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20 日,華為在深圳召開了華為 Pura 先鋒盛典及鴻蒙智行新品釋出會。這是今年華為的第一場大型釋出會,現場公佈了 HarmonyOS 5 的全新升級計劃:2025 年 3 月底,HUAWEI nova 13 和 12 系列將開啟 HarmonyOS 5 公測;HUAWEI MatePad Pro 13.2 和 12.2 英寸等多款機型將開啟花粉 Beta。
系統升級迭代也在穩步推進:到 2025 年第二季度,華為還將開啟多款已問世機型的 HarmonyOS 5.0.1 推送升級計劃,包括 HUAWEI Mate 70 和 60 系列、Mate X6 系列,以及 MatePad Pro 13.2 英寸系列等。
而為了感謝使用者的支援,升級鴻蒙作業系統 5(以下簡稱鴻蒙5)的使用者還將獲得迄今為止最高額的鴻蒙升級權益禮包,包括並不限於 QQ音樂、B 站、芒果TV、WPS、京東、天際通、酷狗等,以及一系列華為自有服務的高階會員功能,總計價值超過 1200 元。
自去年 10 月 8 日鴻蒙5開啟公測以來,鴻蒙系統生態漸入佳境。而在今天的釋出會現場我們看到,經過 5 個月的發展,鴻蒙作業系統不斷迭代,生態趨向穩健。
截至 2025 年 3 月,鴻蒙已收穫使用者反饋的最佳化建議 400 多萬條,完成系統更新迭代 30 多個版本,新增超過 150 項功能特性。目前,已有 2 萬多個鴻蒙應用及元服務上架,微信、抖音、支付寶等 20 多個 APP 下載量超過 200 萬次。
在 2025 年的開頭,鴻蒙5作為一個新穎、完善的社群生態,商住兩相宜。
從使用者角度,一個應用短缺、使用者匱乏的作業系統,不足以謂之生態。而鴻蒙系統目前超過 2 萬個鴻蒙應用和元服務,雖然部分應用暫未更新所有功能,但也滿足了日常的需求。更何況在如此短時間的情況下加速開發,本身已算是一項壯舉。而今天各大生態夥伴在會上的站臺支援,也給到了消費者足夠信心,告訴大家:鴻蒙離成熟,不遠了。
從合作伙伴角度,十億級鴻蒙生態裝置的保有量,加上大量的開發資源扶持,讓企業和開發者不僅看到了鴻蒙生態的商業價值,更能真正從生態中分一杯羹。
經過艱難的系統搭建和生態維繫實踐,鴻蒙作業系統也算得上是自 Windows、Android 和 iOS 以來,碩果僅存的國產自主作業系統之一。
與此同時,在本次釋出會上,華為還發布了首款全面搭載鴻蒙5的移動裝置華為Pura X,而鴻蒙電腦也預告將於 5 月亮相。
數碼愛好者流傳著一句話:想體驗最原汁原味的 Android,一定要用谷歌 Pixel。
同理,想體驗最極致的鴻蒙5,可以從首款鴻蒙5手機華為Pura X 入手。
作為一款摺疊屏裝置,華為 Pura X 前所未有地採用了 16:10 闊型屏的展開形態。這種更寬闊的顯示比例,比常規直板機長形屏更適合閱讀、遊戲、瀏覽網頁和觀看影片。內屏和 1:1 比例的外屏均支援 120Hz 高刷/自適應重新整理率、HDR Vivid 高動態顯示。背後採用 4 攝模組,全面覆蓋各種焦段。
在華為 Pura X 上,AI 功能以及語音智慧助手小藝的智慧體驗獲得了全方位的升級。在融合盤古和 DeepSeek 雙大模型之後,小藝能夠精準洞悉使用者的需求,處理複雜的事務,比如幫接電話、智慧快取、時光機等,帶來更懂使用者的互動體驗。
