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劇已失速,短劇未上桌|劇集2024年報解讀

作者|張逸虹
 2024年劇集市場遇冷已經是行業不爭的事實。 
即使有了一定的心理預期,電視劇上市公司的財報仍然不免讓人感到一陣悲涼。小娛統計了七家電視劇行業的上市公司,主營業務涵蓋電視劇的出品與製作,部分涉及經紀業務、院線業務等。其中,五家公司營業收入發生下降,五家公司發生虧損。

圖1 各上市公司2024年盈利情況

資料來源:同花順iFIND
注:幸福藍海主要業務為電影院線,慈文傳媒、華策影視、歡瑞世紀、唐德影視其他主營業務包含經紀業務等。

圖2 各上市公司2024年毛利率與淨利率情況

資料來源:同花順iFIND
小娛認為,1)電視劇行業的萎縮是從消費者端開始的行業層級的問題,是劇集數目和單劇集創造收益的“雙殺”。2)微短劇是劇集公司繞不開的新故事,但微短劇業務無論從規模還是從盈利能力上都還未達到讓公司願意主動披露的程度。3)劇集行業的核心矛盾是投入和回報的失衡,長劇、短劇皆是如此。整個行業都在尋找新的盈虧平衡的錨點,行業需要的不只是好內容,而是能做到收支平衡的好內容。
小娛預測,2025年結構性變化不會走到終點,對於劇集行業而言,這又是在生死線上掙扎的一年。
 長劇:有人堅守,有人轉向
如前文所述,由於部分公司存在其他主營業務,小娛整理了各上市公司電視劇相關業務的營收和毛利情況。
去掉其他業務後,電視劇行業面臨的危機更加清晰地呈現在人們眼前。代表電視劇行業頭部的上市公司們的電視劇業務營收在2024年全線下滑,平均營業收入同比降幅近20%;絕大多數毛利率也大幅回落。
小娛在這裡補充幾個資料:從行業層面看,根據雲合數據,2024年上新國產新劇總集數7610集,同比減少14%;從平臺層面看,愛奇藝2024年營收同比下降8%。電視劇行業的萎縮是從消費者端開始的行業層級的問題,是劇集數目和單劇集創造收益的“雙殺”。

圖3 各上市公司電視劇業務營收情況

資料來源:同花順iFIND

圖4 各上市公司2024年首播劇集

資料來源:公司財報
蛋糕在縮小,分蛋糕的人卻並沒有減少。各上市公司羅列的2024年首播劇集中,只有華策影視的《我是刑警》、《承歡記》和檸萌影視的《獵罪圖鑑2》登上了雲合2024上新劇累計有效播放霸屏榜。劇集市場的新競爭格局逐漸穩定:騰訊+閱文+新麗的超級生態穩穩佔據上位圈;歡娛、正午陽光、恆星引力等非上市的老牌製作公司競爭力不減;萬達、儒意等電影公司也要分一杯羹。

圖5 雲合數據2024上新劇累計有效播放霸屏榜

資料來源:雲合數據
注:《承歡記》出品方克頓為華策子公司。
各個上市公司如何實現差異化打法?具有國有背景的慈文(實控人為江西省人民政府)、唐德(實控人為浙江廣電)、幸福藍海(實控人為江蘇廣電)加速回歸央視懷抱。慈文傳媒重大題材廣播劇《禾下乘涼夢》相繼在中央廣播電臺與浙江、江西、湖南、福建等省級廣播電臺播出;唐德要做重大歷史題材《諸葛亮傳》;幸福藍海重大歷史題材電視劇《張謇》已拍攝完成。
民營企業中,只剩華策、稻草熊、檸萌三家劇集公司還在繼續努力。歡瑞世紀開始找新業務:根據年報,2025年歡瑞世紀已經殺青兩部互動劇:《完蛋,我被美女包圍了2》和《誰人天下之北伐》。
微短劇:都在下海,誰能上岸
七家上市公司中,僅有稻草熊娛樂未在自己的年報中提到微短劇業務。絕大多數公司都將微短劇作為行業核心趨勢和未來主要戰略佈局。

