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傳影片顯示宇樹科技G1機器人在首屆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比賽中摔倒。宇樹科技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宇樹最近都完全沒有參與任何比賽,主要忙著準備人形機器人的格鬥直播。
“我們的G1人形機器人,從去年發貨開始,已經出售給全球非常多的客戶,使用了很久。所以這次馬拉松比賽,也有好幾個獨立的團隊使用我們的機器人。比如我們的客戶用他們自己的演算法參與了比賽,所以在現場能看到不少我們的機器人。有好幾個獨立團隊在使用,不同人操作或開發情況下,機器人的表現差別很大,請大家不要誤解”。
北京的氣溫今天有所回升,亦莊的半程馬拉松賽場上也熱鬧非凡。
4月19日,2025北京亦莊半程馬拉松暨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正式開跑。共有20支隊伍參與了此次人形機器人半馬,使用的人形機器人產品包括了天工、宇樹G1、樂聚夸父、松延動力N2、行者二號、加速進化T1等。
此次比賽全長21.0975公里,比賽地形環境包含平地、坡道,最大坡度達到9°,比賽線路整體平順,共包括6個左轉道、8個右轉道,無折返,轉彎角度≥90°,為人形機器人賽隊提供了線路GPS座標資料。每支賽隊可在補給站內更換電池、機器人和進入賽道的比賽選手,更換機器人會有罰時。
雖然不少機器人在比賽中“踉踉蹌蹌”,但還是有不少“選手”成功完賽,最終共有六支隊伍完賽。天工隊(機器人:天工)、小頑童隊(機器人:N2)、行者二號隊(機器人:行者二號)分別獲得冠亞季軍,第四名旋風小子隊(機器人:松延動力N2),第五名EAI隊(機器人:卓益得X02),第六名為半醒機器人隊(機器人:精靈)。
此外,天工隊獲得了最佳耐力獎,行者二號隊、城市之間科技隊(機器人:宇樹G1)、鋼寶隊(機器人:幻幻機器人)獲得最佳人氣獎,行者二號隊、城市之間科技隊、鋼寶隊獲最佳形態創新獎,行者二號隊、城市之間科技隊、亦馬當先隊(機器人:加速進化T1)獲得最佳步態獎。

天工機器人來自北京具身智慧機器人創新中心,與優必選聯合研發,釋出於2024年。機器人身高約1.8米、體重約55公斤,時速最高可達12千米/時。
天工機器人其實已經是個跑步“老手”,此前就已經多次進行了長距離奔跑測試。值得一提的是,不同於常見的遙控手柄的控制方式,“天工Ultra”此次使用了無線領航技術完成跟隨導航和長程路徑規劃,依託於自身搭載的運控演算法和多模態感測器,結合超寬頻無線技術,引導機器人進行目標跟蹤,計算自身位置,自主即時調整奔跑方向和速度,完成從起點到達目標點的奔跑。比賽過程中,“天工Ultra”還使用了電池快換技術,實現長時間作業的續航能力。
北京具身智慧機器人創新中心總經理熊友軍在賽後表示,此次比賽也為機器人下一步走進工廠以及生活服務場景做了準備,未來的社會是一個“人機共生”的社會,機器人將真正走入我們的生活。儘管此次只是展示了天工機器人運動能力的一小部分,但團隊正在積極研發更多創新技術,未來將會推出更多應用。
他還強調:“中國機器人產業在整個全球來說已屬於第一梯隊,而且我們的迭代速度,應用的場景,資料量,還有我們的人才,大家努力的程度,在全球都是屬於頂尖的,我對中國人形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充滿了信心。”

亞軍“小個子”松延動力N2於上個月剛剛釋出,身高1.2米,重約29公斤。釋出之時就因其連續後空翻的動態能力以及3.99萬元的起售價而引發關注。
季軍行者二號來自中豫具身智慧實驗室和上海卓益得機器人有限公司,身高1.7米,採用肌腱繩驅仿生輕量化設計,體重僅約28公斤,具備高續航和高效能等特點,可以實現6小時動態續航,也是本次賽事中唯一一名全程沒有換電池和更換機器人的選手。
此次參賽的人形機器人“狀況百出”,有的在起點未能成功起身,有的慢悠悠地走出起點“閒庭信步”,有的剛出起點沒多久就偏離方向或是摔倒,有的機器人在半路開始與觀眾互動表演……本次比賽中,還有兩支隊伍採用了宇樹科技的G1機器人,表現也都不盡如人意。
對此,宇樹科技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宇樹最近都完全沒有參與任何比賽,主要忙著準備人形機器人的格鬥直播。
“我們的G1人形機器人,從去年發貨開始,已經出售給全球非常多的客戶,使用了很久。所以這次馬拉松比賽,也有好幾個獨立的團隊使用我們的機器人。比如我們的客戶用他們自己的演算法參與了比賽,所以在現場能看到不少我們的機器人。有好幾個獨立團隊在使用,不同人操作或開發情況下,機器人的表現差別很大,請大家不要誤解”。

宇樹科技表示,比賽都需要提前好好準備,由於公司最近事情比較多,和很多其他機器人公司類似就沒直接參與,“機器人和其他電子產品類似,表現效能和使用者息息相關,希望大家一起共同推動機器人行業的進步”。

正如目前行業內所認為的,人形機器人目前還處於早期階段,技術要做到成熟至少還需要5-10年時間。朱嘯虎、傅盛等創投和AI界人士此前也多次表示對於人形機器人行業泡沫的擔憂,覺得人形機器人公司變成為表演而存在,商業路徑還不清晰,且最基本的工作反而沒人做。
此次人形機器人半馬,無疑是對人形機器人在真實環境中綜合性能的一次系統性檢驗。“透過人形機器人與人同場競技,不僅能借助極限場景倒逼技術突破、展現標杆性應用成果,還能激發社會對‘人機共生’的深度探討,進而提升公眾認知,促進機器人產業加速落地。”北京經開區管委會副主任梁靚在賽前表示。
據悉,此次比賽除了冠軍、亞軍和季軍,還設定了完賽獎、最佳耐力獎、最佳人氣獎、最佳步態獎、最佳形態創新獎等專項獎。
人形機器人何時能夠真正“跑”進人類的日常生活,仍需要耐心等待。

新增徐老師微信
立即諮詢
國際在職“MBA/EMBA/DBA”


點選底部“閱讀原文”檢視更多
在職“MBA/EMBA/DBA”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