鴻蒙系統釋出後,展現出系統互動的流暢度、豐富的個性化體驗,以及對使用者隱私的極致保護,備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
鴻蒙系統構建了一套屬於自己的美學設計,並持續對其最佳化,呈現感官上一致的邏輯感;安全性方面,鴻蒙5也延續了並進一步加強了前代系統對資料安全的重視,提供單次、限時、指定資料授權等多種許可權管理方式,並且讓使用者在使用過程中就能輕鬆調整;在多端互聯全場景體驗方面,鴻蒙系統則是為數不多真正在實踐「響應式佈局」的作業系統,在不同螢幕尺寸形態之間,實現使用者介面和內容如「水」一般的自然流動。
作為鴻蒙5正式身份問世的旗艦裝置,華為 Pura X 也是鴻蒙生態發展到今天的必然產物和里程碑事件。一個正式的作業系統,當然要配上專門為它打造的優秀裝置。
事實上,從鴻蒙智慧屏、鴻蒙手機和可穿戴,到鴻蒙平板和電腦以及更多裝置,華為一直致力於構建一個以使用者體驗為中心,實現全場景互聯的生態體驗。
而現場也提前預告了首臺鴻蒙電腦,將於今年 5 月正式問世。
鴻蒙自初始就是按照一核多端的理念在推進,而現在傳聞終於變成現實。以鴻蒙電腦為載體,鴻蒙系統將會成為第一個廣大使用者能夠用上的,第一個國產自主且廣泛可用的電腦作業系統。
作為又一個新物種,鴻蒙電腦也將為華為終端裝置全面「鴻蒙化」起到強有力的助推作用。它將補齊鴻蒙版圖裡的關鍵一塊,讓鴻蒙系統可以作為一個自主的作業系統,真正首次在全球作業系統的重量級賽場上站穩腳跟。
鴻蒙的進步速度,令人有種時光飛逝的錯覺。儘管它作為作業系統也才問世十多年,加速國產自主化也只是最近五六年的事情。
2019 年 8 月,華為正式釋出鴻蒙系統,以智慧屏作為試水的載體,並且提出了鴻蒙生態的明確構思:
一個分散式作業系統,以手機為核心,並且使用者無論在任何裝置上都能夠得到一致、流暢、個性化、相容性強、為當前裝置最佳化的體驗。
再到 2.0 版本,「超級終端」終於將手機、手錶等核心裝置連線到一起;3.0 版本時,顯示器、印表機、墨水屏、可穿戴、智慧座艙等多種終端支援;4.0 版本則在硬體全覆蓋之後,兌現軟硬體協同,操作體驗統一和流暢的承諾。
最終,到了鴻蒙5,鴻蒙作業系統進行了底層重構,將鴻蒙核心、方舟引擎和端雲協同能力進行結合,真正的實現了質的變革,成為了能夠讓使用者獲得全新體驗的「第三極」。
兩年前,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董事長、智慧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餘承東曾在華為開發者大會上做過一句表達:
雖然給人一種雲淡風輕的觀感。但當時還未正式對外揭曉的鴻蒙作業系統,屬實只是一葉輕舟,格外孤獨。兩岸猿啼,觀望者眾。
2024 年初,首批 200+ 應用的開發意向確認,其中不乏新浪微博、B站、小紅書等核心應用;到了同年的華為開發者大會,已有 5000+ 應用啟動開發,AppGallery 上可下載使用的主流應用數量超過了 1500 個。
作為一個自主作業系統,鴻蒙的應用和服務數量的增速不低,但其生態可持續性一直受到外界更加嚴格的審視。比如使用者們翹首以盼的微信,在上架後做了數次迭代,目前部分周邊功能仍未實裝。這也是鴻蒙系統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的縮影:應用少、功能缺失、生態不足。而這種劣勢,在中國這種超級應用型的移動網際網路市場,可能更加嚴重。