圖6 各上市公司微短劇業務相關表述

資料來源:公司財報
華策和檸萌是長劇公司在微短劇賽道的領跑者。前者在2024年推出了《我的歸途有風》等頭部短劇;檸萌拿下超級IP慶餘年,領先探索長+短開發模式。慈文傳媒和幸福藍海的微短劇探索略顯滯後,年報中的表述以2025年待播劇為主。
慈文、唐德進入微短劇的方式和華策、檸萌的“內部孵化”有所不同多為聯合出品,因此生產的作品也帶有更多的“微短劇基因”,如慈文《龍王令》女主李沐宸、唐德《清宮辭》女主馬秋元。
然而,小娛認為有必要提醒大家看到長劇公司在微短劇行業“降維打擊”背後隱藏的“內憂外患”。
從業務規模來看,沒有一家公司在2024年報中單獨披露微短劇帶來的收入和利潤情況目前,上市公司認為值得在財報中呈現的,最多的是劇集入選了廣電或央視的“精品名單”,其次是話題量,甚至播放量資料都不一定會被主動提及。
這種“報喜不報憂”很容易理解:一方面來看,長劇公司的短劇作品還不能稱得上“上桌”。電視劇上市公司在財報中提及的短劇“集體缺席”DataEye年榜;另一方面來看,微短劇的利潤率還是要打個問號
AI作圖 by娛樂資本論
對比頭部短劇公司,依託子公司海南恆系、參股公司美光盛世、快創從直播公司轉向短劇業務的映宇宙(原名映客),2023年進入短劇業務以來,娛樂內容服務(主要是微短劇業務)營業收入從2022年的4個億上升到2023年的9.6億和2024年的13.1億。但宣傳及廣告開支從2022年的13個億上升到2023的20個億和2024的24.8個億,考慮到原有直播業務正在縮水,這筆開支增量主要由短劇的投流和宣傳費用構成。
出海方面,在去年1月併購FlexTV的前區塊鏈公司Mega Matrix 2024年盈利收入3618萬美元,但營銷費用就花掉2255萬美元,佔營業收入比重62%,而製作、運營等營業成本僅佔42%,淨虧損1078萬美元。
一言以蔽之,即使在短劇頭部公司,銷售成本對利潤的壓制也不容小覷。
此外,長劇公司最有優勢的品牌短劇的市場規模也正在縮水——今年視聽大會的議程裡,品牌短劇相關論壇徹底消失。曾經擠滿中小玩家的戰場,如今只剩大量頭部品牌還在場。品牌短劇逐漸變成了薛定諤的貓,開啟盒子,搜尋品牌才能看到,而大多數時候顯得無人問津
但即使在這種情況下,長劇公司也不敢對微短劇輕言放棄——畢竟如果不談微短劇,劇集公司幾乎沒有故事可以講。慈文的年報中甚至介紹了自己參投的AR眼鏡公司。
現金:背水一戰,還是飲鴆止渴
影視劇的巨大投資成本和相對較長的回款週期,疊加國劇待播期長短的高不確定性——短則幾個月,長則永遠不見天日——使得電視劇公司的盈利和現金流具有較高的不穩定性。因此,現金儲備對劇集公司至關重要。
今年1月,唐德向浙江廣電全資子公司易通公司定向增發,易通公司認購金額達4.13億元。唐德影視稱,本次定增募集資金扣除發行費用後擬全部用於償還借款及補充流動資金。
縱觀七家上市公司2024年財報,在已公佈2024年經營性現金流的六家上市公司中,超半數2024年經營性現金流淨額為負。各上市公司給出的經營性現金流大幅縮水甚至由正轉負的理由大多相似:本年收款較上年有所減少,同時本期電視劇、電影開機增加導致採購支出大幅度增加
從現金儲備來看,華策和檸萌處於第一梯隊,慈文傳媒、歡瑞世紀、幸福藍海略顯遜色,稻草熊娛樂和唐德影視相對落後。然而,除了唐德影視與檸萌影視外,絕大多數上市公司現金比率在2024年都出現嚴重縮水。

圖7 各上市公司現金流及現金情況

資料來源:同花順iFIND,公司財報
注:現金比率=(貨幣資金+交易性金融資產)/流動負債*100% 
“開機多、回收少”和年報中反覆提到的電視劇行業“減量提質”的共識形成了悖論。劇集公司正在面臨這樣的困境:停止擴張,怕觀眾流失、市場份額繼續流失、被平臺拋棄;不停止擴張,就只能硬著頭皮承擔現金流風險

圖8 上市公司2025年待播劇

資料來源:公司財報
劇集行業的核心矛盾是投入和回報的失衡,長劇、短劇皆是如此。整個行業都在尋找新的盈虧平衡的錨點。先前,小娛提到的“平臺想提效,內容在減負,但整個製作流程的協同系統,還沒同步完成“短打”的準備”,正是這場結構性變化的一個縮影。降本增效、精品化、做好IP開發,口號人人都會喊;但對於平臺和製作公司而言,需要的不只是好內容,而是能做到收支平衡的好內容。
話題互動:

你有看好的2025年待播劇嗎?

推薦閱讀

掉粉46萬:
黃子韜做衛生巾是正義還是割韭菜?
點選觀看
↓↓↓
如需商務合作後臺回覆【商務】
如有轉載需求後臺回覆【轉載】
更多文娛產業背後的經濟邏輯,來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