港人耳熟能詳的海皇粥店,從1992年開到現在,被稱為全港首間連鎖粥店,上個月也發信告別員工,宣告終止經營,結束33年的歷史。
圖源:星島頭條
開業超過44年的“金裝燉奶佬”,今年5月底也關掉了最後一間美孚分店,意味著這個陪伴幾代香港人的燉奶品牌,也徹底成了回憶。
圖源:星島頭條
甚至連曾被米芝蓮必比登推薦的星馬菜餐廳“古月”,都因為經營壓力和個人考慮,結束了長達11年的營業旅程。
圖源:星島頭條
除了餐飲行業,香港近年來“結業潮”其實已經蔓延到各行各業
像陪伴不少人健身打卡日常的大型連鎖健身房“舒適堡”;華潤醫藥旗下的連鎖藥店品牌“華潤堂”,今年也陸續關閉多家分店;就連原本週末人頭攢動的各大戲院、影城,也紛紛熄燈謝幕……

圖源:網路
這些熟悉的名字一個個說再見,真的令人唏噓。
所以,不管是走出去還是留在本地,這兩年不少港式茶餐廳和老牌餐飲,都逃不過一句扎心的實話:時代真的變了。
那些陪伴我們一路走來味道正一個個慢慢從街頭巷尾消失。
有些我們還來不及好好道別,就已經在地圖上找不到它的招牌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愛吃的餐廳,也悄悄關門大吉了?
歡迎來評論區一起嘮嘮,看有沒有哪家“回憶殺”戳中了你
📣 如果你也想第一時間掌握香港本地生活資訊、政策變動、隱藏福利,歡迎加入我們的【港漂圈會員群】
港漂圈會員群
掃碼進群
📌 如果群聊已滿
可以新增西環全智賢微信
稽核成功後即可進群

  本文作者  

天天被爸媽遠端催婚的 @圈妹
*影像影音及新聞資料來自網路,本文由港漂圈原創,本文圖片影音及文字僅作分享,不作為商用,轉載請聯絡港漂圈公眾號(ID:gangpiaoquan
參考資料:
1.《結業潮2025|上半年23間連鎖食肆、名店離場兩餸飯/冰皮月餅始祖大班西餅通通挨唔住》,星島頭條,2025-07-01
2.《時代廣場citysuper美食廣場今日最後營業 有市民專程捧場告別》,大公文匯,2025-07-01
今日推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