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主義依然會被善待,要做那個先行動的人……

這是奴隸社會的第 3856 篇文章
Photo by Pixabay
我先說個真事兒。
上週末下午,按照慣例在我的辦公室約了幾位家長來喝茶聊天,聊的話題自然是 AI  時代與教育。上次一位家長說他剛招的一個人不好用,是職場新人,畢竟也是頭部學校畢業的,聰明程度自然不必說,薪資也不低,但貌似只會照著指令解決確定性的問題,遇到開放性的問題就不靈了,培訓起來很花時間,安排工作又有很多隱形成本,因為需要大量的解釋溝通成本。簡單講就是中了應試教育綜合症,應付考試和麵試都沒問題,但遇到真實問題就束手無策。
我們都很感慨。我想到前幾天看的油管影片,OpenAI 主要的競爭對手 Anthropic 公司 CEO 說,未來三到六個月 90% 程式碼都會由 AI 來寫,今年年內可能 100% 的程式碼都會是 AI 生成的。對於這個激進的觀點我不能完全認可,畢竟還有一些很挑戰的程式設計問題,但我也認同其基本觀點。我估計最後真需要人寫的程式碼不到 1%,而對我來說早已實現了百分百,因為我自己的 AI 程式設計模式幾乎從來不看程式碼。
今年工程師是高危職業,下面是我的推論。核心問題是,當代碼都由 AI 生成會發生什麼?現代企業都是構建在軟體平臺上的,第一波 AI 生成的大部分程式碼應該是取代現有的程式碼,而且這就是現在正在發生的事情。因為只要是人寫程式碼就會有問題,人總是會犯錯誤的,人搭建軟體架構也是不完美的,很多程式碼是普通水平的工程師而不是高手寫出來的,把這些程式碼重寫一遍是價效比很高的自然選擇。現代組織里的很多工作都是因為軟體系統不完善“搞出來”的,這些問題被修復自然工作就簡化了,效率也會大幅度提升。
還有很多程式碼之前沒有寫,核心原因是什麼?不划算。如果寫一個工具要幾天,可能還不如直接讓人工笨辦法解決來的划算。但現在寫個簡單工具已經可以實現“即用即拋”,我自己有時就會讓 AI 寫個小工具,解決了問題以後就放在那不管了。這會進一步推動工作效率的提升。
AI 程式設計還會推動這些軟體平臺設計和效能的快速迭代,之前重構程式碼多麻煩啊,問題就像補丁摞補丁,舊系統沒有人敢碰,因為一碰可能就執行不起來了。這個問題在 AI 程式設計時代也不是問題,因為 AI 正好藉此機會把“補丁”都修復一下。設想所有的軟體都會快速迭代升級,這有點像生物進化,只是以快得多的速度進行。
我還沒有討論只賣幾萬塊的機器人,這可比僱個人省錢多了,還不用休息,這兩天機器人都會後空翻會蹦迪了。這些因素疊加起來,會推動很多工作的快速消失。工作金字塔最下面那層體力勞動可能短期安全,上面一層是入門級的工作,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快速地被侵蝕,再上面一層是比較有經驗且擁抱 AI 的人,再上面是更高收入人群。其實整個金字塔每一層都有風險,因為上一層的人擁抱 AI 替代的就是他下面這層的工作,而不會是下面兩層的工作。整體來看職業金字塔正在自下而上快速地逐級崩塌。
▲ Photo by Pixabay
上面說的是職場新人底層能力不夠的問題,下面再說說職場老人也被 AI 挑戰的問題。
還是那天下午,我這位做投資的朋友說他的技術負責人把一個有點陳舊的系統跑起來,前前後後折騰了兩週的時間,他故意用這個挑戰性的問題來挑戰 AI 。另外一位朋友馬上用 AI 程式設計工具接了招,過程確實不太順利,因為程式碼有年頭,安裝執行過程中不斷報錯,有些依賴的程式碼已經過時了。然而 AI 就像一個任勞任怨,沒有情緒的優秀員工,持續不斷地一個接一個解決問題。
看著螢幕上命令列的快速滾動,我不禁想起來當年熬夜改 bug 的場景,查網上論壇,搜尋 StackOverflow(一個技術分享網站),讓瀏覽器列印各種錯誤程式碼,一個問題經常要折騰一宿。AI 程式設計解決所有常規問題已經是輕車熟路,讓我萬分感嘆技術升級迭代的速度太快。
這個問題挺複雜,但前後徹底解決,也就用了一個多小時,幾十倍的效率提升。今年年初 DeepSeek 橫空出世,很多人一時半會兒還無法理解它對世界的衝擊。說它代表了中國的“斯普特尼克” Sputnik 時刻(1957 年前蘇聯發射人類第一顆人造衛星),不如說它是開源模式的勝利。出來一個月 HuggingFace(全球最大的 AI 開源分享社群)上最火的十大模型有五個都是 DeepSeek 的,一個月被下載了 300 萬次。當我們都在談論它是不是在虧錢,他們又開源出來所有部署相關的原始碼,並且宣佈在滿負荷執行下毛利潤率超過 500%。
徹底開源加超低成本,這意味著什麼?
全世界任何一家公司不管大小,都可以部署滿血版的 DeepSeek,或者買比 OpenAI 便宜幾十倍的 API。從今以後海量裝置都會接 AI,而且智慧程度都不會低於 DeepSeek,當然它不是目前最聰明的AI系統,但它真的足夠便宜。這兩年多 AI 的發展趨勢是,每年智商提升 30 個點,而價格下降 10 倍以上。
之前的歷次技術革命都改變了世界,然而從來沒有這麼快,快到我們的教育體系來不及應對。
職場從來沒有遇到過這麼大的衝擊,從來沒有如此多的職位以這麼快的速度消失或被取代。這些人都沒有為轉型做好準備,更加嚴重的是,之前的轉型意味著換一個公司或者換一個職業,然而如今的轉型面臨著人生作業系統的重構,因為其它的行業入門級的工作也消失了。
當各行各業入門級的職業都在快速消失的時候,最明智的選擇是什麼?當然是快速重構自己的作業系統,培養底層能力與認知,以及 AI 素養與能力。這兩者正好是最底層的和最前沿的。
從第一性原理出發,擁抱未來。
如何構建一個新的人生作業系統?
最有效的學習方法是“費曼學習法”與做中學,學習最底層和最前沿也不例外。當我們可以對其他人講明白,或者在真實專案中會應用有創造力,才是在真正搭建自己的作業系統。
入門級工作快速消失,但人需要成為有經驗的人,是跳不過去這個階段的。當企業不再僱傭經驗不足的職場新人和 AI 認知與能力不足的人,這個場景就自然變成了教育場景。
現有的職業培訓可以滿足這個教育場景嗎?
顯然不能,因為職業培訓只教具體的技能和考證的能力,這恰恰是被 AI 取代的能力。
有沒有一種模式,可以模擬入門級的工作場景?
提供充分包容接納的工作環境與賦能的體系?
幫助學員轉變思維,構建系統的底層認知,AI 素養與 AI 能力?
提供一起做真實商業專案的體驗,培養溝通協作能力?
是歡樂包容的社群,好玩的空間,有可以徹夜長談的好朋友?
再給一個 bonus(彩蛋),我們在這裡還可以談教育,這裡就是面向未來的基礎教育正在發生的地方,學生可以充分感受自學和自由探索的樂趣。
▲ Photo by Pixabay
停,你別再說了,我剛剛看看你前幾天那篇關於踩坑的文章《華章:那些踩坑教我的事》,你是不是挖了一個坑,想讓我跳?
對啊,AI 時代就彷彿是遠古的火山爆發或者大地震,這時候常規思維反而有可能把你帶到坑裡,主動跳坑的思維,反而有可能化險為夷。
我們這期“一場+”的主題是個體進化,講這個話題,珊珊和我都是有發言權的。我認識珊珊十幾年了,最初她加入團隊的時候應該也是被我忽悠到坑裡的,那時候她剛畢業,做事情極其認真,帶著一股勁。這些年不管怎麼換工作換角色,她一直是個非常積極的終身學習者,並且在持續而有耐心地打磨著自己的每一項技能。(3 月 27 日,珊珊將會與我在奴隸社會直播間跟大家一起聊聊:重塑內在秩序,打造高認知人才的第二曲線。)