鴻蒙和生態夥伴們繼續腳踏實地共同努力,事情也終於朝著有利方向發展。在鴻蒙團隊的開發協助和資源傾斜幫助下,從老牌巨頭到新創公司,從網際網路大廠、中小型企業到各地的有關部門和事業單位,紛紛加速開發鴻蒙應用並提交到應用商城。
今天,微信、支付寶、抖音等「超級應用」在鴻蒙5上都達到了高度可用,使用體驗接近使用者更熟悉的 iOS 和 Android 版本,甚至已經配合鴻蒙作業系統實現了部分特性功能的創新,比如小紅書在華為Pura X,以及華為摺疊屏和大屏裝置上的「橫屏大視野,左圖右評論」UI等。
底層方舟引擎的加持,大模型能力的快速應用,加上完善的應用生態,使得鴻蒙5的使用體驗和 AI 互動能力追平甚至部分趕超基於 Android / iOS 的主流體驗。
回顧來路,道阻且長,雖然發展的節奏很快,但生態夥伴和鴻蒙系統的雙向奔赴,不但在很大程度上補齊了應用生態的完整性,也做出了很多不一樣的功能。
結合鴻蒙系統的發展經歷,以及 Windows Mobile 和 Tizen 作業系統無疾而終的故事,我們能夠更清楚地看到作業系統成功的源本:
平地難以起高樓,一家公司自己的技術積累有多深、使命感有多強,並不是唯一,甚至不是最關鍵的決定因素;能否培養出健全的軟體生態,並且和生態裡的開發者、使用者、合作伙伴奔著同一個目標齊頭並進,才是一個作業系統成功的不二法門。
也正因此,在釋出會上,餘承東也對鴻蒙生態的合作伙伴們表達了感謝,並專門邀請了小紅書、釘釘、WPS、B 站等多個關鍵夥伴上臺展示他們的應用在鴻蒙系統上的優異體驗。
移動網際網路發展十餘年,行業的先行者們已經創造了新的工作正規化,培養了數以千萬計的應用和服務開發者。而鴻蒙5也一定程度上享受到了作為作業系統「後來者」的紅利。
過去一年多,我們看到已經有許多網際網路大廠開高薪招聘鴻蒙開發工程師,也有不少深耕鴻蒙生態的獨立開發者,賺到了第一桶金。
鴻蒙生態從來不是華為的獨角戲,而是一場多方參與的大合唱。
幾個月前 HarmonyOS NEXT 剛開始公測的時候,愛範兒做了一個投票來了解華為手機使用者的升級意願,樣本量數千人。在當時,只有 21% 的受訪者不打算升級,和已經嚐鮮的公測使用者比例相當。
觀望中但有興趣的使用者佔到一半,而很多觀望者告訴我們,只要微信好用了就立刻升級。目前,大部分國民應用不僅支援鴻蒙,而且有了重新設計產品的機會,剔除了幾年也用不到冗餘功能,還沒有廣告。之前,愛範兒的文章下面就有讀者留言:
趕快升級鴻蒙吧,在上面你能用到未來十年裡最輕量的微信 / 微博 / 淘寶……
那麼,去享受首個真正、自主、生態完整的國產作業系統,這個時刻已經離我們很近了。
當然,鴻蒙5目前仍有不足,一些小眾應用的適配仍需時日,且由於系統穩定性和試用體驗需要更多的完善工作,目前仍需要分批升級。對於老裝置來說,獲得升級資格可能也還需要多等一段時間。
不過,相信這一切仍值得等待。如果非要拔高一下格局,那麼現在升級鴻蒙5,不僅能夠成為當下最具創新精神的使用者,更是對真正國產自主作業系統的一次「用腳投票」。無論支援與否,鴻蒙5都值得你去感受一下。
我們正在招募夥伴
✉️ 郵件標題「姓名 + 崗位名稱」(請隨簡歷附上專案 / 作品或相關連結)