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丨金融八卦女特約作者:清炫
· · ·
最近,京圈影視大佬於冬,心情不太美麗。
一邊是他近一半的股權被凍結、股權質押風險爆發,博納影業業績鉅虧、股價跌破發行價……
另一邊,他老婆金巧巧新劇殺青,和前男友分手22年後,又在劇中演夫妻,據說現實中還曾差點結婚,看得網友是一臉懵逼:於冬心真大啊……
當然了,於冬也在想辦法“自救”。
這兩年,短劇賽道火熱,於冬也跟隨行業趨勢,帶領博納入局AI短劇,已經打造了《三星堆·未來啟示錄》前兩季,還打算搞100集的季播短劇,試圖抓住這根救命稻草。
其實,不止博納影業。這兩年,影視大佬們虧得一個比一個慘,眼看傳統劇集玩不轉了,都盯上了短劇這塊“肥肉”。雖說他們都是影視圈的老炮兒,坐擁不少資源和經驗,但真的想靠短劇翻身,恐怕還沒那麼容易。
1.
/ 京圈老炮深陷困局:
大片拖垮現金流,短劇成救命稻草? /
最近,於冬夫人金巧巧上了熱搜,話題是#吳啟華金巧巧分手22年後演夫妻#。
一些網友恍然大悟:原來昔日TVB小生,和“孔雀公主”曾是一對啊。

其實,這兩人當年是一見鍾情,據說還差點結婚,但最終還是分手了。後來吳啟華娶了一個空姐,金巧巧嫁了影視大佬於冬,兩人做回朋友。

這一次,兩人分手22年後,共同出演了電視劇《驕陽似我》,並且在劇中飾演夫妻。對此,網友紛紛表示“兩人有這樣的緣分,友情也很持久”“當年的一見鍾情現在居然還能再續前緣”……

金巧巧這邊美滋滋拍劇,於冬那邊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2025年4月,博納影業一份公告,揭開了於冬的窘境:
於冬持有的1.37億股博納股票被凍結了,佔他總持股的48.70%,也相當於博納總股本的10%,而且凍結期長達3年。
博納輕描淡寫地解釋說,這是於冬個人原因。
回顧博納這幾年的發展,可以說是“上市即巔峰”。2022年8月,蟄伏多年的博納影業,終於回A上市。
上市當天,於冬帶著金巧巧和一雙兒女亮相敲鐘儀式,章子怡、李冰冰、陳寶國等一眾大腕明星都來捧場,派頭不亞於頒獎盛典。

當時,博納影業發行價5.03元/股,首日就暴漲43.94%,之後股價一度衝到15.23元/股。
隨著股價的上升,於冬就產生了“想融資幹票大的”的想法。
於是,在博納上市後,於冬就把1.37億股股票,質押給中信信託。當時,博納股價還在10元/股左右。
可誰能想到,到了2025年4月,博納股價一度跌到只剩3.68元/股,市值也只有50多億了。這下,質押的股票面臨巨大的平倉壓力。市場也普遍認為,於冬這次股份被凍結,正是因為股權質押風險爆發。

▲圖片來源:同花順
更要命的是,博納上市後,業績已經連虧3年。
最新業績預告顯示,2024年,博納影業預計虧損6.37到8.81億元,虧損規模創下新高,經營性現金流也越來越差,融資更是難上加難。
一看博納這情況,機構投資者和明星股東們,都開始撤退了。像中信證券、韓寒、章子怡等,都紛紛減持股票,並且虧了不少錢。有股東以5元/股-8元/股的價格,割肉超4000萬股離場,一下子就虧了30%-65%。
原本,於冬一直覺得,拍大片是博納的核心競爭力。但是,大製作電影太燒錢了,不僅佔用了大量資金,還給現金流帶來了沉重負擔。
曾幾何時,博納憑著主旋律爆款電影,吃盡紅利,於冬靠著《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長津湖》這些主旋律爆款電影,賺得盆滿缽滿。
特別是2021年春節檔,《長津湖之水門橋》票房冠軍,狂攬57.72億,打破了當時華語系列電影的票房紀錄。
可惜好景不長,2021年之後,這種題材單一、缺乏新意的大製作,越來越不受年輕觀眾待見,博納的這套玩法也遇到了瓶頸。
2025年春節檔,《蛟龍行動》更是遭遇滑鐵盧,最後不得不撤檔。這部投資10億、製作了5年的大片,春節檔票房只有3.54億,片方分賬不到1.3億,直接拖垮了博納影業的現金流。
與此同時,博納的其他電影也接連撲街,《傳說》票房只有8000萬,《紅樓夢金玉良緣》更是慘到只有600萬,這進一步拖累了業績。
一邊是沉重的大製作失靈,一邊是短劇火得一塌糊塗。據統計,2023年中國看短劇的人已經超過5億,短劇的廣告收入空間,更是高達438億到730億。
博納影業要想活下去,佈局短劇市場成為必然選擇。博納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於是開始進軍AIGC短劇領域,搗鼓起了AI短劇。