當她和我講個體進化概念的時候,我馬上就理解了她講的和市面上的個人 IP 打造課有什麼不同。

賣個人 IP 打造課程的,自己可能都沒有 IP。
有 IP 和能賺到錢是兩碼事。
現代商業世界任何一個賺錢的事情都是個極其複雜的系統,包含很多鏈條,任何一個鏈條出問題,都有可能極大影響結果。我們見到任何一個真正賺到錢的人,不管他做的事情有多麼不起眼,都應該對這個人心懷敬畏。
個體進化講的不是個人品牌,也不是教你如何賺錢,講的是商業閉環,可能更是一種人生態度人生哲學。(別拔得這麼高,估計又是想坑我)
(繼續上價值)我們想傳遞的人生哲學是長期主義,也希望召喚同樣是長期主義的你。雖然說 AI 時代來得快,最利好的還是長期主義的人。今天能抓住機會的那些人是前天就在做準備的,今天開始做準備的人也會在後天從容不迫。明天馬上就來,任何人臨時抱佛腳也做不了什麼。
整個社會在 AI 的衝擊下都會變化,但這麼龐大的系統必然有巨大的慣性,很可能是區域性已經如火如荼,波及到全域性仍然需要時日。長期主義依然會被善待,即使是在 AI 時代,所以要做那個先行動的人。
社會越浮躁,越需要平靜的內心。來“一場”,給你平靜的內心和 AI 認知,選擇“個體進化”幫你打造商業的閉環,認知的閉環,人生的閉環。
「一場」第五期報名開始了,想要了解「一場」,可檢視往期文章《給可能在找工作,又不是在找工作的你》,第五期詳情可檢視海報:
–  END  –
推薦閱讀

華章:來一場冒險,來「一場」蛻變

華章:再好的教育,也得最終回到“老路”嗎?

華章:我深層次的恐懼

各位讀者朋友,一起在文末留言你的想法/故事吧!也歡迎點分享,給需要的朋友們呀。投稿或者商業合作的朋友,請郵件聯絡([email protected])。
記得點一下在看星標哦,期待每個清晨和“不端不裝,有趣有夢”的你相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