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嘲笑股市,這很理性,但是目前不太合時宜。
股市上漲最大的受益者是誰?
回答了這個問題,就不難理解春節前後為什麼股市必須起來了。
01
我們看到,股市持續低迷時,公司IPO都會被壓著,數量會明顯減少,股市的直接融資功能也會減弱。
很簡單嘛,普通投資者虧的只剩褲衩了,你還能收割什麼?
股市下跌,負面影響有很多。財富縮水,信心低迷,觸發經濟螺旋式緊縮。
不能融資,最受傷的是高科技企業,特別是那些代表新質生產力的企業,如晶片、人工智慧等,它們往往需要大量資金用於技術研發和人才引進。
晶片和人工智慧行業具有高投入、高風險和長週期的特點,而資本市場融資是其獲取資金的重要途徑。
沒有盈利,光靠花餅,銀行是一分錢不會給你的。那誰給,資本市場得買單,怎麼買單,吹泡沫啊!
很多人會說,你這就又回到老一套了,圈一把錢就走,我們不買賬。
但是,這次牛市還真的不一樣,有著特殊的國家戰略意義。
02
中美為什麼出現摩擦,實質上還是高科技之爭。
中國給國際的印象是低端製造,但現在,事實並非如此。
以前是襪子和床單,再後來是電視、冰箱,現在是新能源汽車、高鐵,再往後是什麼,只有人工智慧和晶片了!
下面是中國的科技創新的硬核實力——
1、全球百強科技創新叢集數量:中國擁有26個全球百強科技創新叢集,連續兩年位居世界第一,超過美國的20個和德國的8個。
2、專利申請量:中國在生成式人工智慧領域的專利申請數量居世界第一,佔全球總數的70.3%。此外,中國在全球計算機技術專利中佔比60%,人工智慧專利佔比40%,半導體專利佔比33%。
3、高技術產業佔GDP的比例:預計到2026年,中國高科技產業佔GDP的比例將從2018年的11%增長至19%
看到這個趨勢,漂亮國不讓東方大國進入高階人工智慧和晶片領域,但東方大國怎麼會丟掉新一輪科技革命呢?
所以矛盾出現了,中美競爭在人工智慧和晶片領域的展開,實質上是圍繞技術領導權、國家安全和全球戰略利益的一場複雜博弈。這場競爭不僅涉及技術和經濟層面,還深刻影響著全球的地緣政治格局。
在晶片領域,漂亮國通過出口管制、技術封鎖等手段試圖遏制中國的發展,試圖維護其在全球半導體市場的主導地位。
然而,東方大國並未因此屈服,反而加大了對本土晶片產業的投資和支援,推動自主研發和產業升級。
這一國家戰略的重要支點在於資本市場。
漂亮國與東方大國的競爭,有一個重要優勢,即是強大的資本市場,納斯達克指數年年創出新高,孵化出蘋果、英偉達、微軟等七朵科技金花,令人羨慕。
反觀東方大國,一言難盡啊!
如果資本市場和以前一樣,再次低迷,人工智慧和晶片企業無法融資,那麼這一戰略將會受阻,這在中美競爭中,可是誤了大事。
所以,進入2025年,春節前後,股市必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