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日本軍艦也在下餃子

最近幾年,日本海上自衛隊的造艦速度突然“提了速”。從2021年到現在,不到四年時間,日本已經下水了11艘“最上”級護衛艦,平均三個月就能造出一艘5000噸級的軍艦。這種速度雖然比不上中國海軍“下餃子”的節奏,但在全球範圍內已經算得上“快馬加鞭”。日本這一波操作,明擺著是要在西太平洋搞點大動作。

日本這一批“最上”級護衛艦,單看引數確實有點東西。標準排水量3900噸,滿載能到5500噸,比咱們的054A護衛艦還大一圈。艦上裝了美製的MK-45艦炮,能打100多公里;反艦導彈用的是日本自研的17式,射程號稱能到1000公里;防空導彈也不含糊,最新的改進型“海麻雀”能攔截50公里外的目標。最扎眼的是它的反潛能力——拖著一條几公里長的聲吶陣列,配上專業反潛直升機,擺明了是要盯著潛艇打。這種配置放在西太平洋,針對性極強,就是衝著封鎖航道、掐斷水下通道來的。
日本這麼拼命造艦,背後藏著兩層心思。第一層是技術升級。日本造船業雖然不如從前,但底子還在。他們搞的模組化建造,把軍艦像拼積木一樣分段生產,最後總裝,效率確實高。再加上這幾年從美國進口的燃氣輪機、雷達系統,硬是讓“最上”級的戰鬥力提了一個檔次。
第二層是戰略佈局。日本這幾年一直喊著“西南諸島防禦”,把軍艦往琉球群島、宮古海峽附近堆。明面上說是“防禦”,實際上是想把第一島鏈變成鐵桶陣,配合美國搞“印太戰略”,給自己在東海、臺海問題上加點籌碼。

不過,日本這點小算盤,在中國海軍面前還真不夠看。先說造艦速度,日本四年下水11艘護衛艦,聽著挺唬人,但中國光是2023年一年就下水了10艘驅逐艦、護衛艦,總噸位頂得上半個日本海自。再說質量,日本的“最上”級雖然堆了不少裝備,但短板也很明顯。比如防空火力就16個導彈坑,連個遠端防空彈都沒有;反艦導彈射程號稱1000公里,實際突防能力比不過咱們的鷹擊-18。
更關鍵的是,日本造船業早就過了黃金期,現在全靠政府硬砸錢撐著,而中國有完整的工業鏈,從鋼板到晶片都能自給自足,真要拼產能,日本連尾燈都看不見。
解放軍海軍對日本海自的優勢,早就不是“量”的問題,而是“代差”碾壓。咱們的055大驅,萬噸級的身板配上112個導彈坑,能打防空、反艦、反導甚至對陸攻擊,日本最新的“摩耶”級宙斯盾艦在它面前就像個小弟。航母方面,日本剛把兩艘直升機驅逐艦改成輕型航母,勉強能塞十幾架F-35B,而咱們的福建艦已經上了電磁彈射,殲-35馬上就能上艦,戰鬥力根本不在一個維度。至於潛艇,日本還在折騰常規動力,咱們的核潛艇早就進了深藍大洋。
更讓日本頭疼的是體系化作戰。中國海軍現在天上衛星盯著,空中預警機罩著,水下聲吶聽著,火箭軍的東風快遞還能隨時點名。日本那幾艘宙斯盾艦再厲害,也架不住咱們海空潛天四位一體的飽和攻擊。去年中俄聯合軍演,中國艦隊大搖大擺穿過津輕海峽,日本連抗議都顯得底氣不足——實力擺在那兒,說什麼都蒼白。
當然,戰略上藐視對手,戰術上還得重視。日本這波軍艦“下餃子”,有三點值得警惕:
一是反潛網越織越密,將來可能會在臺海、南海搞水下監聽;
二是拼命堆導彈射程,不排除將來部署進攻性武器;
三是拉著美國、澳大利亞搞聯合演習,想抱團施壓。不過這些招數在中國海軍眼裡,也就是“見招拆招”的水平。咱們的055帶著航母編隊常態化進西太,054B護衛艦蹲守東海,水下的“黑魚”時不時露個臉,早就把日本那點小心思看得透透的。

說到底,日本海上自衛隊的擴張,更像是焦慮下的應激反應——眼看著中國海軍一年一個樣,自己再不折騰就要徹底掉隊。但這種“趕作業”式的擴張,終究補不上工業底子薄、戰略縱深小的硬傷。反觀中國海軍,從近海防禦到遠洋存在,從跟跑到領跑,每一步都踩準了國運上升的節奏。現在別說日本,就是美國在西太平洋也得掂量掂量。
未來的太平洋上,解放軍艦隊的航跡只會越來越遠,而日本海自的“下餃子”,頂多算是這片深藍裡翻起的一朵小浪花——看著熱鬧,終究掀不起大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