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家中,安全不放鬆!
快將家中容易被兒童接觸的
存在安全隱患的物品收拾好!
比如大人常吃的降壓藥、感冒藥等藥品、
常服用的保健食品、
常用的汽車防凍液……
稍不注意,兒童就可能誤食或誤喝!
17歲女孩誤喝汽車防凍液,
陷入昏迷,多器官功能衰竭…
2月10日,安徽省阜陽市人民醫院緊急收治了一名17歲女孩:女孩入院時已經昏迷,伴多器官功能衰竭。其家人表示,女孩誤喝了汽車防凍液。

圖源:影片截圖
得知病因後,醫生當即搭配白酒制定治療方案,同時持續採取血液淨化等措施,治療期間,累計為女孩鼻飼了5斤高濃度白酒。
搶救5天后,女孩轉危為安,各項指標趨於好轉,轉出急診ICU。
女孩誤食30粒保健食品被急救,
媽媽:3歲孩子把它當成糖果了!
2月13日晚上,3歲女孩悅悅因誤食30粒保健食品被送到急診。

圖源:影片截圖
得知患兒病因後,急診科醫生杜文輝馬上給孩子進行洗胃、導瀉,並安排孩子做血尿常規、心電圖、肝腎功能等檢查。

杜文輝



最近這段時間,我遇到了五六個把保健食品當糖丸吃的孩子。一次性過量服用保健食品,可能導致胃腸道不適、藥物過敏、物質毒性反應等後果。


不幸中的萬幸,經緊急救治,加之送醫及時,孩子暫無大礙。
事後,孩子母親表示,她聽說葉黃素能護眼,就給孩子買了葉黃素酯DHA藻油軟糖吃,沒想到節日看護疏忽,孩子竟把它當糖丸一次性吃了30粒。
2歲娃不慎誤食數粒降壓藥,
身體冰冷,或面臨生命危險……
“警察同志,我家孩子誤食降壓藥,需要去醫院急救,請你們幫幫我!”
2月17日,一名男子駕車趕到東安縣公安局交警大隊蘆洪市中隊後,焦急地向交警求助,稱孩子誤食數粒降壓藥導致身體冰冷,請求交警幫忙護送就醫。

圖源:影片截圖
時間就是生命!交警立即駕駛警車,開啟警燈拉響警笛,引導求助車輛緊急趕往市中心醫院。由於送醫及時,孩子轉危為安!
3起意外事故,最終有驚無險,真是不幸中的萬幸啊!
然而,並非人人都能這般幸運!有時候,兒童誤食藥品、保健食品等,或是誤喝防凍液、農藥等,後果往往讓人難以承受……
2018 年 3 月 11 日,在陝西彬縣義門鎮一住戶家,一名 13 男孩因感冒後嗓子不舒服,拿起桌上一瓶“止咳糖漿”喝了一口後,嗓子潰爛,說不出話,吃啥吐啥。

家人發現孩子誤喝了裝在止咳糖漿瓶中的農藥百草枯後,急忙將其送醫。令人痛心的是,由於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男孩咽喉部慘遭腐蝕,心、肺、腎等多個器官均有不同程度損害,隨時面臨生命危險……
痛定思痛!作為監護人,我們必須以案為鑑,警鐘長鳴:

時刻提防上述4類容易被兒童誤食誤喝的“危險”物品!

為了防止孩子不慎誤食藥品、保健品、或是不慎誤喝汽車防凍液、農藥,日常生活中,我們一定要將這些物品放置妥當,放到孩子不易接觸的地方。
監護人
切記!
✔ 不要將藥品、保健品、汽車防凍液、農藥等物品放在桌子上、凳子上等顯眼處;
✔ 若家中常備藥物,有小藥箱就儘量用起來;若將藥品放到上鎖的藥箱、抽屜時,要妥善保管好藥箱和抽屜的鑰匙,儘量不要讓孩子拿到鑰匙;喂患病孩子吃藥時,監護人不要哄騙孩子藥是糖,也不要哄騙孩子藥是汽水,以免造成概念上的錯誤,埋下誤服隱患。
✔ 儘量不要將藥、保健品等藏進糖果盒,也儘量不要將汽車防凍液、農藥等藏進飲料瓶,避免孩子將其當作糖果誤食或飲料誤喝。如果一定要用礦泉水瓶、飲料瓶等裝農藥、汽車防凍液等,務必在這些瓶身上貼上便籤,裡面裝的是啥就寫啥。
其實,不單單是藥品、保健品、汽車防凍液、農藥這4類物品要收拾妥當,下面↓↓↓這些物品也要擺放妥當!
快戳影片↓↓↓
警惕那些容易讓娃誤食誤喝的物品!
擺放妥當的同時,監護人平時也要加強兒童監護,尤其是要重點看護好未滿8週歲或者由於身體、心理原因需要特別照顧的未成年人,儘量不要讓他們脫離大人視線。
當我們有事外出時或忙碌時,如果不方便照看孩子,此時,可以委託可靠的、具有照護能力的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來照看孩子一段時間。
千萬千萬不要留孩子獨自在家或在照看孩子的時候,只顧自己低頭忙碌或是低頭萬玩手機或是與人聊天等。
很多時候,兒童誤食誤喝就發生在監護人疏於看管的時候。
曾有媒體報道,河北邢臺,一名2歲多的男孩將藥片當作糖果,誤食了三十幾片地芬諾酯片,結果急性藥物中毒,一度呼吸衰竭、心跳停止。

經過對症治療,孩子脫離了生命危險。但是,孩子不能說話,也不能動,成為半植物人。




如果想治好,很難很難。


事後,孩子母親稱,事發當天,一家人吃完飯後,準備去開業的店裡幫忙。突然,孩子哭了一聲。娃他爸趕忙過去檢視,只見孩子滿臉黑色,火速抱著孩子就醫。
希望所有人都能引以為戒,加強兒童看管!
並且,要想避免兒童發生誤食或誤喝險情,作為監護人,平時也要對孩子加強安全教育。
特別是對於一些年齡稍大的孩子,監護人務必要常常叮囑他們:

不認識的東西,千萬別亂吃(喝),吃(喝)之前一定要問問大人,謹防誤服農藥等危化品。


圖源:學生安全教育平臺
文章轉載自:學生安全教育平臺
內容綜自:@齊魯晚報,江南都市報,永州公安交警,長江日報,攝圖網等。


文章好看就點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