2024年,博納和抖音合作,推出了一部AIGC科幻短劇,叫《三星堆·未來啟示錄》。這部劇第一季一共13集,每集也就3–4分鐘,講的是未來世界人類遭遇末日危機,拯救人類的希望就在三星堆文明裡。
這部短劇由博納影業製作,即夢AI提供技術支援,各種高科技AI技術都用上了,像AIGC劇本創作、AI畫圖、影片轉換等等,用了10種AIGC技術。
而且,這部劇還挺爭氣,第一季就入圍了紐約國際電影節最佳AI電影單元。如今,這部劇第二季也快做完了,今年就能面世了。
另外,於冬還成立了AIGMS製作中心,專門搞人工智慧影視製作。只是不知道,AI短劇會是於冬的救命稻草嗎?
2.
/ 滬圈影視大佬戳破困境,
短劇有影響力,但盈利難? /
2024年年底,滬圈影視大佬蘇曉的一句話,直接戳破了長影片的困境:
“70%長影片播出的劇集,都是嚴重虧損。”
蘇曉是檸萌影視的創始人,他是一個有情懷的影視人,他每年都會對影視行業提出“十問”,每次都讓行業為之震動。

蘇曉畢業於上海師範大學,曾在東方衛視當過副總監,還當過SMG影視劇中心主任、SMG尚世影業的CEO,像《蝸居》《浮沉》這些經典電視劇,都是他主導的。
2014年,蘇曉離開體制內,創辦了檸萌影視,還拉來了芒果文創、騰訊投資,黃磊、張嘉譯都是他背後的明星股東。創業之後,蘇曉被叫做“全職”總裁,因為他不僅管公司戰略,還親自參與內容創作,跟拍、剪輯都管。
在蘇曉的親力親為下,檸萌影視發展迅速,《小別離》《好先生》《擇天記》《三十而已》《二十不惑》等熱門劇都是他們做的。2022年,檸萌影視正式在港交所掛牌上市。

說起這兩年轉型短劇,蘇曉算是第一波拿到短劇紅利的人。
2023年1月,檸萌影業拍了個女頻短劇叫《二十九》,在抖音上直接爆了:
3天漲粉100多萬,播了3集播放量就破億了,總播放量超過8.3億,平均每集超過4000萬。相關話題播放量,更是達到了14.5億。
更難得的是,這部短劇叫好又叫座。這劇是檸萌和抖音一起做的,以分賬模式播出,後來還搞了付費觀看,最後充值高達上千萬,成為當年的現象級短劇。豆瓣也拿到了8.1的高分,在短劇裡實屬罕見。
2023年6月,短劇《二十九》出了第二季,還是WIS品牌冠名定製的,這是檸萌在品牌定製短劇上的一次嘗試。
隨後一年,檸萌影視的短劇廠牌“好有本領”,也打通了品牌定製短劇,像《快樂遺願清單》《被偷走的富婆人生》《救救我全家》《千金媽整頓家長圈》都是品牌定製劇。
除了做品牌定製短劇,檸萌還搞了個“星檸”劇場,專門做付費短劇,各種題材的都有,比如萌寶、總裁、苦情、80年代風,還有中老年成長題材的。
在2023年年報中,檸萌影視公佈了短劇收入:3220萬,比前一年增長了12倍多,佔總收入的2.63%。檸萌做的《二十九》《流量背後》《救救我全家》這些短劇,播放量都在抖音短劇榜上排第一。
2024年,短劇行業越來越火了,檸萌的短劇產量也增加了5倍,做了40多部短劇,達到了6000分鐘。像《廢柴廚娘之逆天改命》《重回1944:我在東北打鬼子》這些劇,播放量都破億了,付費收入也超過了千萬。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檸萌在短劇上做得不錯,但還沒開始賺錢。而且因為大力投入短劇,營銷成本也增加了。
2024年,檸萌影業的銷售和分銷費用,從2023年的9300萬漲到了1.58億,增加了70.7%,主要就是因為短劇。
這一年,檸萌影業的收入幾乎腰折,降到了6.57億;毛利率也從39.4%降到了16.5%,最後虧了將近1.9億。
2024年,檸萌影視虧損,主要是因為版權劇賣得不好,《獵罪圖鑑2》《半熟男女》這些劇都沒啥水花。同時,短劇成本又高,還沒開始賺錢,再加上現在電視臺的優勢也沒了,現實題材的競爭也更激烈了。
而面對生存危機,檸萌影業選擇加速拍短劇,想找到新的出路。2025年,檸萌打算拍1部電影、200集長劇,還有200部短劇。
在蘇曉看來,短劇集的盈利模式是關鍵。但是,現在20集以下的短劇,商業模式還不成熟,尤其是那些需要很多錢的古裝、奇幻、冒險題材。他希望平臺能多給點錢,這樣大家才更有動力去做。
3.
/ 陷入困境的影視公司,
只能靠短劇“續命”了? /
同樣謀求短劇轉型的,還有被“坑慘了”的唐德影視。
唐德影視創始人吳宏亮,本是影視圈的老炮兒,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在他的帶領下,唐德影視完成了股改,2015 年成功登陸創業板。
想當年,吳宏亮出品的《胭脂雪》《金大班》《新京華煙雲》都是爆款劇。2015年的古裝戲《武媚娘傳奇》,更是火遍大江南北,給唐德影視賺了不少錢。
僅僅在2014年,《武媚娘傳奇》就給他帶來了2.68億的收入,佔了唐德全年總收入的71%。到了2015年,這部劇又靠二輪和之後的銷售,賺了1.9億。
但是2018年,吳宏亮重金押寶的《巴清傳》,卻意外砸在手裡了。這部劇投資了4個億,結果三位主演接連出事,導致這部劇根本播不了,唐德也因此連虧三年。
直到2020年,唐德影視易主,抱上了浙江廣電的大腿,多次得到其子公司“輸血”,這才緩過神來。
當時,浙江廣電成了唐德的實際控制人,唐德也正式加入了浙江廣電的陣營。吳宏亮雖然不再擔任董事長,但還是公司的首席內容官。在浙江廣電的幫助下,2021年至2023年,唐德影視連續三年盈利。
但最近,2024年財報披露,唐德影視又由盈轉虧,實現營業收入1.91億元,同比減少43.88%;歸母淨利潤為-2783萬元,同比下降263%。

一看這情況,唐德影視連發20條公告,決定大刀闊斧地改革,連公司名字都改成了“華智數媒”,還公佈了新的發展戰略,重點之一就是拍短劇。
其實,唐德影視短劇起步晚,但步子邁得大。直到2023年11月,唐德才說要拍短劇、微電影、小程式短劇。
2024年初,唐德就推出了“藍媒短劇”平臺,組建了內容、運營和技術團隊,還自建了投流短劇,打算打通短劇的全產業鏈。當時,唐德和浙江新藍網路開發了《副本女將軍》和《我是林凡星》兩部短劇。
2024年,唐德的短劇《清宮辭》上線3天,播放量就破億,很快成了爆款;《副本女將軍》也拿了獎,獲評“第九屆指尖傳媒榜”2024年度影響力微短劇。
事實上,影視公司做短劇,已經是大勢所趨。像唐德影視這樣,專門成立短劇廠牌的公司也不在少數。
2024年下半年,華誼兄弟也成立短劇廠牌“華誼兄弟火劇”,主要走IP路線,專門改編網文和熱門遊戲,像《天選之子的我在地下城當救世主》就是改編自“地下城與勇士”。
還有於正的歡娛影視,成立了子公司“娛丸”,曾推出過橫屏短劇《一紙寄風月》,2023年開始做豎屏短劇,推出了短劇《許你萬丈光芒》。
完美世界影視也不甘落後,成立了工作室“完美宣言”,專門做創新內容,開發了《全職主夫培養計劃》《大過節的》《夫妻的春節》等短劇。
現在,影視圈日子都不好過,連博納、唐德、檸萌這些大公司,都要轉型拍短劇求生。雖然短劇市場看著熱鬧,但盈利模式還不成熟,競爭也越來越激烈了,想賺錢都不容易,更別說靠它翻身了……
參考資料:
《博納影業股權凍結危機:於冬的資本困局與主旋律電影的寒冬突圍》,新浪財經
《版權費大幅縮水,檸萌影視靠短劇了?》,映象娛樂
爆料請聯絡八妹微訊號:bamei2016

要想每天都能看到八妹的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及評論哦~
—end—
金八傳媒往期獲得獎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